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民公園亮點!廢棄台糖紙漿廠遺構變身秘境花園、地景劇場
荒廢27年的屏東台糖舊紙漿廠遺構,經再造活化後變身全長1.2公里、面積20公頃的屏東縣民公園,這座地址位於殺蛇溪畔的親水公共空間,不僅交通鄰近屏東市中心,更以「地坑遺址」、「雙園遊憩」、「秘境花園」、「在水一方」以及「地景劇場」等五大園區空間創建出城市綠色和殺蛇溪畔藍色廊帶,更進一步保留並展現工業遺址時間質感,回溯屏東百年來的製糖風貌!
縫補屏東市百年城市裂縫
興建於百年前日治時代,曾作為台灣經濟發展重要關鍵的台糖屏東廠,隨著社會發展在1976年進一步拓建紙漿廠,然而在1994年終逃不了衰敗荒廢命運。如今相隔20多年,藉由「高屏溪左岸點亮新門戶整體營造計畫」城市再造計畫,這座曾飄惡臭味的廢棄場域盼得改頭換面機會,在2018年率先以「台糖縣民公園」(阿猴1909綠水園區)登場,接著歷經3年多整治,終於以「屏東縣民公園」完整體亮相,而由舊紙漿廠遺構、殺蛇溪⽔岸、濕地等空間組成的⽔岸廊道,亦成為全台兼具歷史、水岸綠廊的現代複合式公園。
注入藝術、歷史遺構考量進而成就一座美麗園區顯然不是容易之事,而要成就這份美麗也少不了幾分意外。在整個再造景觀⽅案中最⼤的變數和挑戰,便是意料挖掘到的的紙漿廠地坑和⽔池等⼯業遺構。過去作為紙漿廠備料的地坑與廢水沉澱池,經審慎評估後,縣府決定重新賦予新生命,讓其與現代化公園並存而行。
衍生工程顧問公司景觀設計師李如儀率領團隊,爬梳了全的歷史紋理,訂下跨時空座標,從台糖舊倉庫、五分⾞路徑、廢⽔沉澱池、鐵軌、紙漿廠地坑區、紙漿廠倉庫,建構⼀條清晰的糖業發展路徑。設計團隊在地坑與⽔池間,建立了新與舊之間的秩序,屏東縣政府城鄉處⻑李怡德說,為了強化⼯業遺構的風味,保留了舊鐵軌,並找來鐵道路燈與新增景觀燈搭配,讓整合後的空間新舊交迭,向上延伸到天際線。
地坑工業遺構
在地坑部分,紙漿廠廠房多已被拆除,殘存的斷垣殘壁具強烈歷史感,團隊決定將深達6公尺的地坑,打造為占地0.15公頃的可近式地下空間,刻意保留地基的斑駁牆⾯,甚或牆上模糊的標語,展現⼯業遺構的時間質感,充分感受過往的產業脈動。
水池化身劇場、沙坑、秘境花園
⾛出充滿歷史感的地底坑洞,重返地⾯後,5個去汙的過濾水池,則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像是在一方天地化出獨特的5個圓,「地坑是處理蔗渣的起點,⽽⽔坑則是紙漿製程廢⽔的終點」,從建廠到關廠全程參與的前紙漿廠主任蔡江智說道。當年製漿過程需經過蒸煮、篩選以及漂⽩,故會產⽣⼤量的廢⽔,廢⽔排放前需經過初次沉澱池、曝氣池以及⼆次沉澱池,泥⽔分離後才會順著地底埋設的排⽔管,直接排入⾼屏溪。
為此,團隊依據每個水池功能特性,導入遊憩、展演、舞台等活動機能,在平坦地景中形塑出帶有超現實氛圍的地景樣貌。1號⽔池與2號⽔池是雙圓的設計概念,「雙園遊憩」直徑達20.5公尺,留著泥和水分離的圓錐曲面精神,如同男女相擁⽽舞。
其中2號⽔池的斜度較陡,刻意保留其垂直遊憩的可能性,以沙坑結合斜抖鋼構造型,正⾯斜坡是景觀瞭望平台,背⾯則為涼亭遮蔭休憩空間,底下沙坑空間可讓兒童玩耍。
以斜曲鏡面屋頂設計的3號⽔池「秘境花園」佇立園區中心點,團隊以秘密花園概念打造,運⽤圓型頂蓋,以⽵林作為梁柱結構,中庭為穿越性的集合空間,構成⼀處林間休憩所,這處充滿禪意的空間,可作為集會、⾳樂表演與婚禮等多元使⽤。
4號⽔池「在⽔⼀⽅」,則是依紙廠漿廠時代的⽔池樣貌為設計概念,打造⼀條不斷抬升到⽔⾯的特殊路徑,使進入⽔池的⼈,有種漸次踩在⽔⾯⾼層的感受,能感受四⽅風景倒映在⾝旁⽔⾯的景致,若⾃池外端視,更有⼀種漫步⽔⾯的視覺感。
5號⽔池是「地景劇場」,這處複合式圓形空間匯集了動能,可作為溜冰、滑板、跳舞、露天電影、⼾外表演劇場等多功能⽤途。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
延伸閱讀
屏東總圖化身「老樟樹林中的書屋」!引入綠意與天光,汲取原住民石板屋意象與色彩改造 30 年老建築新生
屏東縣府在地美感名片!可可、黑鮪魚、恆春古城門等 14 款繽紛色彩設計讓人想整套收藏!
最讓人想閱讀的公部門刊物!屏東縣刊《AMAZING PINGTUNG》全新內容改版成文青搶看的讀物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 Telegram |大人物FB|大人物IG |大人物LINE@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hi@damanw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