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一畫都是選票!從字型設計看首長大選─字型設計團隊 justfont 專業點評文宣字體幕後設計
比起掃街拜票,在選舉戰場重心漸漸轉向網路平台的時代,挑對一套能展現候選人特質的字型,不僅能呈現出與時俱進、注重美感的優點,字型選得好的,還能發揮讓選民見字如見人的吸睛度。從專業字型設計團隊 justfont 深入淺出的分析裡,透視候選人們藏在字型裡的潛意識。
相信許多朋友會心生納悶,覺得不過是街景變清爽而已,和字型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係還不小,往年的文宣都是以陸橋與人行道上的旗幟為宣傳主力,但現在非得調整競爭策略,用別的方式讓大家認識你,「啊!網路!」是的,你的靈光一閃,也是許多候選人想到的,經營社群平台,無疑是貼近群眾最快速的方式,也是候選人們保持競爭力的必備選項。當宣傳媒介從「實體平面輸出」轉換到「虛擬社群貼文」,宣傳環境從「公開的廣告」轉換到「個人的粉絲團」,這種媒介與環境的雙重轉換,也影響到字體的選用。
旗海中的常見選舉字型 楷、明、黑體的排列組合
先來看看過往選戰常見的場景,想在旗海中殺出重圍,除了運用搶眼的色彩外,字型更是關鍵。旗幟所需文字大致可分為四項,分別是候選人姓名、號碼、競選項目,以及一些「懇請支持」等字樣。在這四個項目中,以「姓名」占據最大的版面,而它所採用的字型,更或多或少地訴說候選人的特質。一套易識性高的字體,能讓人快速識別,通常也最吸引目光。將不同字體放在相同字級比較,是否立即發現第 1、2、5 號字較大,第 3、4、6 號字則較小呢?這和漢字是方塊字的特性有關,前一組字的線條盡可能延展、並填滿整個方框,看起來自然較大;後一組字源於傳統書法,強調字的態勢和各筆劃間的相互揖讓,由於未刻意追求單字填滿方框,看上去當然比較小了。
細看第一組字(第 1、2、5 號),黑體(1)是最顯眼的。除了各筆劃拉長外,它的單一線條粗細接近一致、留白部分極少、筆劃起頭和收尾方切,是六款字中易識性最高、也最有份量感的字體,因而變成候選人用於「姓名」或「標語」的首選;圓體(5)和黑體大致相同,只是各筆劃的開頭和結尾收成圓形,或許太沒魄力了,故不如黑體常用;至於在線條中添入書寫筆韻、直粗橫細的明體(2),雖然帶有幾分莊重感,也相當醒目,但因為份量感比黑體差一些,因此較少用於「姓名」,反而成為「標語」最愛用的字體。
比起第一組字,第二組字(第 3、4、6 號)更有強化候選人特質的效果,標楷體(3)是最中規中矩的;行楷體(4)帶有流動的氣息,也訴諸翩翩君子的形象;魏碑體(6)筆劃採用方折的造型,傳遞出剛毅不撓的氣息。這當然不是說,採用第二組字的候選人必然「字如其人」,但運用筆劃造型鮮明的字體,確實較可能喚起選民潛意識中的特定印象,其實以往台灣的選舉中,楷體最常被用於「姓名」,其中又以粗厚的「顏楷體」和「毛楷體」最受青睞喔!
回顧 2014 字體趨勢 柯文哲的字體新面孔
近年來,隨著選戰平台轉向網路,不僅文宣字體的選用明顯多元化,候選人們似乎也逐漸能善用不同字體的特質來傳遞訴求。2014 年柯文哲競選團隊所採用的字體,就是經典案例之一。當時,柯文哲喊出:「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而這種改變的態度,也反映在選舉文宣的字體裡。「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九字,採用華康儷粗黑體,這套黑體相當俐落,各筆劃的起頭、收尾處都沒有多餘的裝飾,配上帶有溫度的手寫簽款,讓競選口號顯得更有個人特色。
而在 2014 年 1 月份的競選文宣裡,柯文哲主打「白色力量」口號,以黑白對比強調白的重要。這套字型的豎劃與橫劃差異極大,前者粗、後者細,能達到迅速吸引睛的效果。「柯文哲」採用柊野黑體(ヒラギノ角ゴシック体),這是日本字游工坊所推出的字型,為了增添人文氣息,這套黑體添入曲度和力道的變化,如在筆劃開頭處設計「喇叭口」細節—橫劃開頭粗,往右逐漸收細,市面上許多套黑體都有這個設計。另外,這套字型有十種不同的字重(Weight),從最輕的 W0 到最重的 W9,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選用,像海報上的「柯文哲」,採用的是較大的字重,以免和華康超明體搭配時顯得太過輕盈。
3 月份的文宣中,「上街」用華康超特黑體,副標「我們要留下甚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及「柯文哲」用柊野明朝體(ヒラギノ明朝体)。雖然這種以黑體和明體互搭為主、副標語的方式,尚未跳脫過往選舉排版的原則,但這份文宣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以「字」為主題。競選團隊將「上街」二字挖空並填入有台北 101 的照片,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台北市景!不妨將目光在「上街」上多停幾秒,是不是又發現「喇叭口」了呢?
