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魏斯安德森!純白雲霄飛車樂園、圓山大飯店等全球12個置中美學景點

好萊塢著名「細節狂」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以多部充滿獨特美學風格與精準敘事手法的作品風靡全球,從《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奇幻又華美的畫面、《天才一族》復古的色調、《犬之島》精心設計的諸多細節,再到《法蘭西特派週報》老派的手繪元素,魏斯安德森成功地透過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藝術片彰顯極具個人風格──柔美且復古調色、偏執對稱與置中──的特色美學。而魏氏風格所帶來的超現實、奇幻體驗,也掀起「魏置中」攝影熱潮,更集結成攝影書《轉角遇見魏斯・安德森》!
深受魏斯安德森電影美學的影響,紐約作家瓦利.柯沃於2017年在Instagram創立「轉角遇見魏斯.安德森」(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簡稱「AWA」),開啟全球影迷發掘世界各地「魏氏景點」的奇幻旅程。本書彙集了「AWA」粉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魏氏風格也最奇特的旅遊景點,從南極洲的高迪爾島、紐西蘭的碼頭小屋、斯里蘭卡的 海線鐵路車站、香港的彩虹邨、台灣的圓山大飯店、南非的綠角燈塔、塞維利亞的鬥牛廣場、冰島的觀景器、布達佩斯的鬆餅攤等,場景之多也讓魏斯安德森本人感到驚奇,表示「本書中的照片都是由我從未看過的人所拍攝,而照片中的地點與景物我也從未親眼看過(幾乎毫無例外),但我也必須說:『我打算去看看。』」

本篇則集結12個書中特色景點,從在魏斯安德森電影裡常見的火車地鐵元素,到各國風格建築,以及魏斯安德森本人想親自造訪的景點。

大歌劇院GRAND OPERA HOUSE
德拉瓦州,威爾明頓( Wilmington )| 約一八七一年
攝影:艾文.洛伯( Evan Lober,左圖);路克.科沃( Luke Koval,上圖)


大歌劇院於近一百五十年來一直是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民的地標,是他們夜生活的去處與驕傲的來源。這裡原是共濟會總會所(Grand Lodge of the Masons)的會堂,因此外觀仍然飾有代表石匠的圖像,位於圖像中心的則是上帝之眼( Eye of Providence )。整個外牆立面以模仿大理石、漆成白色的鑄鐵製成,而建築則運用3、5和7幾個數字,這些數字在共濟會的象徵中具重要意義。( 例如,立面可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了三個拱形和三個梯形。)

儘管所有權已經易手,但共濟會成員在這棟建築中仍設有辦公室。作為表演藝術中心,大歌劇院已接待過數以千計的表演者,演出內容從雜耍表演到世界一流的交響樂都有。這個場地於二十世紀初變成一間電影院,但在經過幾十年且開始有競爭對手令其生意黯然失色後,於一九六七年被迫關閉。然而威爾明頓的重要市民可不同意。一位新聞主播大聲疾呼:「摧毀它是一種犯罪,修復它則是勝利之舉。」於是,在一九七一年聖誕節前、該劇院將滿一百周年之際,大歌劇院終於重新開放。興奮的市民蜂擁而至,而這棟建築的翻新計劃也正式啟動。兩年後,大歌劇院重新開放使用,來自德拉瓦州的著名歷史學家卡蘿.哈費克( Carol Hoffecker )將之描述為「威爾明頓歷史上最成功的修復工作」。大歌劇院的許多工作人員認為,保存這個表演場地的努力成果是堅定的市民與少數「另一個世界的居民」之間的合作。其執行董事甚至寫了一篇文章〈神出鬼沒〉(Out and About ),描述大威爾明頓地區的奇異現象。根據曾在墓地值班的幾名人員的說法,



歌劇院飯店HOTEL OPERA
捷克共和國,布拉格 | 約一八九〇年
攝影:瓦倫提娜.傑克斯( Valentina Jacks )

歌劇院飯店是一棟富有波希米亞氣質、新文藝復興風格的粉紅糖果色建築,坐落於觀光感較不重的布拉格「新城」( Nové Město ),距離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只需要步行五分鐘,也恰好反映出布拉格與時光之間的非線性關係。這座浪漫的城市以獨特的方式融合了新與舊、歷史與現代。建造於十四世紀並奇蹟般地保存完好的建築,緊靠在超級現代的建築旁邊―例如法蘭克.蓋瑞( Frank Gehry )所設計的玻璃建築,兩棟建物宛如一對正在跳舞的情侶。這座迷人且讓人難忘的城市融合了各種元素,沒有任何事物格格不入,也包括這間明亮的粉紅色歌劇院飯店……不過歌劇院飯店其實並不在歌劇院附近。



