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呼吸器Triton是通往海神波賽頓的門票,或依然只是個一百萬美金的夢想?
身為一專業的酒家男,擁有潛水執照是很合理的事(嗯,其實不知道關聯在哪裡)。想了很久,也讀了許多文章,對於這個在國外集資網站 Indiegogo 的水中呼吸器「Triton」,還是不太確定該如何下筆。
不如先來講講這個專案的始末好了:
時間先拉回 2014 年一月, Yankodesign的編輯RADHIKA SETH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一位畢業於 Samsung 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韓國人 Jeabyun Yeon 提出的概念設計「Triton」。文內描述著 Jeabyun Yeon 覺得水肺潛水實在遠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他覺得潛水這回事應該再更簡單,於是他提出了 Triton 的想法,並進一步把 Triton 的規格與功能列舉如下:
Triton 是一個新型態的人工魚鰓(artificial gill)
它使用超細微的過濾方式來把氧分子從水中分離(濾過)出來
這是韓國科學家新發明的產品,人人可以在水中自由呼吸
使用一個非常小但力量強大的空氣壓縮機,可以讓把氧氣壓縮或者從氣瓶釋出
這個微型空壓機是由一個微型電池提供能量
這個微型電池是下一代的革命性產品,可以比現有的電池小30倍,但又可以用快1000倍的速度來充電。
然後理所當然地,接下來就是一系列帥到掉渣的3D模擬圖片。
對於任何潛水員來說,這個玩意根本就是個超級夢想,就跟魯夫當年看到會變型的佛朗基一樣,是會馬上掏錢出來跪在地上也要設法買到的!因為目前的潛水員還是必須背上厚重的氣瓶以及相對的裝備,才能在水中待上45分鐘左右,如果真的可以只咬一個這樣輕巧的東西潛水,那該有多完美,這還不包括氣瓶帶來的種種不便以及危險性。(比如空氣不足,或比如在洞穴潛水時卡住等等)
這篇文章在當時其實還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畢竟只是個”概念產品”,所以大家都很單純的當它是個目標夢想,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實現。結果沒想到,在短短的幾週裡,這個概念傳來傳去,傳到著名的海洋論壇 Deep Sea News 了。他們家的 Alistair Dove 博士看到了這個產品後,一時之間情不自禁地認真了。
什麼叫認真咧,就是 Alistair Dove 這位博士直接用計算的方式打臉這個概念:辦不到!翻譯如下:
一般人平均呼吸時所需要的空氣量為約 500mls。
在這 500mls 的空氣裡,大約有 21% 是氧氣,但一般人類只會需要大約 5% 的氧氣,剩下的 16% 都會在下次吐氣的時候釋放回去。而這 5% 的氧氣約為 25ml(0.025公升)。
由亞佛加厥定律我們可以得到:V1/n1 = V2/n2 –> 22.4L/1mol = 0.025L/Xmol –> X = 0.00111mol. 簡單來說,每次的呼吸約需 0.00111 莫爾的氧氣。
由上述所求得的氣體重量,我們可以得知每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為 32g * 0.00111mol = 0.03552克,或者 35.52 milligrams (mg)
回過頭來,根據一般水中的溶氧量來計算,Triton 需要能夠從 35.52mg/6mgl = 5.92 公升的水中分離出上述重量的氧氣,才夠一般人呼吸一次。
雖然人類在水中需要的氧氣量大於在陸地上,但沒有關係,一個正常人類平均每分鐘呼吸約 15 次,換句話說,Triton 每分鐘必需要能分解並處理 90L 的水,才能夠一個人呼吸一分鐘。90 公升的水是什麼概念呢?差不多就是一個浴缸的水。
要能夠處理這樣的水,Triton 的內建吸水幫浦必須至少要 1/4 馬力。而且這個 Triton 的內建電池,還必須將分離出來的氧氣壓縮進氣瓶中,然後釋放出來。
你以為如果做到這樣就可以了嗎?不,還有一個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還沒解決:請問空氣要從哪裡來?人呼吸的是”空氣”,而不是”氧氣”。假設 Triton 真的可以穩定的提供你 25 ml 的氧氣,那請問剩下 75ml 所需要的空氣要從哪裡製造或者過濾出來?
