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 30秒勾勒30年人生,蕭言中-一筆凝鍊的極簡世界


蕭言中漫畫家(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他擅長以獨創的「蕭氏幽默」刻劃筆下人物,著名的作品如《笨賊一籮筐》、《瘋狂日記》、《童話短路》等,無一不令人莞爾、會心一笑。

在跨越個人創作30年的重要時刻,他進一步將漫畫提升到藝術層次,以指成畫、一勾一筆,只要30秒就能描繪出人物或動物的氣韻,筆觸溫馨飽滿,線條細膩洗煉,有人如此形容:「如果你笑,你看到的是他的幽默。如果你忍住不笑,你看到的是他的藝術。」

他就是被譽為神級漫畫大師的蕭言中。


不愛念書的孩子玩出創新與競爭力

蕭言中1965年出生於南投中興新村,上有一個很會念書的哥哥,下有一個成績很好的妹妹,唯獨他不愛念書,只喜歡畫畫,幸好父母親也不逼他,他也樂得整天捧著從駐台美軍處流出的漫威、DC系列漫畫,和台灣本土漫畫家牛哥、劉興欽、葉宏甲的作品練功。

蕭言中的父親是省府的公務員,母親幫人做美髮,家境不算優渥,父母親習慣以成績作為發放零用錢的標準。從來沒能考過前三名的蕭言中,也就註定沒有零用錢可拿,「所以我非常習慣『沒有』這件事情,而且因此訓練出從『沒有』當中找到『有』的能力。」蕭言中從小就懂得發揮觀察力與創意DIY自己想要的東西,鄰居小朋友放風箏,他就在一旁盯著風箏看。「直到看懂看透後,就到廚房偷菜刀,跑去山裡砍竹子。」這樣自製出來的蕭氏風箏,最初根本飛不起來,,但蕭言中沒那麼輕言放棄,不斷實驗修改的結果,蕭氏風箏最後成為孩子圈中的風箏之王。

「小時候我還會帶布料去學校縫,同學還以為我是娘娘腔。」蕭言中笑說,因為想玩布袋戲,他就去舅舅的木頭工廠撿角料,用母親裁縫剩下的料片縫製衣裳,成品讓周遭同學驚豔不已。舉凡燈籠、大富翁、恐龍棋、鹹蛋超人等各種玩具也難不倒他,在巧手之下逐一幻化成型。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中興新村的家長當然不希望自家孩子跟蕭言中一起玩,但小小年紀的他有個讓同伴無法抗拒的法寶─搞笑漫畫,這是蕭言中以課堂趣事為素材一筆一畫勾勒出來的,每每在班上引起瘋狂傳閱,他還會利用下課十分鐘編導搞笑短劇,同學們看得捧腹大笑,有時甚至連廁所都忘了去「一直都沒懷疑過,我之所以被放到這個世界上,是來畫畫的」,蕭言中的創作,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眼界開了,創作的極限被放大

國中畢業,成績很爛的蕭言中原本要被父親送去讀軍校,幸好擔任建築師的姨丈及時馳援,陪他到台北報考以美工設計聞名的復興商工,這次,蕭言中沒有考砸,如願考上被他視為天堂的美工科。

沒想到,從小畫遍中興新村無敵手的蕭言中,,竟然在第一堂素描課就栽了一個大跟斗,成績在六十名學生中墊底,被他視為畢生從未受過的奇恥大辱,但也刺激他發憤圖強,三堂課過後,就拿下第一名寶座。蕭言中至今依然牢記當年老師的教誨,「若對自己的作品滿意超過三天,代表你已經退步,所以我到現在仍一直不停地自我鞭策。」

在群山環繞中成長的南投孩子,初入繁華的台北如同走進大觀園,蕭言中瞬間大開眼界。他愛上默劇,看遍各類表演與影展,還走訪舊書攤蒐集各種戲劇理論書籍與教材。「在台北求學的時光,讓我充滿了豐沛能量與冒險精神。若當時被送到中正預校,日後人生一定截然不同。」



1985年蕭言中正式出道,出版第一本漫畫作品《童話短路》(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漫畫讓人生從谷底翻身

蕭言中認為,一個男人年滿18歲就不該再向家裡要錢,所以復興商工畢業後,他開始四處尋找工作機會,過程中吃了不少悶虧,也見識到人心的另外一面。原來,想法單純的蕭言中面試的時候,都是完全不設防的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展示給對方,但很多人會要求他把作品留下來,然後就再也沒連絡,過不久,蕭言中畫的圖就被盜用在商品上,出現在大街小巷。

一天到晚伏案繪圖卻得不到回報,最慘的時候還得半夜去資源回收換取微薄收入,一個星期只能吃半條白吐司果腹,這是蕭言中人生最黯淡的一年。後來,他開始四處打聽參加繪畫比賽的機會,只挑有獎金的參加,成了名符其實的獎金獵人。

1984年中國時報舉辦「全國漫畫大擂台」,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為了十萬元獎金,蕭言中不眠不休畫了一天,投稿後順利獲得第四名,中國時報編輯也邀約在報紙開連載。當時一幅漫畫稿費2000元,讓蕭言中一下從貧戶躍升成小資。

