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迷人之處在於影響力,彭星凱-設計哲人的美學革命
不識彭星凱其人,也必見過其作品。
他用一個紅鼻子,讓百年台啤脫去陳舊綠衣,開始賣萌當網紅。
他幫 68 歲的黑松沙士改頭換面,低調簡約風格引爆兩極評價。
但彭星凱真正在意的是,如何讓經過思辨的設計哲學,推進社會的美學革命。
藝術的感知比創意更難
彭星凱書籍裝幀:《女兒》 (圖為彭星凱提供)
彭星凱愛讀書、也寫書,其實,他的設計之路就是從書籍裝幀開始,至今為止,已完成的設計裝幀作品超過百本,其中不乏如駱以軍、林夕、阮慶岳、三島由紀夫、太宰治等國內外知名作家的著作。在書籍設計領域,他已經獲得德國iF傳達設計獎、臺北書展金蝶獎、海峽兩岸十大最美圖書等獎項的肯定,也曾入選為《Shopping Design》2015 年 Best 100「最佳設計師」、2017 年「年度最佳設計」。
圖像化的年代,封面設計之於書,就像五官長相之於人,它除了傳達作者意在言外的理念,更決定了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左右著讀者要不要拿起這本書閱讀、甚至掏錢買下的關鍵。
如何將別人的文字轉化為靈感,設計動人的封面和文案又不喧賓奪主?是裝幀設計師最大的挑戰。彭星凱坦言,「設計過程中,比創意更難的是對文學的藝術感知」。那要如何才能感知一本書的藝術性呢?彭星凱戲言:「說出來就不美了。」但自稱想很多的他其實非常享受掌握文本的藝術精神之後,再轉化為圖像詮釋的這個過程,這樣的樂趣讓他能夠在書籍裝幀這個寂寞的舞台上堅持至今。
從作家駱以軍的小說《女兒》封面設計,或許可以窺見彭星凱所謂的「藝術感知」。這本書以罕見的人像攝影、而且是裸露的女體作為封面。事實上,彭星凱一開始並沒有想以裸女為主視覺,但在拍攝當天,他發現模特兒完整著裝拍出來的照片雖然抓到了人味,卻難以呼應女性在故事中男子眼裡的神格,「必須透過女體的柔美讓人心生嚮往,但又不能展現出人的性格」,於是與團隊溝通讓模特兒裸體。這張顛倒擺放的裸女照片,經過彭星凱處理,抽離了一切攸關色情的成份,露出半張臉孔的女子似在沉思、又像沉睡,蒼白、乾淨的身軀在光線的映照下,果真帶著幾分他所要的強調的「神性」。彭星凱用大膽搶眼的設計,呼應小說內容的脫俗不羈,也充分表達了他的設計精神。
設計不會只有一種方法
2017 黑松沙士包裝設計(圖為彭星凱提供)
從書籍設計出道並取得斐然成績後,彭星凱開始在商業設計案探索更多的可能,如他自己所言:「設計不會只有一種方法,懷舊很好,向經典致敬也很好,但若有機會,我更想創造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經典。」
於是,黑松沙士的新包裝,經彭星凱大筆一揮,砍掉過往熟悉的彩帶線條與商品大字,與品牌相關的文字圖像更被壓縮至極簡,一竿子打翻了老顧客的舊時記憶,有人覺得「好潮」、有人覺得「好怪」,台灣設計界也為這支走文青簡約風的瓶身吵吵嚷嚷了好一陣子。
2016 金牌台灣啤酒聖誕限定罐(圖為彭星凱提供)
2016 年底,彭星凱為金牌台灣啤酒設計的聖誕限定罐,首次出現雙面設計,一面仍保留台啤經典綠色包裝,一面卻塗成全白,大膽抹除掉所有與品牌相關的文字圖案,只留下兩顆黑眼和一個大紅鼻組成的超萌北極熊,和你在貨架上對望,就算不喝酒的也要買兩罐回家珍藏。這是當年台灣酒精飲料市場上的一次超完美行銷,再次證明好設計帶來的影響力,「設計師若有機會透過具指標性的大眾品牌發揮影響力,是很棒的一件事。」彭星凱認為,傳統品牌在包裝形式想法上的轉變,某種程度上也投射出了台灣社會思維的轉變。
好的設計是燃料 可以推動社會前進