(上面算了那麼多,Triton 花了一分鐘辛辛苦苦所抽的 90 公升水,好不容易分離出來的氧氣量,其實只夠你把你的支氣管填滿而已,至於真正需要空氣的肺泡……科科。)
我們必須承認,老外打臉真的比較認真。而且其實還有很多又酸又苛薄的評語我沒翻譯出來(Alistair Dove原文)。比如博士覺得,這根本就是抄襲星際大戰,以及兩部 007 電影的點子而已嘛,連原創都稱不上。不是什麼都是韓國人發明的好嗎?(這句是我說的)
圖片來源:http://www.vizzed.com/retrotoons/screenshot/1-1-61-C.jpg
不過這件事到這裡,大家對 Triton 其實也沒有什麼嚴正的言論或是毒蛇批評。畢竟這只是個概念產品,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相信一定有一天那個傳說中的黑科技電池一定能被發明出來。於是日子就這樣平安的過了兩年,而 Triton 還是不斷的被各大潛水或科技論壇提出來討論。
正面看法的就覺得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而反面看法的鄉民則用不斷的算數與數據來反駁,但到了 2016/3/15 這天,事情突然變得整個不一樣了。
Triton居然上了群眾集資網Indiegogo!這意味著過去兩年內,團隊已經克服了許多被質疑與關注的問題,而且真的有機會讓 Triton 問世了。結果,當大家跑到頁面一看,哇短短兩天內就已經達成他們所設定的五萬美元門檻,已經到了十幾二十萬美金了,表示團隊一定有重大的突破,那個傳說中的黑科技電池一定被做出來了吧!(在你看文章的此時此刻,應該已經突破 80 萬美金了。)
於是許多之前就關注 Triton 的人在興奮或掏錢刷卡之餘,開始認真的研讀他們的募資內容以及影片。卻發現:等等,這些個所謂產品,示意圖,不就跟這三年來一直不斷流傳的是差不多甚至一樣的嗎?
那個跟 動新聞 差不多的影片,只說了 Triton 想要怎麼運作,但根本沒有提到它打算透過哪種方式來實現啊!
還有那個影片,測試人在水中使用起來看似沒問題,但潛水員一看就很清楚,除了吐出的第一口氣以外,其他都是用非常節制的方式在呼吸,幾乎可以算是閉氣了。
好吧,沒關係,再看一下團隊好了。大概找到了什麼超厲害的科技人材來解決電池問題。嗯?三個人?一個韓國人,專長是工業設計;一對兄弟,專長分別是未知以及天才行銷?
好吧,也沒關係,研發人才是一家公司非常非常重要的資產,當然也不能隨便出來露臉。那來看看在問與答的部份,Triton 是怎麼回答這些專業問題以及質疑的。結果,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罐頭回覆:『您好,您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數年前的問題,現在的 Triton 已經跟之前的不一樣了,我們很快會釋出新的測試影片。』想當然,又是一片譁然。
Triton 整個專案到這個時間點,它最大的問題在於:
標題寫著”世界第一個人工魚鰓循環式呼吸器”。
但魚鰓的原理是是靠著鰓的蛋白絲與海水中的氧氣不斷進行著交換。
但不管是全封閉或半封閉的循環式呼吸器,都不跟水做任何氣體的交換!
Triton,光是你的標題就搞得我好亂啊!
這個時候,全世界的鄉民們都瘋狂了:一邊是瘋狂的砸錢贊助,希望他們趕快把產品做出來;另一邊是瘋狂的開砲,要 Triton 出來面對,不要只用罐頭文回覆那些關鍵的技術問題,以及傳說中”下週就會有的第三方實際一刀未剪無碼版測試影片”。
這時候,由GearJunkie.com發出的另一篇更兇狠更不留情面的打臉文來了,它的標題直接寫著"該不會又是個百萬美金的詐欺案?(原文)"。文中除了再重新詢問由 Dove 博士兩年前都算好給 Triton 看的數學問題外,更請教了 Duke 大學醫學部中,”高壓醫學與生理環境”部門的 Neal Pollock 博士關於這個產品的疑問。
Duke 大學在台灣或許並不出名,但它卻有「美國南方的哈佛大學」之稱,是美國超一流的學府外,它所設立的潛水醫療部門更是整個美國潛水領域相關的權威。Neal Pollock 博士提出了三個疑問:
到底如何從水中分離出氧氣:Triton 表示它內建可以分離並交換氧氣的膜片,但這個整個 Triton 非常非常關鍵的膜片技術,到底是用什麼樣的原理來運作?
