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是禁忌也是力量,是個人也是時代。─《不即不離》


2014年春天,《Fa電影欣賞》規劃了一期東南亞華語電影專題,我受命採訪一位在台馬華新銳導演(後刊載於第159期),於是認識了廖克發。當時他正準備在光點華山電影館策辦自己5部短片的聯展,也順勢首開該館「年度扶植新導演計畫」先河(2015年是「陳永錤短片集─愛情戒斷症狀的四個問答」;2016年則是于瑋珊《小孩》與柯汶利《自由人》)。

那段期間,《不即不離》短片版剛完成剪接,年底於金馬影展放映,在映後影廳外的閒談中,他打聽著有哪些國際資源能支持他繼續拍攝。之後他開始參加各國紀錄片創投會和提案工作坊,同時在自掏腰包的狀況下跑遍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廣州,拜訪三0年代的馬來亞共產黨員,就是為了一個不可動搖的念願:想找祖父是誰。2015年的釜山影展又與他碰頭,他除了有新作《妮雅的門》入圍短片競賽,也以《不即不離》獲選亞洲電影基金下的「Asian Network of Documentary fund」(簡稱AND),拿到製作補助並參加為期三日的工作坊,其中一晚與他在路邊吃泡菜拉麵,邊流鼻涕邊帶著低落心情聽他開導,結果一回旅館便收到某創投市場來信通知案子進入複選,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如今,這部耗時3、4年的《不即不離》終於要在戲院上映。




本片的義大利籍製片Stefano CENTINI為《不即不離》下了一個很棒的註解:這是你不知道的歷史,而且很多人不想讓你知道。故事背景與廖克發的家族史、馬來西亞至今仍是禁忌的殖民史緊密相關,最初他只是想透過採訪家人來爬梳祖父的共產黨身分,但隨著深入歷史往事,發現對家鄉的情感必須用長片篇幅才能完整表達。片中出現的老黨員們,口述著自己拿槍衝進森林 41 年的生活和戀愛,那段經歷連他們自己的子女都不見得知道,卻願意在鏡頭前娓娓道來。實際見過那個年代的人們,記錄了那段過去的血淚,廖克發說現在已經有信心能把這個故事改編成劇情長片,這會是他接下來的計劃。

回到2014年,夏天時我為自己的新導演專欄又與他約見了一次,翻出當時的談話筆記,其中一段寫著:「有紀錄片底子對拍劇情片會有幫助,因為對人性才夠認識,否則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只有當你去拍原本不敢跟他講話的人,只有當你拍攝的影像真正改變、影響過一些事情,影像對你來說才有意義。」長版的《不即不離》以導演旁白貫穿全片,講述禁忌的史實,講述幽深的記憶,在電影裡完成原不可能的與祖父的對話,非常個人,同時也非常時代。
 


 

------作者簡介------

孫志熙
現從事電影與文字工作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所到之處盡是回不去的痛,戰爭的前後對照
新聞片段的歷史價值,回到1960年代看壁紙工廠的製程
切莫忘了歷史的傷痛,追求反戰與和平的沙灘藝術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