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企圖心過強而餘裕嫌少─《寒蟬效應》


如果不是為了台灣本土市場普遍信奉的「主角必須設定在30歲以內,,並且由偶像派演員擔任」這條鐵律,相信《寒蟬效應》可以拍得更流暢、更深刻。這其實是個很有潛力的故事,只要放對重心,甚至有機會成為歐陸藝術電影掛中,探討中年頹喪、曾經滄海難為水、夫妻同床異夢、家庭處在分崩離析邊緣那種張力全開的片子。表面上雖說是改編自真實的女大生性侵案件,但導演很明顯是更願意關注周邊成人角色的生命狀態,選角也的確精準,不僅有以本片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戴立忍,賈靜雯從口條到戲感亦相當令人滿意,片中她與律師學妹以及學校輔導老師之間的糾結關係,尚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只可惜,在票房的策略運作之下,還是得用女大學生做為口號式的主線,儘管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每個人都在逃」,這是《寒蟬效應》的核心論述,女學生郭采潔想逃離母親而隻身前往台東讀書;知名律師徐若瑄想逃離失敗的婚姻與親子關係而埋首工作;音樂系教授戴立忍想逃離台北的社運圈子而舉家搬遷到鄉下任教;公設律師賈靜雯想逃離丈夫一而再的出軌卻又死命要護住家庭。從人物背景設定,到電影欲傳達的社會訊息與使命感,甚至挑戰了台灣鮮見的法庭戲,在在足見創作者誠意,但也由於觸碰的議題太多,包括人性與法律的矛盾、家庭價值、都更與土地開發、生態保護與弱勢族群就業問題,個個沾到了邊又就此打住,以為即將深入探討,最後卻期待落空,加上資訊量龐大的台詞每每都略顯生硬,整體而言是企圖心過強,而餘裕嫌少了。




比例失衡應是本片最大問題所在,若要強調的是女學生創傷後的心理解離崩壞、與施暴男教授的愛恨交織,這樣的筆墨太輕描淡寫,何況相較於郭采潔和黃遠這對小男女,更令人有好奇和懸念的實是其它成人配角們,許多能夠踩過傳統界線的機會,如師生禁戀、男教授的社運背景、女律師找一夜情等,都被錯失了。

《寒蟬效應》是一部很想再多說些什麼,卻又不敢說得太明白的電影。最後還是想問,台灣主流市場究竟何時才能直接了當起用40歲以上的主角,拍一部成熟大人的心機片呢?


 

------作者簡介------

孫志熙
現從事電影與文字工作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電影吞食部】最過時的片名,最摩登的議題《法外見真情》
從鳥瞰狹窄的公寓,探討社會人權問題
艾未未在惡魔島上的七個大型裝置藝術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