儲氣:正常人在水中運動所需要的空氣量約兩公升(在陸地上非運動狀態時約0.5公升)。這個 Triton 除了要吸收大量的水來分離氧氣外,還要可以把空氣(至少還未解釋要從哪裡來的空氣)壓縮進氣瓶中。這需要一個非常強壯的幫浦才能辦得到。請問這個幫浦(與最關鍵的電池)也是黑科技嗎?
計量:假如 Triton 無法從水中提出相對可以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空氣量的話,那它勢必是一個循環式呼吸器。而這樣的潛水器材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它的基本概念是裝備本身分別從不同的氣瓶中計算並取出不同成份的空氣後,再提供潛水員呼吸。但一般的循環式呼吸氣要有精準的控制裝置來提供正確的混合空氣,而這個 Triton…..。不講別的,超過六米的深度後,如果 Triton 給錯了空氣或只給氧氣,那這位潛水員將會面臨氧中毒的困境。這還不包括 Triton 尚未解釋要如何區別出氧氣以及其他有毒氣體。如果Triton 真的像團隊所說的如此無敵,那它要面對的下一個問題是,要如何讓使用者避免因為使用這樣危險的產品而中毒或受傷。
有可能是募資團隊終於想到這個關鍵,於是他們就直接把規格改成:『水下使用最大深度15 ft.』,大約是五公尺左右。
最後,Gear Junkie 提出最大最大的質疑是:如果這樣的裝置真的被成功發明出來了,那它最大最大的價值根本不是 Triton 本身,而是那顆黑科技電池。
這樣的電池或許已經被使用在航太或軍事科技,但在民間根本還無法想像或使用。如果這樣的電池已經被研發出來了,這是一個價值上百億美金的產品,世界上許多怪獸級的公司會捧著大把鈔票求他們的專利或是技術,根本用不著上群眾募資來辛辛苦苦的募個幾百萬美金而已。
結論:
科技再如何進步,有些物理或是這世界構成的方式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假設 Triton 真的可以使用,那它的所到之處就是生物的致命毀滅,因為氧氣都被取光了。更不用說還不能同時有兩隻以上的 Triton 在附近使用。畢竟你 Triton 也許可以使用黑科技電池吸水取氧,但你再怎麼也不可能改變水中的含氧量吧!
但包括我,許多專家學者,以及許多許多的潛水愛好者,都在衷心期待像 Triton 這樣的產品能真的成功並且問世。不管它的規格以及原理是像數年前那樣,或是真的有新的技術都好,因為這代表著整個世界,或至少潛水界都往前邁進了好幾大步。也衷心希望能在不遠的那一天,不再需要沉重的裝備,就可以到海底拜訪海神波賽頓。
有人說,雖然說是環遊世界,但如果沒有到過水下的世界,其實也只環了 30% 的世界而已。因為水世界佔了地球 70% 的面積。
寫在文末:你如果聽到任何人,說潛水需要氧氣瓶,氧氣桶,那這個人一定不懂潛水。潛水員背的那個沉重瓶子裡,裝的其實就是一般的壓縮空氣,跟正在讀文章的你呼吸的是一樣的氣體。而大家都知道,空氣中的氧其實佔的很少,大部份是惰性氣體氮氣,以及其他成份。而純氧這東西在水下六公尺以後開始直接吸,就會產生氧中毒現象。
延伸閱讀
日本招財貓密度最高的寺廟:「豪徳寺(ごうとくじ)」
清新健康熱鬧的日本鐵男根祭
可以養顏美容的水母拉麵你吃過嗎?療癒透明系來襲!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來源網站source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