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台北雙年展主題《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11 月將北美館化身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

由北美館主辦的第 12 屆台北雙年展將於 2020 年 11 月 21 日至 2021 年 3 月 14 日舉行。本屆雙年展由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並特別邀請臺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Eva Lin)策劃公眾計畫,將呈獻來自全球 25 個國家及地區、58 位參與者及團隊的作品。本屆雙年展的主題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來自於拉圖和圭納提出的假設:「全世界的人們不再對『生活在地球上的意義』有共識。當一連串衝突一觸即發,我們目睹了人們立場的分歧:似乎已放棄地球的人、試圖使環境變得更宜居的人,以及那些宇宙觀與全球化發展相斥的人等。」 



本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以具有科學性、功能性和具層次系統的「地圖集」作為主視覺設計概念。

本年度雙年展呼籲人們應開啟彼此如何看待及應對當前環境的討論。藉由集結人文、歷史、地質學、海洋科學、社會學和政治科學等多元領域知識作為展覽的架構基礎,伴隨著激發人們思考與對話、豐富多元的公眾計畫,雙年展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本次展覽將美術館視為一個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參與者將於其中描摹各個星球之間相互拉扯的「萬有引力」,包含無視星球負載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Planet GLOBALIZATION);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永續與發展之間矛盾的「實地星球」(Planet TERRESTRIAL)等。



蘇郁心,《參照系》(影像截圖),2020,錄像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Image Credit:由藝術家提供。

本次展出亮點作品包括美國團隊 Milliøns 建築工作室(澤娜・柯瑞騰 & 約翰・梅(Zeina Koreitem & John May))的全新委託創作《 建築的鬼田 》(The Ghost Acres of Architecture),藉由呈現 20 世紀最具指標性的建築之一 —— 曼哈頓西格拉姆大廈(the Seagram Building in Manhattan)案例,探討建築如何以最具創造性的方式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臺灣藝術家蘇郁心藉由委託創作錄像裝置《參照系》,探問數字及度量單位關係如何從田野、實驗室到資料庫的過程中被格式化,並研討圖像在臨界區(Critical Zone)田野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Milliøns 建築工作室(澤娜・柯瑞騰、約翰・梅)、彼得・奧斯伯恩,《建築的鬼田》,2020,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Image Credit:藝術家提供。

部份作品探索地表與及其上生命動態之間的關係:挪威藝術家瑪利安.莫里(Marianne Morild)的系列畫作,具現了從地面「 撕裂 」而出的懸浮地表碎片。臺灣排灣族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 Cemelesai Takivalet )將推出委託創作《 病毒系列 》,描繪想像中從野生世界釋放出來的巨大病毒,視之為自然對人類侵襲與破壞環境的回應,藉此顛覆「 入侵 」的主客邏輯。法國藝術家皮耶.雨格( Pierre Huyghe )的裝置作品《深水》( Exomind( Deep Water ))呈現一個頭部被蜂窩遮蔽的女性塑像;伴隨這座雕像而進駐的「外來」生態系統,透過為其他生命傳授花粉而生長,並在這個瞬息萬變、多孔隙且環環相扣的環境中不斷自我調節。完整參與者名單請參閱附件。


瑪利安.莫里,《大地的邊界》,2018,油彩、麻布,100 x 80 公分。/Image Credit:藝術家提供。


峨塞.達給伐歷,《病毒系列》(示意圖),2020,素描、壁畫,尺寸視空間而定。/Image Credit:藝術家提供。


皮耶.雨格,《深水》,2017,混凝土模型與蜂巢、蜂群,90 x 54 x 65 公分。展出:版次文心藝術基金會收藏。/image credit:圖像由藝術家、Taro Nasu東京畫廊、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和太宰府天滿宮提供。

雙年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回應展覽時空脈絡並從在地出發的公眾計畫,匯聚藝術家與思想家們探討關鍵的地緣政治與生態議題。若展覽是各星球的擬像,公眾計畫則代表這些不同星球之間的碰撞。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表示:「我們認為當務之急並不僅是要從多方角度促進討論,而是更進一步探索替代方案以達到調解的目的。因為我們意識到多元歧異的重要性,透過不可化約的邊陲、異於當代主流邏輯的土地哲思,以及邁向去人類中心的田野記憶,讓不可逆的結局出現轉機。」

