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設計產業的下一步將如何走向全世界?


(圖片來源)
編按:本篇來自台灣設計品牌『器研所』,由兩位設計總監與我們分享對於未來台灣設計產業的想法

台灣現在的設計產業處於失衡狀態,工作室很多、品牌很少、通路缺乏,台灣代工產業雖然逐步從純生產跨足代工設計,設計的產品決戰到國際市場時,代表的卻是別國品牌而非MIT的創意。政府在投入設計人才培育外,更需要健全整個設計產業。過去幾年,台灣努力的喊,得了多少大獎,對自我信心以及設計產業地位的提升有所幫助,但是癥結在於,「獎」這件事,只能扮演台灣短期而非長期的優勢。



(圖片來源)

台灣的設計人才不少,因此在推廣方面是成功的。但若是談到培植設計產業走向國際,就應該有更進一步的遠見和思維。雖然設計教育蓬勃發展,但只是一直單向地推廣設計教育,卻沒有明顯的出路指引這群人畢業後能去哪裡? 設計圈需要知道如何與市場溝通,設計目前的缺口,就是需要一群可以帶著設計師與市場溝通的人。台灣的設計需要瞭解市場領域的串聯輔助,簡單來說就是「設計管理人」;扮演與市場建立雙向溝通的角色,才能建立國際的競爭力。

除了設計的管理人才,設計觀念教育也是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的。台灣學生在技術方面往往可以超越他國,但在設計觀念上常常人云亦云。設計教育只是設計的一環,還得有許多配套的從業人員,這也是從業界所看到的教育機構的不足;台灣教出的人才沒有人要做基層,大家都想做大師,因為大師站在閃亮的位置。



(圖片來源)

設計是一種problem solving solution,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找到問題,建立自己觀察事情的方法及找出真正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設計有趣的的地方,因為有了problem identifying的思考邏輯。 台灣的設計敘述往往喜歡寫的很玄, 玄到看不懂. 外國的設計敘述講的很清楚, 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如何解決, 而敘述解決的過程.  另外, 這幾年在台灣作設計發現, 台灣設計師的設計技能很好, 很會畫草圖, 電腦軟體熟練,與生產端合作密切. 尤其在OEM/ODM業, 台灣的設計師很會解決問題(尤其生產方面的問題), 但較無釐清真正問題的習慣, 也較欠缺發現問的能力.  外國的設計師的基本能力不見得比台灣設計師好, 但很會找到問題及機會點, 也善於找到真正的問題也因此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器研所認為培養設計管理人、國際化思維的設計觀念以及訓練基層人員,這是台灣設計產業要在國際舞台上發光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

【設計大人物】不二良,為STAYREAL灌注源源不絕的設計能量!
【設計大人物】讓台灣的自然美景特有動物自己發聲:「島民工作室」
[書摘]聶永真|林宥嘉「感官/世界」唱片設計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 本文章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器研所 Gearla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