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在地國產木竹材調味工藝巧思 一探冬日的設計與工藝

2020受到疫情影響,正好給了世界一個喘息的時間,台灣工藝與設計發展在多年來積極與世界交流獲得了許多養分,在這世界緩下腳步之時,正好讓工藝家與設計師們多了點時間將過往交流的經驗與台灣在地的優勢結合,其中國產材便是值得著墨的部分。


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廣國產木竹材,不僅期待民眾能認識,也希望從工藝家、設計師的角度強化運用的可行性。年末於台北市中山區舉辦的「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便是希望透過工藝家與設計師既有的純熟作品,以台灣國產木竹材重新製作展示,並透過國內國產材材料供應商規劃微量化生產,讓工藝作品不再高冷地存在於想像中,能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在「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中展示的六件作品,前期由策展人與工藝家及設計師們共同討論規劃,結合材料供應商與製作工廠的協助,將工業製作的優勢注入其中,在節省製作時間之餘,能同時保有工藝的手感及每件作品該有的獨特之處。而這樣的工藝品作品呈現形式,在展覽現場也受到許多觀展人的關注,對於喜愛藝術的藏家們,對於友善的價格感到興趣盎然,初入門的藝術愛好者,也不會再覺得擁有一件工藝品是與生活無關之事。




此次的六件展出作品也翻轉一般熟悉的木竹工藝家具,由鍾毓珊打造的「反向之實」,將收納櫃以異材質呈現虛實軟硬的感受,如同人們生活一般,圖騰以國產材元素為主、形式更適合現代人的居家生活;現場的四組椅凳也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現:楊子賢的TYLC讓一物擁有兩種面貌,將台灣人熟悉的藤製椅面結合常見的長凳,以榫接的方式立起更能成為隔間或增加空間感的屏風;張政凱的車車椅,罕見地以孩童的角度出發,將椅背線條串接成小汽車的軌道,應用範圍突破以往想像;展維的Gray則將椅凳視為現代人家中綠意的陪伴,期待以貼近生活的方式激發人們使用的可能性。而林景騰所打造的梭織椅在展場更是許多人忍不住想要多多體驗的作品,簡單的結構卻能透過編織增添作品的豐富性。陳火土的屏風,則明顯是工藝技巧的展現,細膩的流線感與工法,讓人無法移開目光,而皮革結合轉軸的組合更讓實用性倍增。



現場的作品有別於以往工藝品展出時的「非禮勿動」,策展人許宸豪歡迎大家近距離體驗使用,以真實的反饋作為努力的目標,期待工藝作品與國產材能以親民的形式被認識,而這正是工藝融入生活的最佳寫照。雖然展覽只有短短的三日,卻仍有不少民眾前往體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材能以更多元的形式出現在台灣人們的生活中,從文創、工藝走進日常,相信台灣島嶼的國產木竹材在不久的未來也能成為你生活常見的風景。
 

延伸閱讀
台灣新世代手藝人!專訪柴屋創辦人許宸豪- 從家凳到參數式流線木工藝設計
來自森林的饗宴——國產木竹材與工藝設計的遇見活絡沉睡已久的台灣山林
台灣物種豐富如同在地最佳的食材,「品森活-來自森林的饗宴」調配出屬於台灣島嶼的國產工藝

----
大人物 telegram 大人物噗浪大人物臉書大人物IG 跟 大人物LINE@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