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fou 簡介:Foufou,在法文意指那些瘋瘋癲癲的人們。成天咧嘴大笑的瘋狂邦妮,不知不覺也滿十歲了。這樣可愛又叛逆,撫慰也激勵無數人心的小兔崽子,是由一對姊妹親手拉拔長大。妹妹 Gia(小猴)一手包辦 Foufou 所有設計創作,姊姊 Joy(大猴)則負責設計以外的其他包括行銷、通路等所有事。
與 Foufou 姊妹約在公司採訪,與我接洽的 Joy 事前親切地提醒說辦公室兼倉庫有點凌亂,可能不那麼適合拍照。到了時間,一進門Joy 就笑說「就跟你說很嚇人,現在相信了吧?這裡如果遇到撤櫃或活動退場會更恐怖喔!」這番自嘲的話,以及亂中有序的擺設,散發著幹練、切實但又無所畏懼的自信,還沒開始聽故事就強烈感受到 Foufou 的奇妙氣質。根本不會畫畫的設計初學者 Gia 如何從十年前的創意市集崛起,與姊姊一同亂中有序地前進各大通路甚至海外呢?就跟著大編一窺 Foufou 這一路經營品牌的樂趣、辛苦與瘋癲的十年一瞬吧!
十年來你們做過最 Foufou 的事情是什麼呢?
有點多耶,我們一直都滿瘋癲的,請讓我們排名一下(笑著討論)
2012 年那屆的簡單生活節應該算滿經典的例子。當時為了有別於比較流行的「家園」意象-鼓勵人們逗留在原地,享受日常溫暖之類的,我們想傳達「出發去冒險」-離開家園尋找美好的理念,因此選用了船作為活動主題意象。
本來也想過比較便宜又速成比如說一片船造型的木牌看板,但想想這樣粗糙又沒創意的呈現實在顯得掉漆,根本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最後抱著輸人不輸陣的心情,我們為了這明明只有兩天的短暫活動,不知道發什麼神經請來了專業木工師傅打造出了半艘木造大船!雖然只有一半聽起來還好,但其實尺寸超大,大到同一時間可容納十個人站上去留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回想起來真是有夠Foufou 的。
至於這艘船後續如何處理,建造的當時還真的沒想太多,展期結束後,正巧朋友的尾牙聚餐剛好需要一個相關的布景,就這樣商借出去,但根本沒掐好搬運與組裝的工錢,最後只有打平,算是讓它得到了延續生命的機會。最後實在沒地方存放,只留了很小一部分起來,現在當作松菸專櫃的櫃台,對於這艘大船有敬意的人,可以去現場瞻仰膜拜一番。
其他如在 2014 年的上海簡單生活節,我們也同樣發神經做了一架 3x3 公尺的飛機,但這次學乖了,材料改用較輕便、便宜的珍珠板,最後我們保留了四十分之一縮小的模型,本尊就讓它遺留在上海沒帶回來了(遠目)。
已經十年也進入百貨通路了,還是對市集念念不忘,請問擺攤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呢?
我們非常懷念早期參加 CAPMO 擺攤的輕鬆交流、自由發揮的感覺,但現在因為 Foufou 品牌已經相對成熟,考慮到將攤位設在眾多草創的攤友旁會過於跳 tone,已經很少參加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創意市集那麼精緻成熟,目前與當時 CAMPO 氛圍比較相仿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小誌市集,可能整張桌子只放了一本刊物,或攤主就在攤位上跳舞,或是很隨性蹲在路邊發呆,沒有人會規定你要正經八百、禮數周全的顧攤待客,基本上要做什麼都可以。
現在的市集比較精緻、美觀,商品設計與攤位的布置上也成熟許多,很難像我們以前一樣常常買到回去用兩次就壞掉的玩票性實驗商品(笑),但也因此缺乏了過往的隨性甚至脫序卻迷人的狀態。我們姊妹私下曾以個人名義去報名市集販售自己的二手專輯,雖然當天不巧下雨,名氣又沒有 Foufou 響亮,也無法號召粉絲,生意慘淡,但重溫擺攤生活,其樂無窮。
從去年參加完,就打算從簡單生活節畢業了,也不是覺得膩,而是在現有的活動框架下,我們已經將想說的話好好說完了。至於接下來,目前尚未看到讓自己玩性大發的活動,也沒有任何期待或設限,因為我們知道,看到的當下就會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雖然已經很少擺攤了,但我們還是很有意願參加一些市集類型的活動,但就會就市集樣貌加以選擇。參加市集都是抱著希望跟客人多接觸的心態,因此多半不太會把重點放在銷售上,反而會因為想要更好玩一點,多半會帶著一些新商品、新東西跟大家見面。這次的十週年快閃店活動也是一樣,希望能營造一種回娘家的感覺,我們會輪流去現場值班顧攤,期待可以跟大家開心地聊天敘舊。
如果發生地震或火災,你會將什麼裝進一卡皮箱帶走逃生?
