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導演生涯路上的第一道隘口─《再見瓦城》
成為長片導演的第五年,趙德胤交出第四部長片,《再見瓦城》自開案以來,在主題定調上即讓「愛情」優先於過去作品訴求的「離散」、「壓迫」等標籤,這首先釋出的訊息是,它會與前三部長片有所區隔,並且一定程度上會是創作與製作的轉捩點。以成品來看,雖然愛情篇幅並未真正多過女主角蓮青(吳可熙飾)為取得身分所經歷的顛沛流離,但對於愛情關係中從屬、支配、不對等的描繪,實有足夠力道,且幾乎都呈現於車上場景:從開場眾人偷渡坐的貨車,到中段阿國(柯震東飾)保釋蓮青後搭的三輪車,再到後段大雨中的摩托車,隨著兩人距離愈來愈近,掌控權也愈來愈往男方傾倒。這部分是舊作中不曾有過的新東西,成效頗佳。
上週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再見瓦城》舉行特別放映,先前已經在台北看過試片的我,為了確認某些被指摘的劇情細節,刻意看了第二次,果不其然都是些誤判誤讀、不成問題的問題,但這二度觀影卻看出了其他端倪,趙德胤也自承過的,那就是本片之於一位導演的職業生涯,其實是個重大過渡期的產物,相信較為纖細的觀眾亦會察覺這一點,故而覺得好像哪裡怪怪假假的,但絕不是情節,因為一切確實是從他家鄉鄰里甚至親人的真實經歷改編而來,包括邊境查驗、奔波辦證、憧憬台灣、煮飯連室友的份一起煮等生活狀態的真實性皆不需質疑,真正令人感到卡卡的癥結,是來自當極低成本起家的團隊獲得翻漲五、六十倍的預算和資源時,過去習慣的敘事方法和有預算的製作方式之間不免產生落差。
本片大致維持低成本式的影像語言,而這樣紀實感強、調度不多的長鏡頭,放到製作規格提高的畫面中,便顯得尷尬了;此外主角打工的廚房和紡織工廠,相比當地真實情況,又被美術及燈光佈置得太美太乾淨了,使得觀眾要全然投入角色處境略有障礙。
映後酒會中,據我在各國影人間的探聽統計,最獲好評的是飯店房間出現大蜥蜴的超現實橋段,動物做為藝術片常用的象徵品,可以有力提升隱喻層次,這場戲一方面是張力極佳的神來一筆,卻也有與整體調性脫鉤之虞,然對從業人士而言,這些執導面拿捏的困難度,發生在職業生涯的過渡階段其實又不難理解。
三年前剛拍完《冰毒》時,趙德胤說他正處在深刻反省期,同時為了兩種路線的選擇而煩惱,一是順應台灣本地二到五年週期一部片的輔導金模式,二是繼續低成本蠻幹拍到變成影展老屁股,如今《再見瓦城》至少走出第三條路,未來他的拍片資源也仍然看漲。獲頒金馬獎「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時他再度向台灣致謝,每次榮譽時刻他總會這麼說,站在這個凋敝時代吾輩台灣原生種的立場,實則也多得了這些棲居台灣並努力往外走的創作者,他們電影事業的路徑與他們自身,都不失為具參考價值的活體標本。
------作者簡介------
孫志熙
現從事電影與文字工作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電影吞食部】絕境不可悲,可悲的是你把它當作迷幻藥來嗑 《冰毒》
【電影吞食部】是禁忌也是力量,是個人也是時代。 《不即不離》
【電影吞食部】東京奧運新一波宣傳要點,就決定是自殺觀光財?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