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行】連國外鐵道迷都聲援的台北機廠,終於確定全區保留
上週在台灣,最令人振奮的新聞,莫過於位在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中間的台北機廠,確定全區保留作為國定古蹟,這讓許多鐵道迷與關心台北文化保留的市民們,可是興奮不已。這在過去以經濟發展與財團利益為第一優先考量的年代,幾乎是可能不會發生的。至少在這塊機廠決議上,當初在郝市長任內時決定把所有維修火車的功能搬到桃園,剷掉這大塊土地作為商業開發。光是其身後的松山菸廠,被誠品拿下來開發後,產生了多大利益?或許是因為市長換人做了,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黑箱作業,將不會如此頻繁的發生;許多過去以大企業為優先的決議,可以終於回到小市民為考量的政策。
說了這麼多,但都沒有介紹到機廠跟機場到底是相同還是不同的?大家所熟知的松山機場是飛機起降的地方,而位於信義區的台北機廠,則是以前作為維修與保養台鐵火車的工廠。而在台北鐵路地下化之前,前後相連的華山車站與松山車站,也陸續拆除與從地上移到了地下,而此站也在2013年任務移交給富岡機廠後,準備走入歷史。
但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不僅國內的文化資產保護團體挺身而出,不希望彰化扇形車站與周邊鐵道文化的錯誤再度發生。於此同時,日本與歐洲的鐵道團體也加入聲援的行列,讓保留古蹟的聲量逐漸聚集,加上幾位知名部落客也在網路上發聲,讓這件事情變的有討論的空間。
其實在2015年以前,台北機廠其實對外小部分開放過幾次,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2014年9月27號至10月26號,當時大家都認為辦如此盛大,頗有追思會的感覺,大概展覽完之後就要剷平了。雖然新聞打的不大,知道的人不算很多,但是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甚至有人擔心以後再也看不到了,展期中還來了兩三次。
或許台灣鐵路局也沒想到會有翻盤的一天,所以他們在佈展時,並沒有刻意把工廠裡的雜物通通清掉,反而保有了平日工作的環境,讓一般的民眾可以知道,維修技工們是怎麼日復一日的,在維護保養這些每年要行駛4600萬公里的列車,有讓火車們有地方休息。
最近另一則新聞也吸引到了我們的注意,彰化鹿港的九曲巷因為牆壁有許多斑駁,所以政府「好心」的把牆壁的磁磚補上了。但是半世紀以前的磁磚,怎麼可能貼上現今的不會有違和感?事實上文物的保護不該只是做做樣子,而是要保護它的美、它的史。那像機廠裡的這些老藤椅、舊收音機,是該移除呢?保養乾淨收到玻璃櫃裡?還是就讓它們繼續在廠區內吸收灰塵呢?
而這些以往員工吃飯的餐具,雖然歷史還不夠久遠,拿到國際上可能賣不了什麼錢,但對於台灣自己人來說,只要印上了台鐵的印記,端在手裡、看在眼裡,就是有那份懷舊的感覺。因為在沒有捷運的年代,我們就是搭著火車通勤的;因為在沒有花東鐵路電氣化時,就是要花一整天從台北來到台東玩;因為在沒有高鐵的過往,坐火車南北通勤一定會在座位上用到餐。
就算那些看起來有點過時的標語、現在已經看不到買不到的磁磚、甚至台鐵辦公室裡角落邊的一個洗手台,都能讓我們自己腦補,幻想那個年代是怎麼生活、怎麼工作的。古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認識自己的國家,從了解歷史開始,而親自走訪這些過往的建築,體驗才會深刻。
只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說這些太過沈重了,但這也不代表博物館與歷史建築就是給專家與老年人的。像是這個躺在工廠裡的,看起來像火車頭的物件,是否有點像太空戰士七裡,一開場克勞德出場所站的火車頭?其實只要能找到適當與觀眾連結的點,歷史文物也可以很受普羅大眾歡迎。
這幾年,阿里山的櫻花之所以這麼熱門,除了花本身茂盛漂亮之外,更大原因是攝影師們搶拍蒸汽火車行駛過櫻花樹,分享到網路上的結果。我想如果蒸汽火車換成高速鐵路,可能那個美感就少了些。但換個角度,會不會一百年後,早期的自強號也同樣具備吸引力呢?如果是,那不是應該現在就開始為我們未來的子孫們做準備呢?