鬆餅攤PANCAKES STAND
克羅埃西亞,克爾卡國家公園 | 約一九八五年
攝影:凱西.蒂茲韋爾

位於克羅埃西亞的克爾卡河( Krka River )流經光滑的石灰岩山丘,穿越一片遍布著峽谷、洞穴、湖泊和層疊瀑布所構成的錯落有致的景觀,蘊含了超凡脫俗之美。克爾卡國家公園內設有兩間修道院、一座拜占庭教堂、一座有著西元一世紀塗鴉痕跡的古老羅馬地下墓穴,以及這間鬆餅攤。沒有什麼比克羅埃西亞的鬆餅更能完美地補足這種自然的奇觀和悠久的歷史。但期待看到一疊蓬鬆鬆餅的人請注意,此地名為「palačinkes 」的鬆餅更像是薄薄的法式可麗餅。魏斯安德森也表示他想親自造訪這個小巧可愛的鬆餅攤。



斯洛維尼亞鐵路SLOVENIAN RAILWAYS
斯洛維尼亞,布拉傑斯科( Pragersko ) | 約一九九一年
攝影:娜斯塔.奇克區( Nastja Kikec )

這些光滑閃亮的現代火車屬於斯洛維尼亞國家的鐵路系統,象徵該國所歷經的一系列戲劇性變化的其中一章。該國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一八四〇年代―原本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斯洛維尼亞與鄰國合併為聯合王國,因此其火車系統被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國家鐵路」。
 
十年之後,斯洛維尼亞的火車乘客們,會發現自己所搭乘的這條鐵路線已改名為「南斯拉夫國家鐵路」,隸屬於「鐵幕」下蘇維埃政權那方的新社會主義國家;這個情況持續至一九九一年,直到蘇聯解體。此後斯洛維尼亞不必再分享自家領土,並得以成為自主國家,而南斯拉夫國家鐵路也被分為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三個鐵路系統。如今乘客若無法確定自己身處的國家,可以從火車票上印的國家名稱來確認。



尼森山纜車鐵路THE NIESENBAHN
瑞士,穆勒嫩( Mülenen )| 約一九一〇年
攝影:艾丁.哈珊( Aydin Hassan )

尼森山纜車可以將旅客從山谷低地的穆勒嫩村,送往尼森山( Mount Niesen )的山頂。尼森山纜車鐵路擁有全世界最長的員工樓梯,總共有一萬一千六百七十四個臺階,除了每年舉辦一次的「尼森垂直馬拉松」( Niesenlauf )公開賽之外,其餘時間僅供員工使用。
 
這條鐵路線於一九一〇年開通。每輛車可乘坐六十五名乘客,在約莫三十分鐘的旅程中,乘客可以欣賞令人驚豔、四面環繞的阿爾卑斯山脈和高山湖泊的美景,並擁有充足時間坐著好好讚嘆那些設計和製造尼森山纜車鐵路的人們。這條鐵路的爬坡傾斜度達到令人感到暈頭轉向的68度角―請稍微花點時間想想,這可是在沒有起重機輔助的情況下安裝完成的,當時尚未發明起重機,所以必須靠兩百名工人花費四年的時間,使用一種巧妙木製裝置一寸一寸地逐漸鋪設出這一條長約一萬一千五百英呎的鐵軌( 將近十一座艾菲爾鐵塔加起來的長度)。



比卡升降機ASCENSOR DA BICA
葡萄牙,里斯本 | 約一八九二年
攝影:傑克.史派瑟.亞當斯( Jack Spicer Adams )

迷人的比卡升降機建於一八九二年,為里斯本的三條纜索鐵路之一。纜索鐵路的電車與標準電車的區別在於它需要兩輛車同步運行。兩輛客運纜車會縳於同一條繞在頂部滑輪上的電纜,並於斜坡上互相牽引;兩輛車會以完美的同步性運作―當一輛車往上坡走時,另一輛車就會藉著平衡作用往下坡走。

