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蘇迪勒颱風前陣子過境台灣,留下了它的傑作——歪腰郵筒,朝聖人潮蜂擁而至、打卡拍照留念樣樣來,讓原本的平凡無奇的公物搖身一變成為最夯的偽公共藝術。最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登場的「香港當代藝術展」,也引進了香港街頭常見的巴士站牌、路燈、號誌燈柱、路牌等,昂然矗立在走廊上,卻是鑲滿了水鑽、人工草皮或成了曬衣架。藝術家鄧國騫剝去了原本象徵群體規則的公物功能,促使觀眾反思在生活重重限制下搏取小自由的可能。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總有一個閒閒無事的午後,你什麼事也不做,任由陽光灑落,靜靜看著一室疏影橫斜發呆。

藝術家引入屋外樹影婆娑,與木頭窗櫺的繾綣交會,展間內慷慨地空著,除了一台老舊的收音機傳來沙沙聲,像極了誰的小時候在外婆家的場景,寒盡不知年。伍韶勁走訪蘭嶼、澎湖、台南,錄製當地電台節目、新聞與廣告,於是學運談話、原住民語、賣藥廣告、棒球新聞都成了消磨時光的調味料,讓來自香港的他倍感新奇,聽在台灣人耳裡則再親切不過。



起居室的沙發、書架與茶几,組合起來便是一具棺木。人生無常,生死鼻息是一體兩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從被生下的那一刻起,人便一步步朝死亡走去。這件創作起源於一次與朋友的葬禮話題,藝術家又一山人決定自己動手製作死後的容身之處,在世時時撫摩坐臥,在日漸熟悉的使用中感受「死」是人生的一部分。開幕當日,藝術家本人親自示範躺入過程。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現代人,特別是鬼島島民,每天都被雞毛蒜皮的淺碟新聞轟炸,千篇一律的花瓶主播襯著琳琅滿目的跑馬燈字幕,視覺疲勞之餘也讓觀眾腦容量愈長愈狹小。藝術家黃照達在諸多電視新聞畫面中嵌入動畫人物,大搞詼諧卡漫趣味,港台兩地內容虛實相摻,擬仿布希亞式的後現代社會現象。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來到當代館二樓最大廳,眾多汰換雨傘布綿延織成的巨大天幕,觀者有如走在穹頂之下,或坐在懶骨頭沙發上休憩。2008年起,藝術家林嵐找來一批由於廠房遷移至大陸而失業的香港車衣女工,以「合作社」的形式提供她們勞動報酬與尊嚴。

這片室內天空既可拆解又能重組、回收再利用。眾多從天垂降而下的聽筒,等著過客撈起、貼近耳朵,傳來熟稔的港台歌曲;不但有《月亮代表我的心》,還有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英粵國台語四種錄製演唱版。「輕柔歌聲是最柔軟的武器。」林嵐說。觀眾亦可將自身裹入現場的巨囊中,囊袋內設有麥克風,歡迎人們在這「臨時錄音間」內唱出自己的歌,館員們會定期取出錄音檔案,成為之後在現場播放的曲目之一。巧合的是,這件作品也在香港雨傘運動之後,成為備受關注的軟雕塑裝置作品。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當代館外面掛滿了紅白藍大型防水塑膠布,超有台味。未料這也是香港藝術家發起,邀請台灣中學生寫下他們對於這塊土地的想像與關懷。學生們對於出自自己手筆且切割挖空的大字報,能堂皇掛在公共空間,無不感到興奮。又一山人解釋,日本人發明這樣的防水膠布,當初只有藍色款;60年代傳入台灣後,為了婚喪喜慶都能派上用場,便增添為「紅白藍」三色合用。60、70年代在香港廣泛應用於樓房興建,材料通常自台灣輸入。又一山人藉由塑膠布的平凡實在、草根堅韌、日常參與等特質,試圖傳達港人態度與精神。


香港當代藝術館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展覽情報】《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CITYZINE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延伸閱讀
天龍國假文青新興集散地:六張犁超潮der
台式文藝復興在府城
夜遊博物館,浪漫不驚魂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CITYZINE 城市誌 ------

城市誌

從凳子變桌子,花一般開闔收展摺疊桌 Grand Central

【玩體驗】造訪苗栗南庄:農村生活原來不簡單!

推薦閱讀

更多看展覽

更多城市誌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