望著市民大道對面的松山菸廠,附近的居民已經開始抱怨過多的人潮,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停車位更難找、附近的小店被連鎖商店所取代、便當店與小吃攤被咖啡廳所驅趕,甚至打著文創的名號,現在反而租金高到讓文創活不下去,剩下的只有商業。試想台北還需要更大的購物商場嘛?台北人自己引以為傲的小確幸生活,要被外國旅客的購物行程所取代嘛?我們是要變成下一個香港、新加坡,還是想要發展獨有的文化與擁有自己的生活?
但也不需要一味著反對商業行為,其實有許多好的文化資產,光靠政府是很難維持的,注入適當的商業元素,是可以讓文化歷史保存的更久。比方說當故宮開始花心思開發”朕知道了“膠帶而熱賣;宜蘭傳藝中心因為外包給廠商,而讓園區更適合家庭與大眾;台南林百貨因為各店家進駐,讓市政府與私人企業有動機去把一棟荒廢多年的百貨公司重新整治,而非拆掉蓋一棟更大的商場。我們一般人希望的是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與歷史的保留,只要這個目標可以容易達到,並不需要反對必要的商業行為。錢不是萬能,但是有錢卻可以把舊有的東西整修過,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除了維修廠區可以作為鐵道文化館之外,台北機廠還有許多閒置的倉庫,在歐洲國家對這樣的地方,有不同的運用,比方說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就將1900年興建並於1939年關閉的車站,列為歷史建築並加以該建為博物館,保存了梵谷、畢卡索、塞尚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又如德國柏林,則有將倉庫改裝成啤酒屋與夜店,讓居民與旅客可以在歷史建築裡享用美食與盡情跳舞;在美國紐約則有變身為服裝伸展台;在大陸北京還有將歷史三合院變身為度假飯店的。
那回顧台灣,目前這類的歷史古蹟,都得到什麼樣的對待?
虎尾糖廠日式宿舍群去年才被一把無名火燒毀,很多人揣測就因為政府要把該區列為文化古蹟,所以有人趁著半夜無人,一把火該燒掉,如果法律能重新訂定,不是強盜是的劃為國有,而是未來這座古蹟的利潤都能跟原財產擁有者分享,是否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烏樹林休閒園區在台南後壁,以前也是採甘蔗製糖的地方,擁有鐵道、生態與古蹟的眾多元素,但是如果你去過現場,或許和編輯一樣感到失望。雜草叢生、店家素質參差不齊、古蹟維護不力,票價也不太親民,實在想不出除了補貼旅行社帶學生來此畢業旅行外,還有什麼能夠吸引人們特地到此觀光呢。
檜意森活村是嘉義市最近興起的旅遊景點,搭上Kano的浪潮,原日治時期林務局員工宿舍現在進駐了許多店家,一些文創商店與藝文活動在此開始發酵。這對嘉義的觀光是好的開始,讓過度依賴阿里山與陸客的嘉義縣,能有另外的出路。只是說實在,這些宿舍美其名是保護整修,在許多人眼裡看來根本像是拆掉重建,木頭如果用了一百年,顏色不應該是這麼鮮豔的。
十鼓文化園區則是我們看到現在,最欣賞的一個案例。不僅諾大的糖廠有所保留,以前製糖的大型機具通通原封不動佇立於原處,甚至嘗試維修部分,讓它們繼續運轉,雖然沒有再製造出任何糖出來,但是當遊客經過觀看時,還能聽到機器轟隆轟隆的聲響,臨場感十足!而剩餘的空間,則是改為咖啡廳、親子遊樂區、十鼓文化園區。
故宮以前就是給人過於呆板嚴肅,科學工藝博物館似乎有著好看的外觀卻少了一點內容,品皇咖啡博物館裡的銷售行為又過於強烈了一點,讓美好的立意卻變成只有少數人懂得欣賞。這一次這麼大面積的保留,又是在房價最貴的台北市區,如果台北市政府、台灣鐵路局、民間與企業能一起努力,32億的初期維護費與往後的支出,甚至台鐵所損失的480億土地開發利潤,能透過永續的經營,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文章分享自 roundTAIWANround,是一個向外國背包客介紹台灣旅遊 景點的網站,透過親自拍攝的照片與文字,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到美麗的台灣 。
roundTAIWANround's 部落格
roundTAIWANround's 網站
Facebook 粉絲專頁(英文版/中文版)
延伸閱讀
【台灣旅行】不用羨慕國外 台灣早有退役火車改造的餐廳與民宿!
荒廢八十年依舊美麗,不一樣的鐵道之美「By the Silent Line」
10座世界上最美麗的火車站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roundTAIWANr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