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越憂鬱作品越好? 研究:也許正好相反!


塞尚《唐懷瑟序曲:藝術家的母親與姊妹》。圖取自Wikipedia。

藝術家面對生命的困境,常透過創作抒發情緒,畫出不少作品。但去年12月底,美國布蘭德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格拉迪(Kathryn Graddy)提出新論點,藝術家遭遇親友去世的打擊,不見得會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那個時期的作品也不會賣得特別好。

經濟學教授格拉迪比對48位歐美藝術家的生平與畫作銷售價格,分析這些藝術家經歷喪親之痛,作品數量是否增加,以及在一年內創作的作品價格是否高於其他時期。這48位藝術家包含塞尚(Paul Cézanne)、竇加(Edgar Degas)、馬奈(Edouard Manet)、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總共超過1.5萬張畫作。

格拉迪在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Death, Bereavement and Creativity)指出,這些藝術家在歷經傷痛後,平均而言,創造力比起生命中其他時期還要來得低。而藝術家在親友去世後一年內的創作,在拍賣會上約有50%的出售價格偏低,也不是藏家最青睞的作品。

像法國藝術家塞尚在母親過世後,有好幾個月無法作畫,但他隔年重新提筆創作後,繪畫風格也逐漸轉變,畫面多用球體、圓錐、圓柱體構成,被視為立體派的先驅。塞尚從小與母親感情融洽,當銀行家的父親反對他以畫畫維生,拒絕提供金援時,母親會私下塞錢給他,默默支持他的藝術生涯。
 


畢卡索《浮華》。圖取自Independent。

除了塞尚外,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的畫風也曾因親友過世而改變。部分藝術史家認為畢卡索受到好友卡洛斯•卡薩吉瑪斯自殺影響,畫作風格開始變得陰沉憂鬱,色調以冰冷的藍色、藍綠色為主,被稱為「藍色時期」(Periodo Azul),是畢卡索早年的代表作品。去年11月,藍色時期創作的裸女名畫《浮華》(La Gommeuse),以6750萬美金(約22.2244億台幣)拍出。



畢卡索《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圖取自Christie's。

但今年5月,畢卡索於1950年代完成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以1.793億美金(約54.9798億台幣)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畫作。兩幅畫作價格相差1.118億美金(約36.8101億台幣),差距達1.65倍。

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證實人們情緒波動與藝術創作有關,但「痛苦必然增加藝術創造力」則是一種迷思。格拉迪表示,研究結果一點也不糟糕,反而令人心情振奮,這說明人們不一定要經歷喪親之痛,才能變得有創造力。

不過,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藝評家普莉斯拉(Priscilla Frank)不太認同格拉迪的論點。她認為格拉迪的樣本數不足,48位藝術家多為白人男性,只有艾格尼絲‧馬丁與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兩位女性藝術家,同時研究報告也忽略生活貧困、身體病痛、藥物成癮、政治壓迫等痛苦來源,內容不夠全面。
 

--

非池中藝術網,看精彩的藝文影音,讀優質的藝術新聞。非池中立志搭起網路讀者與藝術欣賞間的橋樑,我們深信,藝術能用最易懂的形式,用網路訊息即時與快速的特性,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藝術,用藝術改變社會。


延伸閱讀
為敘利亞祈福 Banksy的紅汽球女孩動畫
想親眼看大師作品,粉絲專用 Banksy 塗鴉地圖
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大家的遊樂園,Banksy最新創作「憂鬱樂園 Dismaland」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非池中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