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彭博格《在船艙》(photo source)
理解畫作意涵不一定要用視覺感受。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將利用高科技改變人們與藝術品的互動方式,讓人們不只用眼睛欣賞畫作,也能一面聞著香水、吃巧克力、聽音樂探索畫作的意涵,提供全新的逛展經驗。
「雖然藝術家的作品以視覺呈現,但他們可能是受到非視覺的事物啟發。」泰特美術館媒體製作人格林(Tony Guillan)表示,藝術家的作畫靈感可能來自聽覺、味覺、觸覺等感受。
藝術團隊飛行物體 (photo source)
今年,泰特美術館第二屆IK獎(IK Prize)得主藝術團隊飛行物體(Flying Object),以「泰特感官」(Tate Sensorium)為題,挑選英國20世紀四位藝術家的畫作,並招募混音師、香水專家、心理醫生、巧克力工坊主廚等各領域專家,讓人們用五種感官重新感受畫作意涵,以及探索英國藝術發展。
大衛‧彭博格《在船艙》(photo source)
抽象畫不難懂 藝術團隊用音樂與氣味表現
這四幅畫作包含大衛‧彭博格(David Bomberg)《在船艙》(In the Hold)、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風景裡的人》(Figure in a Landscape)、理察‧哈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室內II》(Interior II) 、約翰‧萊瑟姆(John Latham)《句號》(Full Stop)。
抽象繪畫表達的內容向來晦澀、難懂,但藝術團隊飛行物體利用音樂與氣味直接呈現畫作主題,讓人們更容易理解畫作意涵。英國藝術家大衛‧彭博格《在船艙》,以幾何圖形呈現工人在船艙工作的場景,該團隊便製作造船廠的工作聲響、船艙的氣味,讓人們看畫時彷彿身處造船廠中。
法蘭西斯‧培根《風景裡的人》(photo source)
英國藝術家法蘭西斯‧培根的肖像畫也經常深奧難懂,呈現人們扭曲誇張的身體與模糊難辨的臉孔,風格晦暗與粗曠。法蘭西斯‧培根《風景裡的人》用急促的線條,描繪他的情人霍爾(Eric Hall)穿著西裝,在公園的座椅上打瞌睡,另一邊則呈現德國納粹的演講台與麥克風,象徵日常生活被政治暴力所包圍。
這個藝術團隊認為人們可以用自身經驗與情感,自由詮釋法蘭西斯‧培根的創作,因此他們刻意製造與法蘭西斯‧培根畫作主題無關的音樂與氣味,以及沒有味道的巧克力,引發人們思索畫作意義。每個人對巧克力的滋味可能是偏苦或偏甜,就像人們觀看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時,會投射不同的記憶與情緒。
理察‧哈密爾頓《室內II》(photo source)
另外,氣味也能讓人們進入畫作的世界,以及感受時代氛圍。理察‧哈密爾頓《室內II》描繪一位1940年代的女演員,站在一個傢俱錯置、門窗扭曲的超現實空間,而該藝術團隊製造1940年代特有的香水,讓人們聞著香味時,彷彿跟女演員待在同一空間與時代。
約翰‧萊瑟姆《句號》(photo source)
除了聽覺、嗅覺與味覺外,藝術團隊飛行物體也利用超音波技術,讓人們重新「觸碰」藝術家的作畫過程。觀念藝術家約翰‧萊瑟姆《句號》,是一個黑色圓點落在畫面中央,這個黑色圓點則是透過噴漆繪製,當人們將手心放在特製儀器上,便能感受超音波模擬噴漆描繪黑點的過程。
當人們欣賞完這四幅畫作,也可以在泰特美術館內使用特製的醫學儀器,檢測自己的情緒反應是興奮或冷靜,以科學數據分析自己對畫作與整個展覽的感受。
--
在非池中藝術網,看精彩的藝文影音,讀優質的藝術新聞。非池中立志搭起網路讀者與藝術欣賞間的橋樑,我們深信,藝術能用最易懂的形式,用網路訊息即時與快速的特性,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藝術,用藝術改變社會。
英國博物館公開募款 成功挽留透納畫作
艾未未在英國特展 諷刺中國隱瞞震災傷亡
威尼斯雙年展「土壤博物館」帶你親近全世界的土地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