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建築所的在地新設計!集雨好幫手《多寶格》、《水百合》新竹現身


熱血設計迷的心中,應該還記得自己「設計的初衷」吧?能夠設計改善人生活的作品,相信是設計師再開心不過的事。說起改善生活,大家還記得 5 、6 月時,台灣各地缺水的窘境嗎?為了減低用量,三不五時的限水也造成生活不便,更別說是靠天吃飯的台灣小農了。

日前,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設計研發的集雨系統──《多寶格》(Octahedron Lattice)和《水百合》(Water Lily)於新竹舉辦發表會了!事不宜遲,就帶著大家一睹這兩件作品吧!


說到交通大學,就不得不提起 2014 年他們在歐洲盃十項全能綠建築大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 2014),以「蘭花屋」(Orchid House)重新塑造城市的天際線和都市風貌,一舉奪得「都市策略」(Urban Design, Transportation and Affordability)大獎第一名。

今年,交大建築所學生以集雨系統「多寶格」和「水百合」,嘗試解決水資源不足等問題,除此之外,這兩項設計還具備遮蔭、收納、植物攀附等功能。




以自由組裝的積木為概念,設計團隊就是希望民眾也能簡易搭建此作品。(Photo Credit: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多角型外觀的《多寶格》以台灣常見的鋁管、竹管和五金,組合成八面體空間桁架系統。以樂高積木的組裝概念(如下圖),讓使用者更容易組裝各樣材料,而方便裝置、拆解、移動的特色,也讓這件設計在不同情況下,發揮所需的功能。



其實水百合並非從最初降雨時就開始蒐集雨水。由於土地也有吸收水分的能力,因此當土地吸收夠多的水分後,水百合才開始蒐集多餘水分,達到儲水的功用。(Photo Credit: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而團隊的另一作品《水百合》,名如設計,利用開闔的花瓣收集雨水。當雨量增多時,因重量的牽引,而使花瓣打開,增加儲水速度;而上方的集雨布,除了集雨功能外,還能自由換置成遮光網,為辛苦的農夫增加遮陽功能。



水百合集水器以仿生概念製作,利用桂竹片與防水布,模仿大自然植物的集水、導水方式,將盆栽置於集水器下方,之後再透過集水器中間的管柱取水。(Photo Credit: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說到這裡,設計迷準備好要在自己家的陽台或屋頂測試一番了嗎?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設計公開給民眾採用!大家可以針對不同天氣、地理等條件,自由增加應用的領域。交大建築所副教授侯君昊也舉例,大家可結合水撲滿及灌溉管線,打造更健全的集雨系統,或是兼具集雨和降溫功能的屋頂農園等。說不定,下一次就換你分享自己打造的自然集雨器!


--

以設計洞見未來,掌握全球設計與建築的趨勢脈動。

 

延伸閱讀    
「歐洲永續建築十項全能競賽」獎項出爐,台灣「蘭花屋」囊括四大獎
看不見的殺手-空氣中的「懸浮危粒 Dangerous Particales」
當9600萬顆小黑球聚在一起,拯救水資源的任務就交給它們了!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MOT/TIMES線上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