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實驗,照片的起源


當今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人皆能掌握的技術——照相,在 18 世紀可是還沒出現,而 1839 年一位英國發明家在度蜜月時,突然產生的興趣卻改變了影像、藝術以及大眾文化的媒介,他發明了照相技術。



這位博學的發明家 Henry Fox Talbot 所感興趣的領域十分多元,數學、化學、哲學、天文學甚至哲學與藝術都是他時常接觸的學科。在度蜜月期間,他因為突然獲得一種觀測風景的儀器(Camera Lucida),使得風景在紙上呈現如畫、照片的效果,他希望能讓透過儀器所看見的影像永久的留在紙上。



憑藉著廣博的知識與技術,他開始自己做相關的實驗,觀察硝酸鹽與鹽在字稿紙上的化學反應,在完成後再撒上一層鹽讓化學變化所產生的顏色不要持續變深。而最初的影像是一片樹葉,透過陽光照射,只上留下了淡淡的形狀,但這還不是嚴格意義的照片 。 Talbot 稱成品為「Art of Photogenic Drawing」。



更進一步的實驗是將上述過程產生的影像顯現在碳紙上,而在此階段 Talbot 也發現如果先塗上鹽再噴灑硝酸銀液體,影像的邊緣會更利,整體解析度也就越高。這時的顏色也更細緻,從碳灰到陶土紅,或甚至紅紫色,而且細節也都能成功捕捉,例如馬的鬃毛、陽光下的樹影等等。




當這項技術純熟後,經過 Talbot 的發表,馬上就傳至整個歐洲與英國本土,不只藝術家,科學家與企業家也對此項技術展現高度興趣。這段時期法國藝術家 Auguste Salzmann 利用此技術以不同角度拍攝了一些希臘雕像, Nadar 則創作了優雅的女性人像。



當然不久後的影像技術就取代了這項製作過程繁瑣的技術,但沒有這個過渡期,現代的影像技術使用的原理也許就不會被發現。而這種特殊處理的方式,也使得成品被賦予不同於現代照片的細緻感,也許是顆粒或不穩定的顏色反而讓影像給人介於素描與照片的感覺。




從附上的幾張成品中可以看見,每張照片的成像都不是「完美」的,因為過程倚賴太陽光,如果有任何細微的變動則會改變成像,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更造就了這批作品的珍貴,畢竟硝酸銀照相技術只有在這 40 年之間存在。成品朦朧的線條、似乎下一秒就會消失的美感,彷彿也在預告這一點。



延伸閱讀
堅持160年前的攝影法,Alex Timmermans的一天
另類的藝術照!吞張底片拍拍胃
【DIY OK】自製水泥針孔相機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BIOS Month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