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 Hatch Day】藝術大師陳澄波名畫再創作,Ctrl+P 邀你與視障朋友一起觸摸藝術新感動
還記得不久之前在 Maker Hatch Day 的活動現場,聽到來自先進感知團隊分享-視障者交通輔助工具「智慧有聲號誌」的研發歷程,讓大編與許多朋友能夠了解視障者所面臨到的生活不便,體認到無論是健視者或是視障者,對於「食衣住行育樂」都應該享有相同權利與保障的基本生活原則,當然也很感動有這麼多團隊為了視障者與其他弱勢族群,一起付出心力來改善城市中的諸多現況。
日前【Maker Hatch Day】活動座談也邀請到一組團隊分享他們的實際合作案例,一樣旨在幫助視障朋友,確保他們能夠擁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即是近年來世界各國都積極推廣的「文化近用權」(Accessbility)概念。現在就請致力於 3D 列印教學、活動與設計的 Ctrl+P 團隊創辦人陳立超 Leo 與我們聊聊,團隊是如何透過 3D 列印來製作輔具,讓視障朋友也能夠一同欣賞台灣知名藝術家陳澄波的經典名作-《淡水風景》。
圖片來源
在認識 3D 列印與文化近用之間的關係前,得先來認識 2017 年開始於國立台灣美術館所舉辦的「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才行。Leo 首先提到過往的展覽大多都是以策展人為中心,提出展覽的論述後,再挑選藝術家與作品,最終經過縝密的策劃、設計、佈置,才得以成就一個完整的藝術展覽。
不過展期兩年,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所舉辦的「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常設展(以下簡稱常設展)則是基於館方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主題,試圖藉由館中典藏的藝術作品來為台灣藝術發展史做編年定位與詮釋闡述。也就是說,台灣藝術發展史的研究主題成了展覽的基本論述,研究人員也成了主要策展人,這是與過往展覽較不相同的地方。
圖片來源
另外與一般藝術展覽不太一樣的地方,則是館方在策展一開始便決定把「文化近用權」加入整體策展考量。因此如何使近用對象,如身心障礙、性別議題、青少年、新住民及原住民等的朋友們都能夠自在舒服的接觸,並仔細的欣賞展中的藝術作品,就此成為此常設展的另一大重點。因此館方的教育人員在展覽前期規劃與後期執行的過程中皆扮演著幾乎不亞於研究人員(策展人)的重要角色,這也有別於一般展覽的籌備規劃方式。
而 Ctrl+P 團隊這次便是針對身心障礙中的視障族群,利用最擅長的 3D 列印技術來協助館方製作視障輔具,憑藉觸摸來認識更多藝術作品,成為截然不同的觀展體驗。
註:更詳細的文化平權與文化近用觀念,就讓文化部來為大家說明:連結請點我
正如同大家所認知的,視障朋友在失去視力之後,聽覺與觸覺成了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媒介,想創造良好的觀展體驗,這兩者輔助應用是缺一不可。但相對起觸覺,聽覺應用在電視、電影、戲劇、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範圍中是成熟許多,而這仰賴的是「視障口述影像服務」(Audio Description,以下簡稱口述影像)這一門專業技術服務來完成任務。
因此關於視障族群的文化近用策展規劃,由深耕口述影像領域超過 20 年的台灣口述影像協會的專業老師來作為主導,由 Ctrl+P 團隊協助 3D 立體輔具的數位建模與相關設計。Leo 表示,輔具設計的首要步驟就是透過口述影像老師來揣模視障者會如何與作品產生互動,將繪畫作品的「圖像資訊」轉化成口述影像的「口語資訊」,最後將口語資訊轉化成立體模型的「觸覺資訊」,等到輔具真的製作完成後,再視情況微調口語解說的內容。
圖片來源
或許有人這時就會開始產生疑問,當藝術作品的圖像轉成口語(文字),再轉化成可觸摸摸的立體模型,難道不會產生失真與落差嗎?Leo 也明確的與我們分享,事實上無論是口述影像,或是3D立體輔具都是一定程度的「再創作」。雖然感覺輔具與原畫僅僅是平面與立體的差異,可其實透過每一層的個人思考與轉化,早已變成兩件不同的作品。
其中重要的關鍵原因在於原畫中細節相當豐富,並由藝術家獨立繪製,可以完整的傳達心中的想法。不過在透過口述影像與視障輔具進行導覽時,必須在相對短的時間,讓視障者能夠理解作品的意涵與主要的特色,因此口述影像老師與模型製作者得在眾多作品細節中做出取捨,完成既能傳達原畫精神,卻也能獨立欣賞的完整作品。
圖片來源
回頭探究這次的常設展的大題目「台灣藝術史」,於是口述影像老師與館方研究人員共同挑選出三件作品,分別象徵著「寫實」、「抽象」、「後現代」三種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而且都同樣具備建築的元素,如此才能夠相互比較。而三幅作品中花費最多心力的,便是知名度最高的《淡水風景》,是由知名已故藝術家陳澄波所繪製。
圖片來源
此幅畫作被歸類在寫實風格的範圍裡,而寫實畫作的重要概念便是「透視技法」,將原本立體的現實世界,以「近大遠小,以前遮後」的比例關係放置到平面的繪畫中。不過當平面要再次轉成視障朋友能觸摸體會的浮雕作品,就得以「近高遠低」方式呈現。意指視覺上距離觀賞者較近的建築,從底板凸起的幅度會較高,視線較遠的地方則會較低一點。Leo 也拿寺廟中常見的浮雕作為比較,雖然寺廟中的浮雕也是線條活潑、凹凸有別,但從側面看去便會發現它們凸起幅度是相對一致的,而這件 3D 輔具從側面看去則會有不同的高低落差。
