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十年的創作苦行,《行者》以影像與舞蹈一探台灣美麗祕境

請先靜下心來,為自己留十分鐘,慢慢讀這篇文章。
 
十分鐘很長,上班很趕、工作好忙、手上跟心上還放著好多已讀不回的事沒處理完,在 Facebook 都能刷過上百則訊息了,這十分鐘,代價似乎很高昂。我們所處的生活,每一秒都有太多的訊息流過,要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件事上面,好難。那麼用上十年只專注做一件事,又是什麼概念?對於願意花上許多耐心等待、紮實下足苦功的人來說,十年磨一劍是淬練,卻不是太難跨越的考驗。


關鍵在一個字,緩。
 

《行者》去年入圍金馬獎最佳記錄片,團隊在金馬獎星光大道的紅毯上,舞者以表演時的造型現身。這樣的服裝在紅毯上或許不會受到時尚評論家的青睞,但散發的震懾氣勢絕對是任何最佳造型獎的服裝都比不上,短短的時間,讓人體會緩的力量。

 
無垢舞蹈劇場已經習慣用十年慢慢沉澱、積累,創作一部作品,三十年間孕育出的天地人三部曲《醮》、《花神祭》、《觀》,每件作品都是十年生命體驗與創作功夫的深刻累積,是透過時間的醞釀與發酵而成。仔細去讀他們的創作軌跡,就能理解堅持不懈的做著同一件事,懷抱著同一個夢,探尋臺灣藝術表現的深度與廣度,十年的時間,是基本花費。
 
什麼樣的創作軌跡?無垢舞蹈劇場萃取自台灣庶民文化和大自然的舞作,發展出如儀式般的「空」、「緩」美學。在林麗珍老師的帶領下,以台灣社會的日常生活為根,探索舞蹈創作精神。無論是從舞者的服裝道具、表演時的肢體動作,舞者心靈與身體所展現的一致性等等,都深刻展現了臺灣舞蹈發展脈絡與本土藝術家生命映照之間的高度與深度。
 
 
近年來台灣在建立自身文化特色的過程裡,不只是文創兩個字喊得很響亮,有許多創作者持續在找尋真正能代表台灣的元素,不斷的反覆挖掘、試圖保存清晰的台灣味,因為愈在地的元素、愈有機會推向國際。透過記錄片《行者》的角度,完整保留了無垢舞蹈劇場從台灣底層文化「長」出創作的過程,甚至上山下海加入了自然的元素,鏡頭裡呈現的,竟然是有如不存在現實裡的祕境。
 
 
《行者》無巧不巧也花了十年,創造出不同於舞蹈表現的作品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時候,舞團往往只能把模擬的自然環境搬到舞台上佈置,但在《行者》這部記錄片裡,卻是無垢舞蹈劇場的舞者恰如其分的融入在自然山林裡,以優美的舞姿與極美的景色互相映照,完全不同於舞台表演,空靈的環境是主角,而舞者只是點綴。
 
 
我們忙著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幫身體排毒,上健身房跑步、做精油 SPA,是不是忘了心靈也得排毒,現代人最脆弱的心靈,你鍛練了嗎?就像導演陳芯宜說的,《行者》是獻給在這個世界裡,覺得自己不斷被消耗、而找不到力量的人。再看看簡介影片裡舞者與絕景交融的影像,讓人期待透過《行者》的鏡頭、花一部電影的時間、進入創作者的十年,獲得沉澱的力量。
 
 
十年是個很奇妙的時間跨度,人生沒有太多個十年,就算你想省著點用也差不多是幾根手指頭就數完了,因為這樣,得來不易的每個十年,人們喜歡用不同的方式紀念。過日子的時候真要去數這麼多饅頭會覺得很痛苦,但放大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裡它又僅僅只是幾分之一。每經歷過一個十年之後往回看,常常感嘆時間這麼一眨眼就過去,卻想不起自己留下了什麼。
 
但是請記得,仍然有像無垢舞蹈劇場這樣一群人,以十年為單位,專注的投入在一件事,找尋台灣獨特的舞蹈美學與文化元素。
 
《行者》預計在四月份時正式發行,募資專案目前正在進行中,對於用心創作的團隊,或許,用行動支持
觀影預購
 
本文引用自《CrowdWatch群眾觀點》,一個專注在觀察群眾募資產業新聞網站,希望透過報導、匯聚群眾的力量,每天改變世界一點點!收集更多群眾創意,請關注群眾觀點
 
 

 
延伸閱讀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