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亮點!集結路上藍眼淚、風塔等39件藝術、建築、共創作品
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首屆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在2022年2月12日至4月10日登場,首屆主題「島嶼釀」將馬祖四鄉五島集結起來,透過8個策展計畫、39件藝術作品、3個空間建築作品,呈現41組藝術家與在地共同創作的路上藍眼淚、風塔、地下工事作品,形塑馬祖島嶼新印象!(交通資訊點此)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發酵,除了過往拚美食觀光外,該如何拉出地方形象特色,成了在地公部門亟欲思考建立的目標。相當適合發展跳島藝術觀光的馬祖,醞釀多時終於在2022年開辦「島嶼釀」國際島藝術季,讓四鄉五島串起成為藝術場域,結合41位藝術家創作、建築空間轉譯、公共景觀打造、地方共創體驗以及特色飲食風格等元素,體驗不一樣的馬祖跳島之情。
醞釀一座充滿文化韻律的風格之島
「這不是一場活動,是為努力成為一座文化韻律的風格之島而扎根」。連江縣長劉增應表示,「馬祖國際藝術島」是台灣首個以十年為願景的藝術行動,以雙年展為呈現方式,擺脫藝術活動思維,導入藝術與設計的專業,重新訂定縣政規劃的新模式,以「文化治理優先」的策略,扎根在地能量,吸引人才接軌國際,鼓勵跨界,提升產業服務,帶領四鄉五島形塑屬於馬祖島嶼的新品牌。
文化總會表示,從三年前就開始關注馬祖發展,不只是獨特的人文歷史,更有絕美的自然景致,獨特的文化魅力,加上戰地政務解除後逐步開放的軍事建築,都是馬祖無可取代的島嶼印象。期待未來十年,透過藝術的力量,導入設計思維,將馬祖豐厚的文化肌理,轉化進入生活場域中,以帶動產業創新,豐富遊客體驗。
比起快速邀請藝術家打造偌大裝置藝術,馬祖國際藝術島更希望的是與整個島與共存,畢竟在地居民、天然景致以及流傳百年的文化,才是這藝術甕中最美好的基底。那麼該如何逛完,又有哪些亮點必看,繼續往下看。
策展計畫1:《地下工事》
地點:南竿77據點、軍人紀念公園、排練場、北竿後澳民宅
山治計畫主導人林怡華策劃的《地下工事》將南竿鄉西北角的77據點化成一座地下美術館,你想親眼見著藝術作品,就得像戰備時期的士兵一樣走進地窖,一層一層地感受馬祖這片土地上昔往今日的島與紋理。錯落在77據點內的4件作品,分別以藝術家身體勞動的軌跡、島嶼霧氣的捕捉及影像採集、探索信仰文化的影像裝置、隱喻坑道內士兵生存樣態的植物裝置,帶領觀者深入坑道,感受據點震撼及藝術作品本身所交織出的魅力。
Liam Morgan「照理來說,應該可行」
丁建中「靜候之景」
曹楷智「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
77據點之外,在南竿軍人紀念公園、南竿山隴排練場、北竿后澳民宅,也帶來另外3件精彩作品,回應著馬祖在地的故事。
邱承宏「採光」北竿后澳老宅
劉致宏「漁火」山隴排練場
策展計畫2:《迴島嶼吧》
地點:東莒大埔聚落、東莒64據點、東莒神祕小海灘、南竿特色餐廳
由策展人黃鼎堯、陳泳翰共同策劃的《迴島嶼吧》,藉由藝術行動促進島嶼間的交流,走進曾經失落但靠著藝術新生的大浦聚落,海天一線是最佳觀賞背景。善用鐵鏽物件當作媒材加以創作的陳穎亭,帶來具有東莒色彩的植物、礦物與鐵鏽染色計畫;土偶claydoll和扌日土兩組陶藝團隊,利用東莒的土,說這片美麗小島的故事,呈現小島生活樣態、地景與傳說為主題延伸而出的兩組擺暝慶典供桌。
東莒染色計畫 鐵鏽染、植物染、鐵鏽物件(攝影|Ian Liu)
