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設計與環境共生,日本設計師榮久庵憲司眼中的「道具學」設計
今年 2 月,一顆來自日本設計界的星星殞落了。他的作品影響日本、台灣,及至世界。日本家家戶戶和台灣小吃店必備的醬油瓶、東京 JR 山手線、往返機場和市區的成田特快車到重機迷的車身原型,甚至是 1950 年代興起的建築風潮,都和這位設計師息息相關。
猜到了嗎?這一次要特別介紹的,就是來自日本的產品設計師榮久庵憲司。榮久庵憲司這個名字對於大家來說也許有點陌生,但若提到這位設計師的作品,不知道的人可能只佔少數。今天,就讓我們從榮久庵憲司對「道具」的見解出發,一探這位日本工業設計師的作品到底有哪些!
1969 年,榮久庵憲司出版的《道具考》,之後便陸續推出《道具的思想》等書不斷鑽研,直至2010年又創作了《道具論》。
說到「道具」,你想到什麼呢?中文的解釋是劇場或是魔術師所使用的表演器具,但是日本產品設計師榮久庵憲司倒是對於「道具」有其他的解讀。
由於父親是僧侶的關係,榮久庵憲司的設計概念深受佛教影響,因此他從佛教的視點出發討論「道具」。根據榮久庵憲司所著作的《道具論》,道具就是「通往生活之道路的器具」。他認為「道具」不單只是流通於市場的商品,任何在日常生活中可被拿來使用的,都可以稱之為「道具」。
而在大量生產消費的環境下,任何產品的誕生都應有其需要性及論點,使產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並改善生活。因此,這樣的想法也貫通到他的設計理念。以下就讓筆者將道具分為生活、交通及建築等層面,簡單介紹幾個由榮久庵憲司設計的「道具」:
生活的道具
「榮久庵憲司とGKの世界――鳳が翔く」在2013年於日本世田谷美術館展出,而龜甲萬醬油瓶 50 年的經典設計,當然也放上海報,這個醬油瓶於 1993 年榮獲日本 G-mark 優良設計獎,甚至被美國紐約 MoMA 所收藏呢!(Photo Credit :世田谷美術館)
龜甲萬醬油瓶在世界銷售數量將近四億,不過說起這款讓榮久庵憲司名聲大噪的產品設計,其實來自於他對母親下廚辛苦的體恤。以往日本的醬油大多都是一升瓶的大容量,榮久庵憲司為了讓使用者輕易使用,便改良出簡易拿取的小瓶身,並將瓶嘴向內部傾斜,防止使用中的醬油瓶滴漏;而為了方便拿取,也設計了優美線條的頸身;更利用透明瓶身讓使用者能清楚看到醬油的容量;放大的底部則使醬油瓶可以安穩的被放置;紅色的瓶蓋,則是希望傳達醬油的美味以及產品貼心的溫度。
交通的道具
喜愛前往日本旅遊的設計迷,想必對 JR 山手線以及成田特快車有印象,這些電車的外觀設計也是出自榮久庵憲司之手!
除了列車的外觀設計,他所帶領的 GK 設計集團(GK Design Group)更是一手參與現在 JR 的導引辨識設計。這款辨識設計利用文字和顏色區分電車路線。好比在新宿車站各種顏色的看版,綠色為山手線,黃色為中央線等設計,利用色塊作為識別,讓即使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也能沿著色塊尋找想搭乘的電車路線。
榮久庵憲司設計的第一代成田特快專用車輛—JR東日本253系,從1991年到2010年間使用,服務從成田機場至東京都市區往返的旅客(Photo by:にゆうてい Niyutei)
將顏色帶入設計的,還有往返於機場及市區間的成田特快車,榮久庵憲司也以紅色表達「迎賓」的概念進行設計。但是,他的設計不單只是造型外觀,更希望透過設計手法傳達自己的理念與想法。
別以為只有這些交通工具,榮久庵憲司還為 YAMAHA 設計多款重機車,以及在日航 JAL 國際商務艙裡,讓乘客享有兼具舒適及隱密的貝殼型座椅也是榮久庵憲司的作品之一。(Photo Credit :世田谷美術館、日航 JAL)
建築的道具學
榮久庵憲司於1964年發表《Dwelling City》,此建築透過居住所構成的單位系統化,形成這一幅都市意象。(Photo Credit:GK Report)
除了上述的生活用品以及交通設計,榮久庵憲司其實也涉足建築設計。還記得 2013 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跟日本森美術館在台灣展出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嗎?
