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跨界改造城市!觀察城市的 8 種設計思考筆記
觀察一座城市的入門方法有幾種?一個細微的觀察會是城市改變的下一步?邁入第 2 年辦理的 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國際設計師駐村交流計畫」,集合來自荷蘭、英國、德國、西班牙和臺灣 5 地城市,共 6 位國際設計師自 7 月起陸續抵達臺北駐村,2 位獲選的臺灣設計師也將在 8 月前往荷蘭恩荷芬市進行駐村計畫,一起以「公共性」為主題,響應設計之都「生命健康」、「生態永續」、「都市再生」、「智能生活」核心議題,同步提出設計研究與城市生活改造計畫。
在今日(7 / 27)記者會上,包括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經濟專員迪克文、2 位獲選的臺灣設計師、以及已先抵達臺灣駐村的 5 位國際設計師皆參與記者會。已先抵臺駐村的 5 位國際設計師,也在記者會上分享他們眼中代表臺北的小物件。
來自英國的設計師 Charlie Evans,本身也是一名業餘摔角運動員,除了特別穿著摔角運動員服裝現身外,並帶著護具類產品,因他非常關注市民如何運動,未來計畫也將朝著運動輔具為主。
荷蘭設計師 Siem Nozza 則是分享環保摺疊紙杯,認為這是暨簡單又方便的設計產品。德國設計師 Victoria Ledig 則是帶著一捆紡織廢棄線來到現場,這捆線也將作為她未來駐村作品的素材。荷蘭設計師雙人組 Vincent Wittenberg 和 Bennie Meek 則是帶來在臺北撿拾的石頭,充滿森林味道,正符合他們「臺北森林浴」駐村計畫。
6 位國際設計師的臺北街頭觀察筆記 6 場設計工作坊 翻轉城市新面貌
來臺駐村的 6 位設計師們將在為期 3 個月的時間,跨界化身為運動員、消防員、文化旅人、工業廢材收集者、牙醫師和建築師的角色,透過各自背景及生活文化差異,提出不同型式的城市觀察方式及設計研究計畫,走訪臺北巷弄,拜訪國內設計組織單位,與國內設計界及臺北市民交流,記錄成為駐村設計思考筆記,提出城市改造的具體行動與方案。
筆記 1-2:都市綠化與公共空間的設計思考 - 臺北森林浴 Forest Bathing in Taipei
荷蘭設計師雙人組 - Vincent Wittenberg 和 Bennie Meek,專注於公共空間與都市綠化,所提出的都市野草計畫 Gewildgroei(英譯 Wantedweeds,中暫譯:雜草不煩),獲得荷蘭 Challenge Stad van de Toekomst(Challenge city of the future)獎。
他們觀察臺北街頭受保護樹木,對兩旁的支撐架引起興趣,提出「城市的樹木竟然有拐杖?」疑問,發現都市裡自然生長的樹木與都市建築的奇特關係,提出為臺北打造微米型公園計畫,並將在 7/29(五)10:00 - 13:00 舉辦第一場設計工作坊「臺北森林浴 Forest Bathing in Taipei」,邀請市民一起分享城市中的大自然經驗,建構都市公園的想像。
筆記 3:跨界資源整合的社會設計思考 -「DIT IS TAIPEI,Do It Together」計畫
荷蘭設計師 Siem Nozza 擁有豐富的跨界整合經驗,擅長透過大型活動的舉辦,重新將政府、大專院校、企業、市民進行多軌連線,預計將於 9 月初舉辦第一場「DIT 在臺北」活動,導入 Do It Together 的精神。
筆記 4:重生廢棄物材料的設計思考 -「廢之材 Waste Craft」計畫
德國設計師 Victoria Ledig 擅長對材質進行交叉和實驗性運用,曾多次參加米蘭設計展,作品更於法國、美國、荷蘭參展,她的駐村主題「Waste Craft 廢之材」運用工業廢棄物作為材料,結合設計師專業,和市民一起完成廢材轉為設計的創作,在她眼中,臺灣的回收機制和作業非常迷人,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設計方法結合臺灣人的智慧,並將駐村成果透過工作坊和線上資源開放,分享給更多人。
筆記 5:肢體訓練的設計思考 -「身體建築師 Body Buildings」計畫
