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迴島嶼吧」亮點!東莒路上藍眼淚、擺暝信仰土偶、限定美食
冬天的馬祖海浪不是蓋的,從南竿搭著交通船前往最南端的東莒,心情也彷彿跟著水面般波瀾起伏,然而當船靠岸,迎面而來的是壯闊景致,好似一切都豁然開朗。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同樣以東莒為展演舞台,將這座僅2.6平方公里面積大的小島,深入用藝術新生的大浦聚落,再到岩岸神秘小海灣,來一趟「迴島嶼吧」!
以10年為計劃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以東莒為舞台的「迴島嶼吧」,由策展人黃鼎堯以及在島上Long stay的大浦Plus陳泳翰共同策展,汲取東莒在地白馬尊王、擺暝信仰文化,再到藍眼淚觀光下所帶來的生態海廢問題,思考藝術季之於在地文化依存的問題。做為人們口中常說的離島中的離島,要將物資運往東莒可得看天臉色,在這座島上最不需要的便是更多餘的垃圾,因此本次亮相東莒的四組藝術裝置,皆是利用撿拾在地的素材加以回收再造,從海廢塑料、章魚籠、漂流木、胚土,靠著藝術家團隊、志工親手編織,才促成與土地呼應的創作。
翻轉失落村莊印象,成為在地藝術基地的大浦聚落,由土偶及扌日土團隊創作的「犬島海馬-土擺暝」,則成為東莒白馬尊王廟前最搶眼的裝置,也讓今年擺暝祭典有了新活力。作品從馬祖特色信仰擺暝文化出發,分別打造出犬、馬兩座造型的土偶供桌,分別象徵東莒(舊名東犬)及白馬尊王,造型精細的土偶以小島生活樣態、地景與傳說為主題延伸,除了是答謝眾神保佑的聖獸,更帶有東莒在地的傳說故事。
作品採集了東莒紅土、貝殼、海玻璃、和地方文史故事,是從土地、海洋、還有從過去的歷史和時間中醞釀出的作品。犬桌以東莒紅土來呈現土地,土地上是東莒的聚落、燈塔和地方故事的縮影;馬桌則是以貝殼來象徵大海,海上有林柪嶼、宛如海浪般的屋脊、還有繽紛的貝殼和海帶們是大海給與的珍貴禮物,而圓盤與燈塔造型的酒壺,也將實際用在擺暝慶典供桌上,答謝島上諸神一年的庇佑。
鄰近大浦聚落的東莒64據點,則有藝術家陳穎亭帶來「鐵鏽物件-東莒植物、礦物與鐵鏽染色計畫」,駐村期間她化身採集家,藉著鐵鏽染與植物染的記錄,將人們曾經的軍事年代記憶以鐵鏽染的方式顯影再現。透過軟性、帶有鐵鏽染的布料,裝飾於剛硬、帶有肅殺之氣的廢棄軍事據點,轉化其對抗性質。此外,戰地經驗也改變了島上的植物相,也經由植物染的方式留下紀錄,於軍事據點荒廢房舍內部陳設,讓植物科學成為空間美學的一部分。展覽期間,也有限定販售相關周邊,收入將成為大浦Plus重建廚房基金。
來到東莒少不了品賞絕色海景,「路上藍眼淚計畫 ──《島塑椅》」以馬祖特有藍眼淚景致為題,反映沿岸生態環境維護的重要為概念發想,打造出特殊版路上藍眼淚。由不廢跨村實驗室與島上居民及志工們共創近50張編織板凳,完美發揮了廢物再利用精神,團隊回收了廢棄漁網、章魚籠、棧板及漂流木,搭配藍眼淚為意象的編織椅墊,用另一種視角看海,也用作品回應在地精神,讓人們意識到海廢所帶來的生態危害,而這些椅子在展覽結束後,也將進入在地居民家中,延續其永續精神。
除了裝置作品外,差事劇團也將帶來「跨越海洋- -島嶼前線紀事」戲劇表演,將以軍管時期前後的島民生活作為故事挖掘,以地理環境中的海、火及藝術裝置作為元素,呈現島上軍民共生共存的生活變遷,融入信仰儀式、身體於環境意象的故事。藝術創作基地跨越東莒及西莒,並以踩街結合藝術展演,將常民生活記憶及儀式再現,藉由跳島展演串連島嶼交流,並融入跑火賽、打鼓板藝術展演創造地方活力。(演出時間 2022/03/22 東莒坪西營區、2022/03/24西莒威武陳元帥廟)
當然,到馬祖完必定也要吃在地美食,本次策展項目之一的「島嶼味蕾實驗室」,便和馬祖日光春和、西尾半島、依嬤的店合作,透過料理分享海洋、植物、傳統的故事。同時也在東莒發起「島人廚房」,邀請台灣團隊吳謝私廚及墊墊胃駐點創作,轉譯島嶼特色食材。由於餐點為限量,想要品嚐可得記得預約。預約點此
依嬤的店
西尾半島
日光春和
墊墊胃
吳謝私廚
馬祖國際藝術島 迴島嶼吧
日期|2022/2/12-2022/04/10
地點|東莒中正堂、東莒 64 據點、東莒神祕小海灣、東莒大浦聚落、南竿日光春和・西尾半島・依嬤的店
官網、FB
攝影|Ian Liu 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