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給未來世代的嶄新工藝藝術雜誌--《Evoked 承誌》
紡織工藝地圖 The Textile Atlas 收錄亞洲現存的紡織工藝。
不為了緬懷,而是找到工藝文化在未來社會存活的方式。
一本給未來世代的嶄新工藝藝術雜誌《Evoked 承誌》
「技藝,是人類在宇宙中為自己找到的位置。」
--法國人類學者李維史陀(Claude Lévi- Strauss)
《Evoked 承誌》第一期「Textile」封面。
你知道嗎?有多少文化是已經失傳而喚不回的?
近一年「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從學術名詞一躍成為時尚藝術圈的熱議名詞。無論是超模卡莉·克勞斯(Katie Kloss)穿上北美原住民服飾走美國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或是香奈兒 2017 年推出的春夏款出現了澳洲原住民傳統狩獵工具回力鏢,被大肆批評消費他人文化。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設計師、藝術家在創作中結合原住民部落的圖紋、異文化元素,卻被批判錯誤使用、不尊重原有文化族群。另一方面,部落也面臨文化傳承的困境,老人逐漸凋零,年輕一輩卻面對新形態資本經濟中,掙扎著該如何保存、轉化,傳統技藝才能應用於當代社會中。
電子紡織工作坊「部落對抗機器」結合電子穿戴技術與紡織技藝。
台灣也不缺乏這類案例,以《Evoked 承誌》第一期的主題原住民紡織為例,台灣最常被使用在各式紀念品、手工藝上的原住民紡織圖譜其實有其嚴格的使用規範,現今這些圖譜大約只剩百分之二還能被認出來,其餘大部分皆已失傳。
未來,我們可以如何與這些文化共處?在還來得及之前。
不為了緬懷,而是找到工藝文化在未來社會存活的方式 。
花蓮港口部落創作者作品。
藝術家林介文作品《織路》。
工藝藝術雜誌《Evoked 承誌》便以這樣的心情創立了,我們曾問過自己許多次,在資訊紛雜的這時代究竟需要一本怎麼樣的工藝藝術刊物?我們的答案是:希望這是一本給未來世代和所有創作者的刊物。它不緬懷工藝的美好,但是試圖在各方角色的論點間找到面向未來,尊重文化、保存文化的解決方法。其中,有藝術家利用電子技術結合紡織工藝,試圖找到工藝與科技共存的方法,有年輕布農族社群創立部落學校以維繫部落的年輕社群,也有服飾品牌利用地圖資料庫收藏所有現存的亞洲工藝紀錄。
《Evoked 承誌》預計一年出刊一期,每期以不同台灣獨有工藝文化為主題,探討未來可能且創新的文化保存方法。
第一期 Textile,以原住民紡織為主題,於 2 月 3 日(六)在朋丁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將邀請到《Evoked 承誌》收錄的故事主角:創作電子紡織的當代藝術家施惟捷,與布農族青年社群「東布青」的成員--邱夢蘋、邱夢馨分享他們的經驗。
—————————
《Evoked 承誌》收錄專訪內容:《部落書寫體-針路》出版人林秀慧、當代藝術家林介文、史前館研究人員王勁之、方鈞瑋、黃郁倫、東布青、工藝品牌 Kamaro’an 成員 Tipus Hafay、《米耙流濕地藝術季》策展人舒米如妮、電子紡織工作坊《部落對抗機器》創辦人施惟捷、Narrative Made 執行長曾思朗。
圖片及文字由《Evoked 承誌》提供。
--
在非池中藝術網,看精彩的藝文影音,讀優質的藝術新聞。非池中立志搭起網路讀者與藝術欣賞間的橋樑,我們深信,藝術能用最易懂的形式,用網路訊息即時與快速的特性,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藝術,用藝術改變社會。
延伸閱讀
日月潭打卡新地標「筌屋」!湖畔美景作餌,就等你來自投羅網
【華山說書人】吹進生活裡的風,設計工藝品牌 Kamaro'an 的發展之路
守護圖騰記憶的雕塑家——巴豪嵐・吉嵐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非池中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