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兒藝中心《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巨人澡堂、舞動雕塑等8組藝術家創作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簡稱北美館兒藝中心)於10月14日起,推出「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教育計畫。展出朱銘、何采柔、艾蜜莉.法奕夫 (Emilie Faïf)、徐永旭、陳松志、陳庭詩、夏陽、蒲添生等8位藝術家作品。不同材質所構成的作品讓大小朋友從最熟悉的身體出發,展開以「雕塑」為題的藝術體驗與思考。
北美館兒藝中心「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主視覺,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雕塑」在藝術史中的發展可追溯至史前時期,而人類的身體無疑是雕塑中重要的表現內容。「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聚焦於雕塑對「身體」的關注,注重手感及身體律動的感官互動為起點,帶入當代藝術家以此為題的各種思考、實驗和表現。展出內容包括本館典藏作品、臺灣及法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期待觀眾在觀展過程擴延視覺之外的感官經驗,與作品進行對話及互動,開啟對於「雕塑」與「身體」的嶄新視角。

超現實雕塑《洗澡》是本次展覽邀請法國藝術家艾蜜莉.法奕夫( Emilie FAÏF )來臺現地製作的作品,藝術家利用兒藝中心的U型場地特殊性創作出巨型雕塑,地面上局部露出頭髮、鼻子、腳趾頭及毛巾,展場瞬間成為偌大的浴缸。以身體及感官為主題的親切題材,加上超乎想像的尺度邀請觀眾走入雕塑之中,如同「格列佛遊記」主角闖入巨人國世界,解放想像力及身體經驗。


艾蜜莉.法奕夫( Emilie FAÏF )《洗澡》,2023,塑膠、紙漿、壓克力顏料、油氈板,尺寸依空間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委託創作

除了貼近生活的洗澡題材,兩位已逝臺灣代表性雕塑家:蒲添生《運動系列》捕捉奧運會女子體操賽中選手們運動過程中「瞬間」的優美曲線,展現運動場上的力量與速度,此系列也是藝術家創作生涯中關鍵代表作。

蒲添生《運動系列-四》,1988,銅,28 x 13 x 54 公分。蒲添生雕塑紀念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朱銘的《單鞭下勢》同樣將連續動作中的片刻化為永恆,捕捉太極拳中的動勢及剛柔並濟,形成以靜制動的視覺張力。相較於上述將動態停格的作品。

何采柔的《夢見我》是一座半身胸像,透過詩意的藝術轉化,鬆動例行的日常經驗,觀眾觀看作品時與生活經驗產生共鳴,沉浸在作品的意境當中。


「雕」與「塑」分別代表著材料的削減與添加,展場中可以觀察到作品不同材質的特性與表現,如陳庭詩的《將軍》是藝術家將一般被認為是「破銅爛鐵」的廢料或無法再運作的零件重新組裝,塑造出抽象與具象交融的將軍形象。

陳庭詩《將軍》,1993,廢鐵,62 × 71 x 173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作品《角力》當中,更可以看出藝術家夏陽對作品進行的加加減減,他將繪畫的筆觸具現於立體的金屬片雕,讓原先堅硬的媒材具有輕盈感,在不同觀看角度下產生靈活躍動的動態。
夏陽《角力》,2008,黃銅 片,156 x 80 x 200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呈現曼妙舞姿的《夜舞》是以柔軟的陶土為媒材,在藝術家徐永旭的手中,經過捏塑、拉伸等反覆動作逐漸成為力量與流動感兼具的造型。

徐永旭《夜舞》,1995,陶土,31 x 41.5 x 69.5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來到陳松志《無題-房間三》,藝術家邀請觀眾以足部踢動、形塑地面上散落的棉線,這些棉線會隨著展覽期間的累積,不斷被改變樣態,將一路有機發展直至展期結束。

陳松志《無題-房間三》,2016 ( 2023 ),棉線、地毯,300 x 350 x 20公分。作品互動情境照,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次教育計畫特別自作品延伸規劃7個互動裝置區域,讓觀眾能實際動手參與,探索身體與雕塑的關係。展期間舉辦多場定時導覽、團體導覽外,每月單週六推出「和身體玩遊戲」肢體工作坊,相關資訊與報名辦法請關注北美館兒藝中心官網或北美館臉書粉絲專頁。

北美館兒藝中心「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小工作坊照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加加減減—和身體玩遊戲
時間:2023.10.14-2024.02.2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hi@damanw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