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
《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
活動時間
2019-11-02 - 2019-12-01
活動資訊來源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快遞網站
活動結束倒數
-1819
天
圖片為 Google Search API 搜尋結果,如有版權疑慮,請與我們聯絡,謝謝!
活動場次
時間 | 地點 | 價格 | 前往訂票 |
---|---|---|---|
2019-11-02 00:00:00 | 水谷藝術 |
活動內容
《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 在當代社會裡,宗教常被視為「現代性發展」的對立面。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用「除魅」(disenchantment)的概念指出現代性裡的去神秘化、去宗教化特徵,而多位學者如涂爾幹、席納爾,亦將「世俗化」(secularization)視為現代國族政治體制發展裡的重要錨點。科學價值被極力推崇,而不合於理性辯證的傳統生活方式則被斥為迷信與守舊。然而問題是,正因為現代科學只是人類的一種觀點、一種解釋方法,無法全然描述說明所有自然現象或人類活動。加上人類生活必然包含精神及感性面向,因此,獨尊科學、理性至上的現代語境,反而創造出現代社會裡宗教神祕學的真空。這個真空裡充斥各種謬誤、政治、算計、操弄與鬥爭;有心人士甚至利用這樣的真空,散佈恐懼、佈行控制,期能從信眾中獲取金錢、地位、權力等諸多利益。\r\n 凱倫·阿姆斯壯在《為神而辯》一書中認為,西方歷史裡的「無神論者」很少是全然地否定神聖本身,而幾乎都是不能認同當時對於神聖的某些觀念。對她而言,宗教是一種實踐的科學;人們經由儀式的幫助,付諸實行、親身體驗,最終抵達宗教的真理。這個過程與藝術美學相似:「儀式就像藝術品一樣,不僅能在美學層次感召參與者,也能引領他們進入更深層的存在面向。」這便是《重返神性》的策展宗旨:藉由人類的藝術性創作、展覽、及賞析,重新定位人與神(宗教神秘學)之間的距離、拉近現代科學理性主義及前現代神秘學的典範差異;藉由邀請的藝術作品、邀請藝術家的詮釋、創作及策展論述,帶領觀眾介入神秘學領域,填補其被科學至上主義所排除出的真空狀態,讓觀眾以新的概念重新認識宗教及神秘學、重新認識「靈」與「神」。當我們對神性保有信念並持有敬意,但對當代主流宗教論述中所詮釋的神性存有疑慮時,我們不啻成了,套用阿姆斯壯的概念: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atheistictheist)。 策展人:朱峯誼參展藝術家:吳權倫、陳瀅如、寧森、李紫彤、許家禎、姚睿蘭展期:2019.11.02—2019.12.01地點:水谷藝術(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322巷6號) 開幕講座/作為無神論的有神論者:策展及藝術家座談\r\n日期:11/2\r\n\r\n活動講座/神性新視野:靈性工作者們的神靈及宇宙觀\r\n日期:11/9\r\n\r\n閉幕活動/《#迎靈者(#GhostKeepers)》落幕儀式\r\n日期:11/30\r\n\r\n以上活動詳情將公告於水谷藝術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