讓馬祖一躍成為觀光熱點的藍眼累,本次則化身陸地版「路上藍眼淚計畫 ──《島塑椅》」,透過撿拾海廢再造,反應沿岸生態環境維護的重要為概念發想。坐在海灘前靜靜欣賞聆聽海浪聲,確實頗忘憂。
路上藍眼淚計畫《島塑椅》
除了3件裝置作品,還有以軍管時期前後的島民生活作為故事挖掘,以地理環境中的海、火及藝術裝置作為元素的戲劇《跨越海洋- -島嶼前線紀事》,呈現島上軍民共生共存的生活變遷,創作跨越東莒及西莒,將以踩街結合藝術展演,將莒光島常民生活記憶及儀式再現。
差事劇團「島嶼前線紀事」
在南竿,也同時發起「島嶼味蕾實驗室」,邀請島嶼青年夥伴:日光春和、西尾半島、依嬤的店,透過料理分享海洋、植物、傳統的故事,在東莒發起「島人廚房」,邀請台灣團隊吳謝私廚及墊墊胃駐點創作,轉譯島嶼特色食材,歡迎民眾登島品嚐,透過味蕾認識馬祖。
味蕾實驗室|西尾半島
策展計畫3:《傾聽島嶼的聲音》
地點:南竿53據點、民俗文物館
從聽覺、視覺切入,採集馬祖文化魅力的。在南竿鄉南端的53據點,徒步穿過狹窄的道路,有策展人陳宣誠及協同策展人廖億美策劃的《傾聽島嶼的聲音》,以島嶼的研究與調查為基礎,透過景框、立體繪畫、聲音裝置、地景裝置等手法,結合現地環境創作9件作品,在歷史脈絡的回溯中,開啟新的島嶼認識。而藝術家的採集創作,也同步集結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F特展區展出,帶來不同的聽覺與視覺感受。
傾聽島嶼的聲音 民俗文物館空間共感地景創作、地圖集
策展計畫4:《島嶼生息》
地點:南竿梅石營區鵲橋、南竿梅石聚落
回首過去,已不見戰地政務時期的宵禁和煙硝,獨留下吹著海風和望著星月的老電廠,陪伴著島嶼生息。本次策展以電力陪伴生活日常為發想,以藝術書寫著島嶼上的風土人情,由策展人侯力瑋、黃心瑜策劃,邀請4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團隊,以不同的覺知,帶領著民眾體驗馬祖群島的故事。
(攝影|Ian Liu)
何采柔「搖欄」(攝影|Ian Liu)
策展計畫5:《風塔》
地點:東引忠誠門前廣場草坪處
從2021年10月展開的教育扎根計畫,走遍四鄉五島的7所國中小,策展人蔡沛原及林喬安以馬祖先民乘風揚帆的概念,將各島採集的土壤加上學生採集的植物,化作獨特顏料,創作各異其趣的船帆,砌成一座「風塔」裝置,將在國之北疆東引隨風飄揚。
策展計畫6:《一幅完成中的風景》
地點:南竿福澳港候船室
位於南竿福澳港甫落成的候船室,首檔展覽由擔任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逾7年的策展人劉柏宏擔綱,《一幅完成中的風景》以1座裝置、10幅圖文作品、3座模型與插畫呈現不同年代登島的新舊馬祖人視角,帶領觀眾回顧近30年的島嶼風景。
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 (圖片提供|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劉增駿攝)
策展計畫7:《當代建築選件》
南竿福澳港、南竿福澳港碼頭周邊、南竿梅石
馬祖自戰地政務實驗終止後,各樣公共與私人建築蓬勃建設,因應藝術島計畫,首度推出單元《當代建築選件》,由長年關注建築動態的褚瑞基與劉柏宏共同擔任選件人,期待以近期落成的三處建築與景觀作品: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以及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拋磚引玉,邀請公眾一起討論馬祖未來的建築風貌。
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圖片提供|禾磊建築提、攝影|趙宇晨)
策展計畫8:《戰地轉身,轉譯再生》
地點:南竿梅石營區