這種獨特的牽引式大眾交通工具,其運作原理類似於戶外的電梯,最早是以供水系統提供動力―山頂上的纜車會先裝滿水,利用水的重力來協助下降,並藉由平衡作用將另一輛車拉至山頂。它於一八九六年被改為使用蒸汽動力系統,並於一九二四年電氣化。比卡升降機可沿著城市裡最陡峭的山丘之一攀爬至八百英呎的高度。悠閒自在地搭一趟纜車到山頂再下
車, 就會抵達聖露西亞觀景臺(Miradouro de Santa Luzia ),在這座獨特的高臺上可以欣賞這座歐洲最西部的首都城市令人驚嘆的風景。

基輔地鐵KYIV METRO
烏克蘭,基輔 | 約一九六〇年
攝影:艾琳娜.盧迪亞( Alina Rudya )

基輔地鐵是烏克蘭大眾運輸系統的核心。地鐵興建案最早於一八八四年提出,但直到七十五年之後,頭五座地鐵站才開始營運。

此運輸網絡迄今已擴展為五十二座車站,其中也包括兵工廠站( Arsenalna station )―位於街道高度以下三百五十英呎,為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從地面下降到月臺必須換乘多臺自動手扶梯,並且需要五分鐘的時間。其他地鐵站皆以大理石翻模打造,同時配置有吊燈和華麗的裝飾細節。

色彩鮮豔的地鐵車廂,被漆上像是烏克蘭國旗的藍色和黃色,穿梭於這些車站之間。唯獨少數美妙的例外―基輔地鐵的列車都有五節車廂,其中一輛列車在「藝術使我們團結」創作計劃的改造下,搖身一變為繽紛絢麗的城市奇觀。有些人將這輛穿梭於首都、獨一無二的列車形容為「迷幻視覺」,讓原本灰暗沉悶的通勤時光變成充滿色彩的兜風之旅。


東京計程車TOKYO TAXI
日本,東京 | 約一九一二年
攝影:「轉角遇見魏斯.安德森」(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

東京擁有成千上萬輛的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們在這座擴展中的城市裡為一千四百萬居民和遊客提供服務。然而在日本的首都東京,計程車並不像在倫敦或紐約那般具有代表性,也並非一般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東京的電車因守時和快速而享譽全球,因此許多人更喜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當你準備要攔計程車時,請注意車子的牌照和燈光顏色―有牌出租車會使用綠色牌照( 私家出租車的車牌則是白色和黃色); 若為空車便會顯示「空車」,若載有乘客則會顯示「賃走」。東京的計程車沒有標準的顏色或設計,最大的幾間車行會以不同的色調來區別。「東京四社」及其子公司的計程車顏色都是檸檬黃搭配紅色條紋,或是全黑搭配圓形頂燈;擁有大約六十間子公司的「綠色計程車」( Green Cab )集團,其車身顏色為照片中所見的薄荷綠;「東京無限」集團的計程車是綠色搭配橘色條紋;「格紋計程車」(Checker Cabs )為橘色,車身飾以白色格紋的條紋;而白色的私家計程車,則有著看起來像蝸牛的黃色燈。

胡馬雍陵HUMAYUN’S TOMB
印度,新德里 | 約一五七〇年
攝影:德爾克.羅德( Dirk Rohde )
 
十六世紀的胡馬雍帝國涵蓋了南亞大片的土地,總面積達一百萬平方公里,領土包括如今的印度、阿富汗、孟加拉國和阿薩姆邦。蒙兀兒王朝的建築因此融合了我們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風格,也就是大型的球狀圓頂、精緻的裝飾、尖塔、極為寬敞的大廳,以及雄偉的大拱門。

當人們在胡馬雍陵看到這些建築元素( 如白色圓頂的柔和坡度、高聳的尖塔、挑高的拱門等等),不禁會將這座宏偉的建築與具有代表性的泰姬瑪哈陵相提並論。事實上,使泰姬瑪哈陵在全球廣為人知的那些建築特色,在這座花園陵墓都能找到,胡馬雍陵甚至比泰姬瑪哈陵早六十年建造。

這座陵墓除了視覺上極為壯麗,還運用了一系列伊斯蘭文化之象徵符號。該墓室與地球的南北軸線對齊,因此胡馬雍的正面朝向麥加。根據宗教的傳統,科學、數學和宗教彼此不可分割,因此數字也蘊含了精神性的意義―「一」代表著神的絕對獨特性,「二」代表著萬物的終極平衡和二元性;在胡馬雍陵之中,「八」則有著主導地位,所代表的意義是天堂。
 