此次由英國文化協會邀請來臺的英國設計師 Charlie Evans,也是一名業餘摔角運動員,鑽研英式摔角,同時在倫敦金匠大學(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擔任技術指導,著迷於肢體在訓練中的形塑和提煉,實際走訪臺北運動中心及體驗消防員體能訓練後,他將以「身體建築師 Body Buildings」為研究主題,並於 8/27(六)10:00 - 13:00、15:00 - 18:00 舉辦 2 場工作坊,從中了解市民對於日常訓練與肢體的作法和想法,進行運動輔具的設計。
筆記 6:解構習慣的設計思考 -「日常生活經驗的路徑地圖」計畫
活躍於巴賽隆納與英國設計圈知名策展人兼設計研究者 Viviana Narotzky,曾成功策劃巴賽隆納「五十年西班牙設計」設計展,共吸引了近 20 萬觀展人次,Viviana 將在 8 月中來臺駐村,計畫收集臺北市民對共同領域的生活經驗,從客觀性方法找出人們主觀性的重新設計日常生活習慣的路徑地圖。
臺灣設計師跨界牙醫與建築 駐村荷蘭恩荷芬市探討生態永續及都市再生
延續 2012 年與荷蘭恩荷芬市進行設計師交換駐村計畫,今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透過公開報名及徵選機制,再度徵選 2 名臺灣設計師出訪駐村,最後由設計師顧廣毅、陳思涵脫穎而出,將獲得贊助機票駐村創作經費,預計於 8 月至 10 月前往荷蘭恩荷芬市駐村 3 個月,並有機會參加荷蘭設計師週(Dutch Design Week 2016),他們將以跨界及創新的設計研究方式,探討生態永續及都市再生議題,呈現其駐村創作計畫與成果。
筆記 7:虛擬設計的設計思考 - 生物藝術與設計(Bio Art & Design)探討生態永續及動物保護
臺灣設計師顧廣毅,畢業於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所及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所,具有牙醫師與創作者雙重身分,以設計界少見的生物藝術設計創作為主。此次駐村計畫「海豚性樂園」,擺脫傳統將海豚圈養的方式,透過生物藝術與設計(Bio Art & Design)及虛擬設計研究方法,嘗試建立具移動性的開放虛擬建築空間,重新思索人與動物共處的公共空間,並探討全球動物保護及生態永續議題。
筆記 8:收集日常生活經驗的設計思考 - 探討城市空間再生
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陳思涵,曾獲 2014 年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具備工業設計背景並擅長運用用建築創作型式,此次駐村計畫提出「共同經驗中的物件轉化實踐」,透過走訪恩荷芬市街道,觀察並收集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率最高的物件,以此作為元素,進行公共空間的改造實驗,探討城市空間再生的經驗,創造人與物件的新關係。
國內外設計師駐村合作夥伴 跨國交流讓臺北走向世界
此次設計師駐村計畫獲得國內外單位支持和協助,包括臺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荷蘭恩荷芬市政府、英國倫敦金匠大學設計學院、英國文化協會、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透過短期駐村在臺北與世界各城市,活絡臺灣與國際設計界的交流,所有的成果作品將在今年 10 月登場的「臺北國際設計大展」中展出。
【詳細資訊】
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官網
2016 國際設計師駐村交流粉絲團
延伸閱讀
設計之都為臺北調色,變電箱換新裝亮相
一起跟著《設計臺北》旅行文宣,探索臺北的城市設計美學吧!
臺北城市生活景觀改造計畫,城市色彩切入改造變電箱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