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學農機、轉建築、愛甜點?台灣第一個建築線上雜誌 archicake daily 創辦人鍾秉宏以創意執著從垃圾桶搶救回展覽


他出生在野性台東、成長於理性台北,大學主修農業機械,卻對網頁設計一見鍾情,用當年最潮的Flash幫自己賺零用錢;當大家以為科技業即將因此多一位優秀工程師的時候,他竟然轉行讀了建築研究所,還利用課餘到旅行社跑業務、寫企劃賺生活費,就連不用上班、上課的零碎時間都被他充分運用,催生出台灣第一個以建築為主題的線上雜誌。

這個早在「斜槓青年」名詞出現前,就已經活出「斜槓人生」的傢伙,叫做鍾秉宏,他在三十而立這年,創辦了築點設計 archicake design,結合一群像他一樣熱愛設計和烹飪的年輕朋友,開始透過建築實踐新形態的藝術策展力。

跨界,用空間說故事的建築設計師

習慣右手書寫、左手畫圖的他,似乎天生自帶跨界基因,而「archicke」這個名字,更巧妙揉合了鍾秉宏的最愛:建築( architecture )和甜點( cake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這位以鑽研烹飪和甜點製作為樂的建築師在成立公司後,為什麼不從建築專業著手,反而從策展開始切入。

2018 臺中花博「樂農館」,就是築點設計的策展作品之一,鍾秉宏笑稱,為了呈現樂農館「一方地,千畝田,以農為樂」的理念,自己可是把平日對食材的熱情全施展出來了。而經過長達半年的田野調查與規劃之後,鍾秉宏才終於領悟:「 自然不能夠被設計,自然只能被模仿。」唯有師法自然、向土地學習,才能耕耘出深刻的觀展經驗。於是他們捨棄了塑膠地板與木作隔間,以台灣前所未有、極度費工「全區覆土」,讓作物在長達近半年的展期中恣意生長,隨著時間流逝,讓觀眾自然感受農忙的辛勞、與豐收的喜悅。

鍾秉宏不斷跳脫框架,把建築的秩序和平衡美學帶進展覽空間,深化展覽內容的同時,也為自己找到難以取代的策展優勢。


反轉,努力做喜歡的事

鍾秉宏大學唸的是相對有些冷門的台大農機系 ( 現為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但大一剛入學,他就發現自己對機械電路圖無感,但同樣的一雙眼睛盯著建築圖時,卻彷彿能看出新天地。原本打算轉讀電機系的他,就此意識到自己的心之所向,索性放棄轉系,成天泡在台大對面的誠品,沉浸在達文西的手稿與現代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的作品集中。

而真正讓鍾秉宏起心動念往建築發展的,是在書中看到美國建築大師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的代表作「落水山莊」,一連好幾天,這座建築的樣貌在他心中揮之不去,「有朝一日,我也要親手打造出這樣的經典建築。」鍾秉宏於是開始大量涉獵、選修各種與建築、設計相關的課程,還因此成了 PTT 設計版創版版主。

大學畢業後,鍾秉宏原定等小一屆的學妹女友畢業後,一起到法國留學,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中,他竟意外考上了台科大建築所,經過一番掙扎,鍾秉宏選擇封藏巴黎夢,留在台灣扎根。為了自給自足,鍾秉宏必須在課餘打工,恰巧租屋處對門有一間旅行社,願意提供工讀機會,當時正好熱衷於收看 TLC 旅遊生活頻道節目的鍾秉宏,就這樣一頭栽進旅遊市場,而且一待就超過七年,直到他考取建築師執照。
任職旅行社期間,鍾秉宏為了更貼近最愛的建築,萌生出辦一個線上雜誌的想法,對大學時期以設計網頁為生的他來說,這一點也不難,於是台灣第一個建築線上雜誌「archicake daily」,就這樣誕生。

「我覺得數位有紙本沒有的優勢,不會消失、易於查找、可影音化。當時國外開始有人實驗,但台灣還沒人做,我就醞釀出一股氣,想跳下去嘗試。」鍾秉宏的口中的這股氣,要追溯到 1998 年,他從法國遊學回來,當飛機降落桃園機場,還沉浸在歐洲人文美學中的鍾秉宏,深刻感受這塊土地對美學、設計素養的匱乏,線上雜誌就成為他推動社會關注美學的起點。


