高雄藝文展─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
今天小編又要帶著大家來逛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啦!今天要帶各位來看的是最近正在駁二藝術特區C1倉庫裡,展出的由英國巡迴到台灣的國際展覽:「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Beautiful Life: Memory and Nostalgia)。此展覽邀請了12位來自菲律賓、埃及、美國、巴基斯坦、英國與台灣的藝術家,分享當代藝術的心得。
展覽的主要論述集中在「旅行」、「移民」與「認同」的議題上,這不僅是社會學近年來盛行的課題,在文化研究與藝術領域上,許多藝術家與學者更以之為研究、創作之 靈感來源。
剛開始瀏覽過作品時,其實不太懂得藝術家們想要表達什麼,但在經過解說員的解說,稍稍能過體會。
官方解說如下:
本展覽探討的是旅行、懷舊、記憶等主題,及探索 一些後殖民主義之重要議題,包含:歸屬感 (belonging)、正統性 (authenticity)與離散美學 (disapora)。邀請的藝術家之作品,有些傳達對於童年與過往歲月的懷舊,有些表達對於逝世的 親人之落寞感,及對於過往時間、記憶之失落傷感,藝術家的這些個人的情感,往往是在大的社會或是政治架構下所建立。
看完這些解說,讓小編想到之前念過的一本書:「同名之人」(The Namesake.) 。劇中男主角為印度移名,因討厭自己原本的名字,從果戈里變成尼克,但這改變了什麼呢?即使印度移民到了美國,男主角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仍與家鄉的息息相關。即使接受了美式教育、依照美國人的方式生活,他們的骨子裡卻仍然是印度人。書中以俄國寫實主義作家:「果戈里」(Nikolai Gogol)的短篇小說「外套」(Overcoat)做為貫穿全文的重點。
人到了新環境後勢必得低頭,有時不得不改變。這種改變就好比穿上一件不同的外套而已。無論外套是新或舊,是什麼樣的款式,穿了再脫,脫了再換上另外一件;也好比從這裡搬到那裡,再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但人的某些本質是不變的。而那些能改變的東西,隨著時間自然而然就會被改變了。縱使努力保留或擺脫,也是徒然。這本書說得很對,我認為相當符合此展的意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唷~
此次展覽的作品媒材非常多元,包括聲音影像、數位影像輸出、物件裝置、錄影表演、多媒材、繪畫,及與觀眾一起進行的集體創作。
這項展覽去年9月起在英國南坡公園藝術中心、英國創意新克里藝術空間展出,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是國際巡迴展覽的第3展場。
在展場的最裡面,展示著看似童趣的圖畫,這些都是英國來的藝術家:保羅·蓋特(Paul Gent)與民眾互動後,將其作品手工繪製於牆上。
台灣藝術家鄧文貞(Deng Wen-Jen)以吃為主題,利用油彩花布和複合媒材,呈現台灣的常民文化,另外,她還以布料作出十二件知名的台灣小吃。
菲律賓藝術家圖拉巴(Josephine Turalba),則將紙彈殼編成女神穿的盔甲,讓女神穿梭旅行在國境之間,醒思家鄉族人的現代定位。
出走,是為了回家。遠離,是為了看見/發現原來的美好。不曉得大家對於「家」定義是什麼呢?這次的展出將到4/29號為止,趁著展期還沒結束,快去走走吧!
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DATA
展期:即日起至4/29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C1倉庫
策展人:陳明惠
參展藝術家:
大衛.歐斯沃斯(巴基斯坦) David Alesworth
馬格達.畢爾娜 (美國)Magda Biernat
鄧文貞(台灣) Deng Wen-Jen
保羅.蓋特 (英國)Paul Gent
卡列.哈費斯(埃及) Khaled Hafez
張嘉薇(台灣) Kung Chiawei
安娜.盧卡斯 (英國)Anna Lucas
菈菈.梅勒蒂-穆菈(英國) Lala Meredith-Vula
胡瑪.穆治 Huma Mulji (巴基斯坦)
喬賽芬.圖拉巴 Josephine Turalba (菲律賓)
凱文.雷恩 + 娜塔莉.琴保 Kevin Ryan + Natalie Chabaud (英國)
延伸閱讀:
日本新銳攝影師,triple fantasy實況轉播
挑戰環保與藝術極限的藝術展:「家」
在駁二特區中心大喊「我愛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