在南竿島嶼南側的梅石營區,近期完成修復的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則有成大團隊策劃《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展示由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13座軍事遺產活化提案,呈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
照片提供|成大設計中心
主視覺設計亮點
馬祖國際藝術島的品牌視覺,則邀請擔綱2021國慶主視覺設計的「IF OFFICE」馮宇操刀。馮宇表示,馬祖列島是守望兩千三百萬人的北疆防衛線,每座島嶼都有各自的個性特色,也彼此連結共生。現在是一個資訊很多、很複雜的時代,他希望在視覺表現上能直球對決,讓大家可以藉由輪廓來認識島嶼,替馬祖建立強烈的視覺印象。
因此設計從四鄉五島中選出「國之北疆」、「東引燈塔」、「東犬燈塔」、「西莒青帆港」、「媽祖巨神像」、「芹壁聚落」、「高登之光紀念碑」與「亮島」共八個位置,構築出馬祖列島的輪廓線,再將每個島嶼彼此連結,如同網路般互相交織,象徵藉由藝術,串連起人與人的關係,文化與生活的對話。
在色彩選擇上,馮宇笑著說,第一次到馬祖,就被馬祖的藍深深吸引著。不管是白天的海洋、天空帶給他自由、開放的感覺,或是夜晚天空的藍給他寧靜、高貴的感覺,都讓他無比感動。因此品牌色彩設定上,即以海天藍及暗夜藍作為品牌的雙主色,馮宇表示,藍色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不管是看著大海或是星空,都可以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情緒,或許是放鬆、信任、自由的,也可能是憂鬱、消極、療癒的,希望大家都在馬祖,找到最能觸動自己的藍色。
主視覺海報
「島嶼釀」主視覺海報,則由攝影師鄭鼎拍下馬祖全境人文美景,再從1000多張照片中,選出3張最能代表馬祖意象以及展覽主題的相片,做為本次藝術島主視覺。以四鄉五島隨處可見的景框為發想,凝望無垠海洋,凝望戰地任務,凝望生活場景,是島嶼看向世界的途徑。將馬祖不同的藍與窗景拼接,呼應窗外的天際線,讓你我目光由框內走向框外,在海藍與天藍之間,展開更多想像與對話,在歷史、藝術與文化之間,閱讀馬祖。
攝影師鄭鼎歷經七天、日夜晨昏的等待與拍攝,將馬祖全境的人文美景收進相機中,最後透過3張都有窗但景色不同的系列稿,帶領大家用新的觀點,觀看馬祖過往的積累,參與生活與文化的現場,帶著新的可能跨出窗景,走進真實的馬祖,體驗馬祖真正的韻味與改變。
藝術島動態識別同樣由馮宇操刀,猶如海上珍珠的圓球,象徵著藝術文化,穿過一個個長久醞釀的馬祖特色,畫面中的M為軍事據點外的綿延礁石、A是鳥瞰列島的水產資源、T為馬祖建築的獨特紋理、S為食物蘊含的住民智慧、U則是每扇窗都有最U質的海角風景,吸納馬祖多元色彩的圓球,也彼此交織融合放光芒。
馬祖國際藝術島
展期:2022/2/12-4/10
交通:以南竿鄉為中心。搭船是在島際間移動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由南竿(福澳港)可搭船轉泊至各離島 : 北竿(白沙港);東引(中柱港);東莒(猛澳港);西莒(青帆港)。
主要路線及航程時間為:南竿-北竿 20分鐘;南竿-東莒、西莒 約60分;南竿-東引 2小時。 更多交通細節點此
FB|IG|官網
資料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hi@damanw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