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漣漪堆起知識殿堂,Thomas Heatherwick 打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知識的跨界,往往帶來難以想像的創新力量。這點,就由英國設計Thomas Heatherwick 的新作品證明給你看!

於今年初完工啓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學習中心(Learning Hub)再一次打破學校建築的框架,獨特的建築外型說明了:知識不是一個個堆疊的方塊,而是激盪後層層擴散的漣漪,讓學習「360 度全面展開」!



日前與新加坡設計週同步開展的「Inside Heatherwick Studio」特展,展出 Heatherwick Studio 歷年來經典且創新的設計作品及概念,其中這座同位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建案,在展覽中也能直接深入並一窺其概念和實體展示模型。(Photo credit:MOT/TIMES)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是 Heatherwick Studio 在亞洲第一個落成的大型建築,所以對於 Thomas Heatherwick 來說更別具意義。

這位近年來能見度超高、並將與另一位丹麥熱門建築師 Bjarke Ingels 攜手打造 Google 加州新總部的設計鬼才 Thomas Heatherwick,雖然先後就讀於曼徹斯特工藝學校和皇家藝術學校,並學習家具設計。然而成立工作室之後,卻總是「不按牌理出牌」,且設計範圍不但廣泛,更屢具創新觀點。

於是,當他的事務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大學建築競圖徵選中脫穎而出時,更令人好奇──這位總能打破思考框架的鬼才,如何看待教育這個議題?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的外觀酷似漩渦、又像龍捲風,但也有一說是以「歐防風」(歐洲一種類似蘿蔔的食材)之形狀為靈感來源。遠遠從校園馬路走來就能被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築給吸引住目光。

Heatherwick 表示,在資訊時代,校園裡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人們相互連結的社交空間,讓學生們或教職員們有更多認識、相遇、交流、共同學習的可能。因此,他打破傳統走廊連結盒狀教室的配置,而設計出 12 座 8 層樓高、互相連接的圓錐形建築,圍繞著內部寬廣的中庭。



學習中心主體以混凝土建造而成,而 12 座塔間的連結處為建築的出入口及樓梯走道,該處外圍則採用了耐用防腐蝕的銅質建材,故即使連這看似「細縫」的地方都能顯得閃閃發光。

內部設有 56 間橢圓型的教室,像這樣沒有明顯角落及直角的空間,有助於協作式的學習。而面向中庭的開放空間則規劃陽台、花園與露天走廊,是教室之外,非正式的社交場所,有助於不同科系領域的學生及教職員們溝通及互動。



無論是站在七樓向下俯瞰,或是從底下往上仰望,內部圍繞起來的中庭空間,彷彿讓整個學習氣氛全部聚集於此,這正是 Thomas Heatherwick 所構想的社交群集目的。如此看來,這座學習中心還頗有土樓的互助式概念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個電梯與樓梯附近的牆面上,更請到義大利插畫家 Sara Fanelli 分別以科學、藝術、文學等主題,創作出具有 3D 效果浮雕圖騰,為師生們觸發更多靈感。





部分牆面和柱子都有插畫家 Sara Fanelli 以 10 組模具創造出多種複雜的立體藝術圖樣。此外,學習中心室內有著非常良好的空調系統,其開放的中庭也是一處天然的換氣處,是座合乎環保效益的白金級綠建築。

如同 Heatherwick 所述:「非常榮幸能有機會與如此具有前瞻性的大學合作,實現這一座非比尋常的建築。」或許在每個建築師的心中,校園永遠是成就未來創意和人際交流的最好聖地。






以設計洞見未來,掌握全球設計與建築的趨勢脈動。

 

延伸閱讀    
潛進英國設計鬼才 Thomas Heatherwick 的大腦,新加坡「Inside Heatherwick Studio」開展
漫天金色雨舞,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水滴裝置藝術Kinetic Rain
一棟充滿皺摺的大樓!磚牆與玻璃帷幕的巧妙結合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MOT/TIMES線上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