從未有漫畫業界經驗的蕭言中,突然被推上每周七天,每晚七點交稿的殺戮戰場,要從何處尋覓源源不絕的題材?「我常在交稿的路上,頭上要綁著手電筒,當計程車停紅燈時,趕快塗顏色。」但即便如此,靈感對於他而言,總是信手拈來,他將童年唯一獲准閱讀的課外書─格林童話與世界童話,重新改編角色性格與顛覆結局,幽默詼諧的單格漫畫《童話短路》系列因此誕生。透過密集連載的創意鍛鍊,他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創作之道,也奠定日後《舊情綿綿》、《動物畸談》、《瘋狂日記》、《笨賊一籮筐》等經典作品問世。



蕭言中不只是漫畫家,更跨足劇場,參與屏風表演班的《莎姆雷特》舞臺劇,前左二為已故戲劇大師李國修,後右一為蕭言中(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斜槓青年先驅  一天當三天用

獲獎隔年,蕭言中因交稿巧遇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一聊之下發現彼此都有關注對方作品,結識後一拍即合,「剛認識李國修時,他正在演電視喜劇《消遣劇場》。他說我可以去探班,我就跑去攝影棚參觀,也初次見識到電視拍攝,還撿了一堆劇本回家觀摩。」

1985年李國修、李立群、賴聲川製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造成轟動,蕭言中也常跟著表演工作坊團員一起肢體開發,結束後到李國修二哥家一起打電動。他回憶當時最精彩的激盪,往往是在閒聊時誕生。隔年李國修邀請蕭言中一起成立毛豆表演班(後來改名屏風表演班),劇團的Logo也是由他操刀。1987年蕭言中甚至還成立自己的糖果屋默劇團,但劇團經營入不敷出,在父親反對下最終也收攤回歸本業。

堪稱是80年代的斜槓青年,蕭言中最爆肝的紀錄,除了有每日截稿的漫畫連載,還同時肩負分別在國家音樂廳與戲劇廳上演的節目,並到電視台編導短劇。「我經常睡在電視台樓梯口,別人還以為我是搬道具的工人。」把一天當三天用,又要維持品質、扛票房壓力,但蕭言中卻始終樂在其中。



蕭言中與陳昇感情甚篤,甚至曾擔任陳昇跨年演唱會的嘉賓(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除了漫畫和戲劇領域,蕭言中豐沛的創造力還跨入從小熱愛的音樂領域,他填詞曹蘭的暢銷名曲《白雪壞公主》,跟好友陳昇一起錄製單曲《Last Oder》,並成為跨年演唱會的嘉賓。擔任主持也是蕭言中的斜槓身分之一,最為人熟知是擔任「超級旅行家」外景主持人,讓他達成從小環遊世界的夢想。蕭言中回想這一切,仍慶幸有當時的磨練,豐沛他日後的創作選擇。



 《以愛之名》繪本封面

突破既往風格,一指畫出靈動線條

80年代台灣本土漫畫家,如鄭問、敖幼祥、朱德庸、蔡志忠、蕭言中等畫風各有其魅力與特色。對照當年大師輩出,今日年輕一輩漫畫家的風格,似乎不脫日本漫畫風格。蕭言中說技術可培養,但更重要是懷抱創作使命感,才能自我突破。

創作路上走過30年,蕭言中仍不滿足於既定畫風,持續尋找新刺激與突破。他兒子的童年為主題出發,2015年出版《以愛之名》,從生活中反芻出洗鍊畫風,並放棄多年慣用沾水筆,在平板電腦上,以毫不猶豫的線條表達愛意。「我原本很排斥電腦繪圖,但發現用指腹在平板上作畫,線條永遠不會中斷,克服沾水筆墨量的瓶頸。」蕭言中說當他腦袋有想法時,手指可以不間斷畫上一分鐘,一氣呵成的感覺非常過癮。



2015年蕭言中《以愛之名》個展於台北101藝廊展出(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以愛之名》也在台北101舉辦展覽,蕭言中刻意挑選國際人士往來的場域,就是要讓其他國家創作者見識,他自創的指劍畫派,已開創出獨具特色的蕭氏風格。蕭言中以大俠般的豪氣訴說:「日本三麗鷗社長也來參觀,他長年看遍全世界作品,但我的創作仍讓他嚇一跳。」



蕭言中漫畫家與日本三麗鷗總社東山靖社長合照(圖片由蕭言中提供)

近期蕭言中正在籌備世界巡迴展,題材也不侷限於動物,挑戰更多幅人物作品。例如,印象禪武系列以簡潔的線條,傳遞出達摩的剛勁與如來的安靜。寥寥數筆,也讓開懷大笑彌勒與瘋癲不拘束濟公躍然成形。在東方意象之外,蕭言中也挑戰西方語彙,在腦中孕育著瑪莉蓮夢露、麥克傑克森、卓別林等形體樣貌,直至身心感應,他會放空腦袋,以指腹在平板電腦上遊走,自然傾瀉出最精煉形貌,「不到30秒完成的畫,有時需要花3個月醞釀孵化。但只要參透什麼是多餘的,自然就能達到一筆凝練的境界。」年過半百的蕭言中,永遠有用不完的創意等著他盡情揮灑。


--

臺北文創基金會致力成為扶助新秀的文創平臺。自2015年起,舉辦年度徵件活動──「天空創意節」,提供高額製作費100、50、30萬元,更提供年輕工作者業師指導、展演空間與行銷資源,協助年輕創意工作者展露頭角。想要知道更多文創資訊,請追蹤 官網粉絲頁


延伸閱讀
純真是他的力量,田修銓 ─ 設計路上的四口田
台味硬漢用庶民美學說設計故事,廖小子-化草根日常為狂放藝術
設計的迷人之處在於影響力,彭星凱-設計哲人的美學革命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