藉由將藝術空間轉化為實驗場域以回應在地情境與知識,公眾計畫企圖重新建立與土地萬物的關係,並開啟交流共學的機會。核心計畫之一為「協商劇場」,由北美館、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學者及五所大學的學生合作,引用本屆雙年展「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概念,針對氣候變遷覺察、核廢料處理困境、塑化劑究責、離岸風電建置爭議以及助孕科技等臺灣當下急迫需探究的議題,以角色代入和情境模擬,進行談判、辯論、協商等實際演練,探索公共治理應對現有僵局提出的創新思考和可能解方。「通往世界的獸徑」則包含跨學科討論與互動工作坊,如科幻小說書寫、空氣偵測漫遊展演、史料判讀與踏查等,並帶著民眾出走美術館來到荒野,鼓勵參與者運用身體感知描繪跨越地圖疆界的空間、以全新的方式體驗並理解自然與鄉土。






關於策展人

布魯諾.拉圖 Bruno Latour
1947年生於法國博訥(Beaune)。現為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政治藝術學程(the Program in Political Arts, SPEAP)及媒體實驗室(Médialab)榮譽教授。自 2018 年 1 月至今常駐德國卡斯魯爾(Karlsruhe),分別於 ZKM 媒體藝術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a, ZKM)擔任為期兩年的訪問學者,並於卡斯魯爾藝術設計大學(Karlsruh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 HfG)擔任教授。拉圖同時身任多所學術機構學者身分並擁有六個榮譽博士學位,另於 2013 年榮獲挪威霍爾堡獎(Holberg Prize)。曾撰著主編書籍 20 餘本、正式出版文章超過 150 篇。拉圖曾策畫重要國際展覽包含:2002 年與彼得.韋伯(Peter Weibel)共同策劃「打破偶像:科學、宗教和藝術的圖像的製造與摧毀」(Iconoclash: Beyond the Image Wars in Science, Religion and Art),2005年獨立策劃「讓物件公共化:民主的氛圍」(Making Things Public: Atmosphere of Democracy),以及 2016 年「重置現代性!」(Reset Modernity!)。3 個展覽的專書由 MIT Press 出版。目前參與 ZKM 中心展覽「臨界區:地球政治的觀測站」(Critical Zones, Observatory for Earthly Politics)之策劃委員會,擔任客座策展人。


馬汀.圭納 Martin Guinard
獨立策展人,現居巴黎。具視覺藝術與藝術史研究背景,曾多次參與以生態型變(ecological mutation)為題的跨領域計畫。圭納已數度與拉圖合作國際策展,如 2016 年 ZKM 中心「重置現代性!」(Reset Modernity!);以及隨後該計畫以工作坊形式於另外兩地的延伸,包含於中國策劃執行「重置現代性!上海站」(Reset Modernity! Shanghai Perspective)作為 2016「Shanghai Project | 上海種子」的子計畫;以及與伊朗佩吉曼基金會(Pejman Foundation)的雷札.黑里(Reza Haeri)、德黑蘭大學科技史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istory of Science of Tehran University)共同發展的系列計畫「重置現代性!德黑蘭站」(Reset Modernity! Tehran Perspective)。目前參與 ZKM 中心展覽「臨界區:地球政治的觀測站」(Critical Zones, Observatory for Earthly Politics)之策劃委員會,擔任客座策展人。


公眾計畫策展人 林怡華
擅長跳脫常規展域,進行跨文化領域的實驗性操演,關注藝術的在地實踐,延展藝術能動性與作用力。近期策展包含 2017 年映像節「破壞控制」、 2018 年「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2019 年北埔藝術小鎮「未來的昔日」、2019 年「池田亮司個展」(與蕭淑文共同策展)、2020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共同策展人游崴)。現任山冶計畫藝術總監。


 

延伸閱讀
北美館化身異托邦花園、防疫旅館、沙灘櫥窗!「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打造身歷其境的藝術體驗
在平淡生活中創造趣味!歐文‧沃姆《一分鐘台北》北美館幽默開展,邀你一同顛覆無聊日常
源於廟宇、臺東地景與古典樂的藝術盛宴!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集結 55 年創作、逾 200 件作品一次展出
----
大人物 telegram 大人物噗浪大人物臉書大人物IG 跟 大人物LINE@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