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文創這麼做,先有土地,然後才講藝術!


「越後妻有」是位於日本新潟縣南部一片廣大的地區,距離東京只有兩小時的車程,地景風貌卻和城市天差地遠,在這片純樸寧靜的鄉下地方,居民們除了務務農、嗑瓜果、和鄰居串門子之外,還有個酷到不行的例行活動,也就是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每到這個時期,不只會湧進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當地人們也會不分老少統統會加入這場盛事,把整個越後妻有地區變成超大型的國際戶外藝術展覽!

大地藝術祭由來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創始於西元 2000 年,每三年舉辦一次,原本是為了重振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卻在這十多年期間茁壯成世界知名的國際藝術季。

有趣的是,藝術祭初創立的時候,當地居民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畢竟對於務實的農作人家來說,「藝術」根本就像火星上的事,又不能吃也不知道可以幹麻,還得撥出農務外的精力去參與,還不如回家補眠實際(笑)。

直到前一屆藝術祭,也就是 2012 年的時候,當時全球的藝術風潮已然醞釀成熟,慕名而來的藝術家和大量觀光客湧入越後妻有,也敲開居民們抗拒的心,全程參與創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藝術的樂趣和滿足,更是一種不同於農耕收穫的成就感!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模式很簡單,藝術家們受邀前來,親身融入當地的環境與氣氛後,以當下得到的靈感來創作,有些作品會直接就著建築物做延伸設計,有些則會融合藝術家童年的生活體驗,十多年來累積兩百多件作品,遍佈在這 76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成功建立起土地和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農忙時需要除草,「Geronpa」的大肚子可以裝下大量雜草,為了呼應農田生態,特地做成青蛙的模樣,相當可愛。photo credit:echigo tsumari.jp

對當地的居民們來說,這些藝術家都是奇妙的過客,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竟然能看到越後妻有最美的一面,並做出連居民都能感同身受的創作,當有外來的觀光客路過時,不須專業導覽人員解說,路邊農作的居民或鄰居小孩子都能興高采烈地分享這件作品的故事,很少有裝置藝術可以擁有這等親民的能力,這也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迷人的特質!


【The Rice Field稻田】- 西元 2000 年作品

photo credit:echigo tsumari.jp

俄羅斯藝術家 Ilya & Emilia Kabakov 所作,結合詩詞、稻田風景和立體雕塑,座落於農田旁,立體的日文詩詞描述傳統農業生活,視線角度抓得對了,眼前就會呈現一幅如詩如畫的自然美景,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經典之作。


【The Last Class最後的教室】-西元 2006 年作品

photo credit:echigo tsumari.jp

法國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和 Jean Kalman 在某年冬季造訪廢棄的東川小學,看到壟罩在大雪中的寧靜校園,空氣中彷彿能感受到一絲回憶的痕跡,於是觸發兩人更進一步探索這間學校的心情。

教室中的物品統統來自居民們的家,Christian Boltanski 和 Jean Kalman 邀請人們從家裡帶來關於這所學校回憶的物件,經過統整規劃後排列成 The Last Class 的模樣,將小學變成藝術祭的舞台之一。

【Tsumari in Bloom 妻有之花】- 西元 2003 年作品

photo credit:echigo tsumari.jp

睛利一點的,看到這麼多點點應該勾起一絲熟悉感了吧?

這是日本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作品,即使到了寧靜的越後妻有地區,草間依舊不改其本色,用異形般的姿態在原野間開出一朵霸氣的花朵,從花萼中間延伸出的觸角帶來生命的脈動。

草間彌生認為,越後妻有保有大自然最美的模樣,是相當神聖的存在,所以她想用「花」來頌讚這片土地,在藝術季的夏日豔陽照耀下,散發最耀眼的光芒。


【跨越國境.山】- 西元 2009 年作品

來自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他把對於越後妻有的印象連結到台灣傳統農業,並把農作的好夥伴台灣水牛搬到日本!



結合交趾陶塑型的門樓,門洞的寬度剛好容納水牛的身形,從正面望過去,像是台灣傳統的農家一隅,但是透過牆的另一面往外看,卻是一大片越後妻有風景,象徵著台灣與日本兩地,透過農業有了情感上的連結。



林舜龍老師

今年剛好再度輪到《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展開了,身為台灣連續三屆受邀參展的藝術家,我們想特別介紹林舜龍今年預計參展的作品《跨越國境.村》!

延續 2009 年『跨越國境』的軸心,上次是以農作生活串連起台灣和越後妻有兩個地區,今年林舜龍老師想要"跨"的主題則是關於家鄉的記憶。



『家,是人類共同的記憶與鄉愁。村落,是人與人、與自然所共同組成的美好家園』

延續就地取材的傳統,林舜龍團隊委託日本當地居民們收集廢棄平房的木建材,在森林中搭造一幢傳統木造房屋的基底,概略放一些木頭雕塑的生活用品,象徵早年日本農村生活的軌跡。

樹梢上掛了各式各樣同樣由村民募集來的舊生活用品,提示出純樸的農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尋找定位,除此之外,這次林舜龍老師還打算添加新的元素,也就是邀請遠在台灣的人們一起加入創作,從台灣帶去約五十個手工創作小木屋,讓這幢搭造在越後妻有的《跨越國境.村》能用有更多來自台灣的情感!




「手工小木屋」是一個募資計畫,是《跨越國境.村》的募資回饋項目之一,贊助者會收到一個小木屋模型,自由上色過後寄回給主辦單位,統一由林舜龍老師的藝術團隊帶到日本,成為《跨越國境.村》作品的一部分,展期結束後還會收到來自日本製作的小木屋當作回禮,很有台日友好交流的調調,感覺就像自己又更接近《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一步了阿!

在藝術祭享譽國際之前,越後妻有地區就像一般以農為主的鄉村一樣,人口大量流失,留下的村民大多為老人,加上經濟起飛後,政府對農業的政策改變,傳統農村生活方式漸漸凋零,造訪了越後妻有地區後,林舜龍老師認為這其實也是台灣農村的寫照,差別只在越後妻有因為藝術祭的效應找到新的定位,重新綻放出耀眼的生命力,但是台灣的原生自然土地,卻還在繼續消耗殆盡中。

從西元 2000 年到 2015 年,這 15 年期間誕生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靠的不是運氣,而是真正的從土地出發、連結在地人民與生活經驗的創作模式,反觀咱台灣的「文創」活動雖然老是有點哩哩落落,但國人對於文化創意的渴望卻不減反增,像這次招募的志工,即使是半自費制,名額也早早就搶光了!就如果今年有計畫造訪日本,一定別錯過夏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再不然也能透過小木屋創作募資專案,把自己的心意請託林舜龍老師一起帶到越後妻有美麗的大地喔!


《我們一起,前進日本大地藝術祭》手工小木屋創作
從 2009 到 2015,《我們一起,前進日本大地藝術祭》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