圓山大飯店GRAND HOTEL TAIPEI
臺灣,臺北 | 約一九五二年
攝影:珍娜.迪亞茲( Jenna Diaz )

圓山大飯店位於臺北市的中山區,是一座擁有十四層樓的宮殿式建築,坐落於鬱鬱蔥蔥的翠綠山腰與充滿活力、持續擴張的首都城市之間。
 
前總統蔣介石於一九四九年被毛澤東的共產黨打敗並逃往臺灣之後,發現很難為外國政要提供能夠令人印象深刻的住宿場所。於是他那具有遠見的妻子宋美齡,便建議在圓山上建造一座優雅的飯店,地點就在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神社遺址之上。蔣委員長接受了這項提議,並計劃建造一棟能向西方展示中華文化與建築的精緻建築物―圓山大飯店成功做到了,並於一九六八年被評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

錯綜複雜的龍形圖案貫穿了整棟飯店,因此圓山大飯店又被稱為「龍宮」。有些龍的圖案明確又明顯,( 例如「金龍廳」),也有些以更細微卻同等重要的方式呈現;飯店裡總共有超過二十萬個龍形雕刻和圖畫裝飾。一場毀滅性的大火於一九九五年摧毀了飯店的屋頂。經過三年紮實的重建,飯店重新開業時的屋頂有著龍頭的裝飾,成為抵禦未來火災的象徵。傳說中這種神獸不僅代表著力量和好運,亦是雨和水的使者。八層賓客樓層中的每一層,皆代表不同的王朝―從傳統的民間藝術到寢具用品的布料等等,一切細節都向該層樓所代表的歷史朝代致敬。然而,沒有任何房間能媲美總統套房,其中有著蔣介石的寫字臺和蔣夫人的化妝桌;若你想在此住宿並欣賞古董,每晚需五千五百美元。

赫拉特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HERAT
阿富汗,赫拉特 | 約一四四六年
攝影:馬修.隆摩爾( Matthew Longmore )

赫拉特大清真寺可說是阿富汗中最美的伊斯蘭建築典範,而這棟建築近六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幾乎與該國的歷史同樣動盪。清真寺和國家之存在皆證明了阿富汗人克服挑戰、重新崛起的韌性和決心。

這座清真寺始建於一二〇〇年,但在短短的二十年後,成吉思汗便征服並掠奪了此地,使其成為廢墟。從那時以後,它經歷了數次的重建、摧毀和修復,每一次翻新的工程都建立於先前的基礎上。這棟建築於二十世紀初英阿戰爭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於一九四三年進行了一次大整修,並在現場打造了一間磁磚工作坊,持續提供裝飾了整座禮拜堂的華美馬賽克磁磚。



長島溫泉樂園的「白色旋風」THE WHITE CYCLONE AT NAGASHIMA SPA LAND
日本,桑名( Kuwana ) | 約一九九四年
攝影:保羅.希勒( Paul Hiller )

長島溫泉樂園於一九六六年開始營業,擁有近五十種遊樂園遊樂設施和一座溫泉水上遊樂園。長島溫泉樂園中最多人排隊的是十種雲霄飛車,其中最著名的是「鋼鐵巨龍2000 」( Steel Dragon 2000 ),它的長度橫跨整座樂園,能飛上一座高達三百一十八英呎的山丘。
 
緊隨其後的是「白色旋風」木製雲霄飛車, 於一九九四年啟用,它的車速飛快,並融入了螺旋軌道和急速下墜等元素。木製雲霄飛車在日本極為罕見,因為日本是一個對樹木砍伐有著嚴格規定的國家;「白色旋風」使用了大量的木材,足以建造近一千座房屋。當它需要重新翻新時, 一座名為「白鯨」( Hakugei,英文為White Whale )的鋼條雲霄飛車取而代之。

「白色旋風」在運行了十四年後,於二〇一八年一月進行了最後一趟的航行。一年之後,「白鯨」出現了,提供更順暢且耐用的搭乘體驗,以及增加四十英呎的墜落高度―也許是為了補償乘客的懷舊心情。



本文經授權並摘錄自尖端出版《轉角遇見魏斯.安德森》(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購書點此:博客來讀冊誠品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hi@damanw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