代謝派建築論「Metabolism」主要強調城市和建築應該如生物一般,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這項建築運動起因為二次大戰後日本面臨龐大的都市人口壓力。1950 年代後期由建築師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等一群當代新銳建築師所展開的建築運動,榮久庵憲司除了是代謝派成員,也是當中唯一的產品設計師。
《Dwelling City》為榮久庵憲司在此建築運動中的作品,他將產品設計的思維帶入其中,探討新形式的生活空間,並透過各式各樣的道具(產品)組合,將其模組化然後可以透過環境不斷的變化。
Core House也是由榮久庵憲司於1964年提出,因為外型緣故又稱為Pumpkin House,是適合小家庭使用的生活空間模組,具備房間、廚房、衛浴設備等。而起居室則可以帳篷或其他模組等附加於中心處。(Photo Credit:GK Report)
在東京銀座,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ukawa)的作品《中銀膠囊大樓》也可看見其蹤跡。《中銀膠囊大樓》基地面積只有 400 平方公尺左右,地上分別為 11 層和 13 層,地下有 1 層,建築以 140 個方塊體的艙體著附在鋼筋混凝土建構核心筒之上,每一個方塊體都是一個居住單元,甚至都是可以整個拆下來修理的,膠囊的尺寸只有寬 2.68 公尺、深 4.18 公尺,卻廚房衛浴設備、儲藏空間及單人床一應俱全。(Photo by:大橋富夫)
2013 年在世田谷美術館展出的「榮久庵憲司とGKの世界――鳳が翔く」展覽,於美術館外搬運來 2005 年榮久庵憲司在和歌山縣所建立的《道具庵》。
參與代謝派建築運動,對於榮久庵憲司有相當大的影響,這也算是他對「道具」以及設計想法源流的開端,甚至將之帶入 GK 設計集團裡,當作設計核心概念,更在這個時期完成了《道具考》這本著作。
2005 年榮久庵憲司更和歌山縣打造的《道具庵》。藉透明玻璃讓《道具庵》與環境融合,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其主要由鋁合金組合,由搬運容易的主體,和透過油壓可獨立運動的四角架,讓《道具庵》如昆蟲般輕盈地停靠於地面。主體下方更內裝空調以及燃料電池,成為能自供能源的系統單位。
2001 年榮久庵憲司的 GK 設計團隊與文化人類學者竹村真一所一同開發的電子地球儀。以千萬分之一呈現雲、洋流以及空氣跟水的流動,甚至是候鳥的移動,而透過現代科技更能實際看見氣候變動以及現在所遭受到的汙染等訊息。筆者於留學期間實際碰觸過這個地球,隨著手的轉動,球面上的畫面也會跟著轉動!
令人惋息的是,設計師榮久庵憲司已於 2015 年 2 月逝世。過去歷經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的榮久庵憲司,確立了成為產品設計師的志向,並開始思考設計與人的關係。他倡導藉由注重設計與環境共生,來改善生活的永續設計理念,至今也影響許多日本當代設計師,而他所帶領的 GK 設計集團,也為著他的理念持續實現中。
說了這麼多榮久庵憲司的設計之後,還意猶未盡嗎?那麼設計迷也可以「秒速」一睹2013年在世田谷美術館的「榮久庵憲司とGKの世界――鳳が翔く」展覽噢!
▌GK Design Group GK設計集團
GK設計集團(GK Design Group)又稱GK設計、GK工業設計研究所,被譽為日本設計業的火車頭。最早為榮久庵憲司於1952年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期間,和朋友及教授小池岩太郎,設立的兼職設計組織GK(Group of Koike)(小池組),提倡「把日本的工藝文化轉化成工業產品設計」。
1957年成立GK設計集團(GK Design Group),並擔任所長。集團內由8家日本境內公司和4家日本境外公司組成。設計範疇從圖像、工業設計、乃至建築、環境設計都涵蓋在內。
以設計洞見未來,掌握全球設計與建築的趨勢脈動。
延伸閱讀
千呼萬喚始出來!日本Good Design Award現正松菸展出啦!
喜愛日本設計者不可不知!從「每日設計獎」快速看懂日本現代設計史
流行半世紀的雋永設計:龜甲萬醬油瓶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MOT/TIMES線上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