從垃圾桶搶救回來的展覽

創辦線上雜誌的經歷,讓鍾秉宏親炙眾多台灣頂尖建築師,採訪時每當見到設計師們桌上的凌亂手稿,充滿生命力的線條躍然紙上,都讓他悸動不已,於是興起了蒐集建築師靈感的想法,結果還真的從文件堆、紙簍、垃圾桶搶救出許多被丟棄的珍貴手稿。鍾秉宏特地清空家中浴室,花半年時間做好完善的斷水防潮措施,用來擺放這些重要的紀錄。誰也沒想到,這些曾斷然捨棄的手稿,2009 年竟成為築點設計第一件策展作品:「 SKETCH UP ! 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 」。

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讓設計界注意到了鍾秉宏,進而有機會和「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結緣,同年適逢台玻總裁林伯實、徐莉玲夫婦,邀請葡萄牙普立茲克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薩 ( Álvaro Siza ) 來台,重新設計台豐高爾夫球場主場館,鍾秉宏貼身參與紀錄的過程中,林伯實得知鍾秉宏是擁有執照的建築師,大膽地把台玻彰濱廠交付給他設計。

這是鍾秉宏人生的第一個建案,戰戰兢兢的程度可想而知。那段時間,他白天忙策展,夜深人靜時,一個人俯首案前熬夜繪製建築圖,身邊只有大狗「鍾比比」陪伴,整整兩年,歷經漫長的溝通與修改,終於從上百張圖中選定設計稿。

鍾秉宏永遠記得驅車前往彰濱工業區途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地平線那端,隨著車行靠近,逐漸從一個小方塊放大兩百倍變成眼前宏偉的建築量體的那一刻,內心感受到的那股震撼。


策展是一場思想革命

2016 年,《臺北文創記憶中心》計畫開辦,擅於用空間說故事的鍾秉宏率領築點設計團隊,用鋼材設計出一座「 正體字博物館 」,天圓地方的外型與華人的宇宙觀相呼應,外觀鋼材經過風吹雨淋產生自然鏽蝕,提醒著人們漢字的悠遠歷史,空間設計與展出內容渾然一體。

2018 年,築點設計再度參與《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 Music & Memory》策展,這次,鍾秉宏在廣場上放置了 50 座小亭子,每一座代表一個年份,每個不同年紀的人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青春記憶的歌曲,然後靜靜地聆聽。

「我們希望用空間創造出一種氛圍,所以提供一個獨處場域,讓人走進去、坐下來,從聆聽音樂中勾起人生回憶。」鍾秉宏說,這 50 座亭子不光讓人重溫舊時旋律,更能帶領大家穿梭時光隧道,傾聽父母親的青春謳歌,完成跨世代的心靈交流。

鍾秉宏認為,策展是一場思想革命,好的策展,能讓參與者重新歸零,更了解自己;好的創意,同樣會帶來意料之外、生命經驗中不曾想像到的反差與驚喜。「創作者的參考座標應該是自己,才能避免落入俗套。」


最困難,所以最快樂 !
為何建築與策展讓鍾秉宏樂此不疲 ?「因為最難 !」鍾秉宏笑著說,深受賈伯斯影響的他,快樂來自於奮力迎向最艱難擂台的自我突破,「我們不會執著於策展或建築設計本身,而是執著於追求比上次更好、一次比一次進步的快樂。」

然而,創意江湖後浪追趕前浪的速度無比快速,即便公司風華正盛,鍾秉宏已開始放眼未來,思索著下一場革命。他觀察到台灣跟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大趨勢,正設法從過去在旅遊、餐飲、音樂等領域的經驗中,淬鍊出築點設計的下一步方向。鍾秉宏開玩笑地說,若不是因為資源限制,他最想到宇宙建太空站、去火星蓋房子。

自在轉換設計、旅遊、烹飪、建築、策展等人生維度的鍾秉宏,始終會在創意的小宇宙中奮力不懈,尋找最難、所以快樂的爆炸。

文 / 詹致中
All images via 築點設計

延伸閱讀
專訪 / 一枝獨秀 out!豪華朗機工以共創主義翻轉時代:「我們不會去追趕別人的才華。」
【專訪】他們是大人,也是小孩!旺福樂團 X 野鵝快跑策展人餅乾在音樂與生活中展現的「無敵童心」
當綠意圍繞著生活呼吸!一隅有花創辦人 X 蔬食餐飲 Saladay 不謀而合的慢生活哲思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
------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