對字體設計的重視,也出現在 2016 年的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競選團隊請來聶永真主導選戰視覺,明確地規範競選文宣的中文用文鼎晶熙黑體、英文用 AR Dori Sans 字型,而這種對選舉字體的運用,在今年的選戰中仍然持續加溫中。
望向2018,字體設計的選戰元年?
從今年雙北市長候選人的文宣中,可以發現選舉字體明顯有變革,跳脫出過往以楷體為「姓名」、明體及黑體互為「主、副標語」搭配的範式。有人採用特殊設計的字型、有人就既有字型調整,也有索性請設計師創造標準字的候選人,選舉字體的世界,彷彿進入百花齊放的年代了!
姚文智則是以 M+黑體(M+ Fonts)為基礎,再將各筆劃的起筆、收筆和轉折處修改成圓形。M+黑體是日本設計師森下浩司獨自開發的免費字體,支援多種語系並提供多個字重,目前不少開源字型都是由它修正而來的。變成圓體的 M+黑體,不僅讓候選人多了幾分親切感,另個有趣的地方是,文宣中的「重新認識」用較粗的標準體,「姚文智」則用細瘦體,似乎「重新認識」才是文宣更想強調的主題。
「李錫錕 POWER 台北」選用蒙納(Monotype )超剛黑體,關心政治、社會議題的朋友,是否有種似曾相似感呢?這樣的直覺並沒有錯,近年來,這套蒙納香港分公司出品的字型,成為台灣公民運動的「聲音」,像是 2011-12 年大埔事件的「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標語,或是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都多次採用這套字型。剛黑體在筆劃轉折處引入戲劇化的切角,「鉤」也採用斜切,這種「切、平、直」的特色,給人銳利而直接的印象,猶如站在前線奮力疾呼的有志份子;此外,這種沒有弧線的筆型設計,也讓剛黑體特別突出,在根本上不同於其他電腦內建的基本字型,自然容易受到矚目,綜合以上兩點,剛黑體便成為表達積極訴求時的最佳選擇。
而丁守中所選用的小塚黑體(小塚ゴシック),是日本資深字體設計師小塚昌彥為 Adobe 公司所設計出的字型,這幾年來受到設計界好評。各位不妨留意一下豎劃的起頭處,是否發現一個向右方突起的小三角形?其實正是這個造型細節,為小塚黑體帶來個性感喔!有興趣的話可以和另一套免費字型—思源黑體比較,思源黑體是由小塚黑體改來的,只是拔掉了造型細節而已,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韻味了。
在選舉字型的戰場上,新北市長候選人也下了一番工夫。像蘇貞昌的「衝」字,並非源自市面上的既有字型,而是請年輕設計師謝瑋翔操刀。「衝」字的設計非常有趣,左右兩半各分成三個平行四邊形, 而且仔細看的話, 還會發現筆劃造型有經過特殊調整,由於左側源自「彳」部,所以將上兩個四邊形的左上角與右下角切平,以暗示原先傾斜的筆劃;右側的「亍」則是將下方四邊形的左下角突出,呼應原有鉤筆的造型,留住字的易識性。這種斜體骨架搭配特殊造型設計,確實給人不小的衝擊感呢!
侯友宜主打「厚友誼」,字體也選用了洋溢傳統氛圍的行楷書,以強調與選民間的深厚感情。除了「厚友誼」三字外,其他選舉文宣也採用相同的調性,訴求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像是桃紅底的「友」字,也讓人想起經典的篆刻印章了。
選舉字體的選用趨勢,從過往的楷、明、黑基本字體,到今年的百家爭鳴,排版上強調重點的方式,也從過往的直接加粗、加大、加框,變成能針對不同字體的特性做變化。似乎可以說,2018 年,我們正式迎來字體界的選戰元年!在字體一路伴隨著候選人面向大眾的同時,正時時刻刻影響著選民—「你」的選擇!
文 / justfont 特約字體研究員廖珮妏
圖片提供 / justfont、柯文哲官方臉書、民主進步黨、姚文智辦公室、李錫錕網路社群辦公室、丁守中競選辦公室、侯友宜 line@官方社群、蘇貞昌競選辦公室、陳致豪
延伸閱讀
看膩政治人物嗎?Google延伸套件把照片都變成可愛貓咪圖
課本背不起來都是字型的錯!有洞洞的字體更能幫助記憶?
華康字型三大字型力作勇奪台、日大獎,一展台灣之光!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JUSTFONT /《La Vie》行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