2018 彭星凱最新著作《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圖為彭星凱提供)
彭星凱的設計似乎有種魔力,廠商無須砸下大筆廣告預算,就能在社群媒體引爆熱烈討論,有人喜歡、有人吐槽、更有人從專業角度仔細分析,彭星凱認為,這種百家爭鳴的現象,正好說明台灣正處在一個追求革新的時代,設計恰恰是可以推動社會前進的燃料之一,設計師若能乘著這股社會風潮嘗試設計創新,群眾的回饋和迴響,不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所以設計不該只是商品的附屬,「商業是實踐與傳播的媒介。如果設計師有意更深入的探索,終有一天會意識到設計終究要為了藝術服務。」彭星凱強調,設計師如果未經思辨,把錯誤的觀念當作設計的本質,社會自然不會尊重設計。
不久前,彭星凱剛完成他的第三本著作《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內容就是他經過十年思辨,對設計所提出的全面論述,換句話說,就是他本人的設計哲學。既然設計本質是藝術,設計師應扮演更積極的社會角色。例如海報,雖是為了某個特定時空的活動而設計,但在活動結束後,這張足以反映活動當下人類社會智識與思維的海報,也許在數十年、數百年後,仍能被人們討論、分析、觀賞,「這就是設計的價值所在。」
彭星凱著作《吃書的馬》,內容集結多年書籍設計經驗(圖為彭星凱提供)
彭星凱是業界少數能左手繪圖、右手書寫的設計師,他以寫作梳理自己的設計思維,標記人生階段。第一本書《不想工作》集結網路上私密的文字,以日記體帶點神經質、文藝腔的實驗性文集。此書讓彭星凱重新自我審視,剖析出他未意識到的個人特質,找到一種自我認同;而《吃書的馬》像是人生中的驛站,集結多年出版設計的經驗,向世人證明,他將可以邁往下個設計階段;近期《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則是為了社會而作,也找回他設計路上曾迷惘失落的片段,在筆耕過程中逐一拾回。「每次多經歷一次書寫過程,自己的部分就多完成一點。」彭星凱享受拼湊完成的內在過程。
彭星凱是個極度自省的人,他喜歡整理,廁所容不下一絲黑,家中養著白淨無瑕的貓。他似乎偏愛白,高中以「空白地區」名號闖蕩設計圈,當時以青澀的文案寫下「空白不是一片虛無,而是嘗試被填滿的地方」。而十餘年後,甫成立的公司取名為圖案室。如哲學家般的彭星凱,難得透露出詩人的浪漫,他說台灣最早稱設計為「圖案」,出自日文漢字,「圖案不是指 pattern,而是圖的專案、圖的案件。在現代稀鬆平常的字,重新用過去的方法觀看,意義就變得更為純粹。」
今年春天,彭星凱跟台啤又再次攜手,推出文青氣息濃厚的春綠啤酒,一如既往引起熱烈迴響,打破了商業市場「文青風格很難賣」的迷思。彭星凱認為,所謂文青風格不只是表面上簡單乾淨就可以了,要做到脫俗,需要深厚的底蘊烘托,才能創出佳作。「設計師是可以因為堅持而做出成果的」,勇於擺脫傳統的彭星凱正昂首闊步於他所堅持的設計創作之路。
--
臺北文創基金會致力成為扶助新秀的文創平臺。自2015年起,舉辦年度徵件活動──「天空創意節」,提供高額製作費100、50、30萬元,更提供年輕工作者業師指導、展演空間與行銷資源,協助年輕創意工作者展露頭角。想要知道更多文創資訊,請追蹤 官網 和 粉絲頁
延伸閱讀
台味硬漢用庶民美學說設計故事,廖小子-化草根日常為狂放藝術
聆聽城市的喃喃低語,紀柏豪 ─ 重塑被遺忘的日常感動記憶
聶永真、方序中等40位設計師作品都來了!田修銓策展《平面設計的形狀》匯聚台灣設計之美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