但有趣的是這個條件與比例原則卻不是每一幅畫都通用,因為在三幅畫作中由藝術家張永村所繪製的《文明的躍昇》,原畫裡頭透過緊密的幾何圖形來表現樓房密密麻麻的狀態,象徵現代社會因為文明進步而產生的奇妙建築型態。於是口述影像老師將重點放在「密密麻麻」房屋帶來的壓迫感,因此便選擇將所有的房屋高度一致化,僅留底板與建築的單純段差,而非高樓即高、平房即低的高低錯落差異,減少視障者在觸摸時得到的資訊干擾。
圖片來源
除了高低落差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設計細節必須著墨,像是所有線條都不能尖銳,觸摸時必須滑順舒服才行;還有像是平面畫作可以留白,但作為視障輔具的立體浮雕畫作卻沒有辦法,那要如何讓視障者理解原作留白的訊息呢?前期的與口述影像團隊的溝通與規劃,數位建模時大量設計細節,光是完成建模就得花費超過二個月的時間。Leo 也透漏,最後為輔具上色的畫作修復師為了創造最理想的作品完整度,因此也同樣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來上色,最終難以用模型重現的超小細節,也都仰賴修復師的畫筆細細堆疊而成。
3D 列印時間最短,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技術與機器支持下,僅僅花了 2 天的時間便完成了模型的列印。比起過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製作輔具,而且還無法輕易複製,若毀損又得耗上許多時間修復,Leo 笑說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
而且策展團隊們都期待如此具有規模,且經過長時間規劃的大型的常設展,能夠起到示範的效果,讓更多博物館、美術館,或是相關的文化單位作為參考,未來展覽策劃初期就能把文化近用權考量進去,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社會文化。同時也因為示範的緣故,Ctrl+P 團隊刻意安排利用不同 3D 列印技術來列印不同的作品輔具,或是利用 3D 列印之外的新技術製作。也就是說,不是為了 3D 列印而 3D 列印,而是依照作品本身的特性與想要呈現的精神等元素,再去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工具來完成任務。
圖片來源
這樣帶有點教育意涵的示範功能,或許才正是 Ctrl+P 團隊最擅長的,因為團隊創立的使命與日常工作,便是研發設計各式的教育課程,讓孩子們能夠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來學習 3D 列印技術的原理、操作,啟發他們的設計思考與邏輯等等。Leo 也期待未來當第三次工業革命真的來臨時,讓他們有信心與能力使用這未來的科技,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戰,創造更多具有價值的應用。
過去大編似乎不曾把 3D 列印技術與文化近用權放在一起思考,但聽完 Leo 的分享,這才發現原以為已經十分熟悉的 3D 列印工具,藉由不同領域的摩擦與碰撞,其實還有更多意想不到,能夠確實幫助人們生活的應用方式等著被創造。
不知道看完分享之後,各位是否也樣感到收獲良多呢?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 3D 列印教育的資訊,不妨到 Ctrl+P 的網站 與 Facebook 粉絲專頁 上頭瞧瞧。對了!也別忘了找機會到台中國美館走走,親耳聆聽、親手觸摸今天的主角,凝聚各領域專長的夥伴所創做出來的「《淡水風景》3D 立體視障輔具設計」吧~
======== 我是活動分隔線 ========
自 2015 年起,IDEAS Hatch 固定於週四晚上 7 點舉辦 Maker Hatch Night,邀請各領域自造達人進行社群分享,至今已舉辦 90 餘場,分享專案數超過百餘件,是一個可提供新創團隊進行社群分享、交流、產品發表的舞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不只談自造技術(Arduino、Raspberry Pi),更談社群平台、共創模式、生態體系、募資管道。
而自 2018 年起,轉型成為提供新創團隊的產品服務體驗說明會,邀請團隊來介紹產品,其活動名稱改為「Maker Hatch Day」,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讓更多人有機會能夠了解團隊產品。如果你對科技產業有興趣,無論你是產業行家,或是希望購買產品的人們,都歡迎到 Maker Hatch Day 來吸收新知,獲取最新最棒的產業資訊。
下一場活動將由「 XPUMP Premium智慧音效引擎」團隊來分享開發過程中所經歷的故事,以及集資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及回饋。對產品開發有興趣的你,或是好奇智慧音效引擎到底能發揮到什麼境界,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不妨到 活動頁面 來瞧瞧。
【Maker Hatch Day】 XPUMP Premium 智慧音效引擎募資分享會 10/24 活動頁面
延伸閱讀
視障者「行的安全」由我守護:台灣先進感知團隊首創「智慧有聲號誌」
用一支筆守護孩子的健康視力- 「Witspal 唯賜寶學習智能筆」團隊專訪
【Maker Hatch Day】 XPUMP Premium 智慧音效引擎募資分享會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