大概是這幾年累積的故事吧,例如連載漫畫,當然還有 Foufou 的品牌 guidebook,與網友互動的故事,各式各樣粉絲送給我們的邦妮插畫、公仔或是刻章,創業過程的照片。最珍貴的就是這些溫暖的人們與一路上看到的風景,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是帶不走的了。
Foufou 一直跟著設計師 Gia 成長,仔細看早期的邦妮兔家族連畫風也不同。
如果邦妮兔是你的小孩,今年也是小三生了,他的個性和想法有什麼改變嗎?
其實在草創時期完全沒有設定過邦妮應該是什麼樣貌,完全是順著我(小猴)當時的想法與感覺。回想起來在一開始他是個精力旺盛、愛搞破壞的小孩,想說就說,口無遮攔,就算只是自言自語也沒關係,可以很果斷地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那個時期多是用單張插圖創作。但現在的邦妮兔,已經到了一個開始思考的年紀,想要用別人也聽得懂的話與人溝通,也因此一句話很難講得清楚,才會開始畫漫畫,另外也是希望透過故事的發展鋪陳可以帶出其他角色,讓他們發聲。
近年台灣插畫界風起雲湧,經營十年的 Foufou 如何看待呢?
Foufou 本身就與現在流行的角色品牌不同,我們想經營的是創作品牌。這其中的差異很微妙,我(大猴)簡單說一下,比起角色品牌中個性鮮明固定的角色,創作品牌中的人物比較像是創作者的代言人(或你可以想成角色是演員,而創作者是導演),而非角色就是創作者的化身,這位代言人會隨著創作者的人生經驗而成長變化。
對比現在 facebook 上單張插畫的風起雲湧與高人氣,雖然我們也很想爆紅,但比起分享數,把事情完整地傳遞給粉絲才是我們更重視。完整的故事無論在發想或是製作上的時間都會拉長許多,而且因為希望作品在五年後也會有共鳴,我們幾乎不畫時事相關的主題。整體而言,經營這樣的故事插畫比較辛苦,因為除了產出難度較高,網友也會需要花較多時間閱讀並理解故事,較難迅速吸引大眾目光,但相對而言,不走速成之路也培養一群看懂故事而追隨的忠實粉絲。
另外,角色品牌相當注重文字意見,相對於畫面的構圖或故事脈絡的鋪陳,角色品牌的豐富度時常是落在文字上,因此角色的創作者通常會稱為圖文作家或圖文創作者,而非插畫家或插畫創作者。
獲得最多共嗚的一幅作品是?
如果以存在時間最久的角度來看,「翱翔系列」(頭戴飛行帽坐飛機的那系列)一直是長賣的主題商品,關於出發、夢想,也緊扣著我們的品牌理念;如果是單張插圖來說,討論愛的「柔軟的心」很受歡迎。
延伸題、小猴私心喜歡,但卻沒那麼受關注的一幅作品: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邦妮兔身上有些縫線,其實他是一隻布娃娃。這幅作品中,邦妮兔把自己的拉鍊打開,像是脫下外套一樣,內藏著一個小惡魔正在邪笑。十年前的老客戶很愛這種帶點邪惡的作品,單純喜歡可愛圖像的粉絲較無法接受。
擔任手工藝老師的媽媽為Foufou親手縫製的全手工布書。
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時候特別關鍵?
大概是在開始思考「通路」這件事,心態上有了重大轉變。前兩三年都以跑市集擺攤為主,因緣際會被邀請去百貨臨時專櫃進駐兩個月。那時心態還有點玩票性,想說先試試看。為了測試地點商機與客群喜好,我們有段時間還曾一口氣在四個不同地點開了四個臨時專櫃。當時動員了家族中所有年輕表弟、堂妹,只要有空的人都被找來站櫃。品牌草創的衝衝衝時期,能有家人的支持很重要,我們很幸運沒有後顧之憂,還有家人全力的支援。
做著了一陣子,因為實在很想知道這品牌到底行不行,就秉著破釜沉舟的心情,選在信義誠品開設正式專櫃,心想在這成功率最高的地方嘗試,如果真的行不通就收手吧。結果第一年虧了一百多萬(笑)但卻也沒有打消念頭,當時大概真的是少了那一條會因為現實面而害怕的筋,也不是說勇敢,而是完全沒有感到恐懼,實在滿 Foufou 的。
十年來經營品牌最辛苦的地方?
主要是與通路、客群喜好和團隊的磨合最耗費心力,雖然累,但磨出個什麼也會很有成就感。
通路的磨合
因為進正式專櫃沒有退路,就需要收起玩心,好好面對,做心態上的轉換調適。時間和策略的自由度少很多,但也換來了更多人看見我們,品牌也迅速成長。經營通路必須持續推陳出新,並不是以自己的步伐進步就好,受到客人購物的環境影響,還得被迫與其他專櫃競爭。
本來櫃上的T-shirt商品銷量不錯,結果隔壁來了一個專賣T-shirt櫃位;研發一年的雨傘才上市一個月本來頗受歡迎,結果隔壁就來了一個專賣雨傘的新櫃,這樣的事隨時在發生,令人欲哭無淚。通路還有一個很殘酷的時間點-不定時在撤換專櫃的時候。因為客人普遍追求新鮮感,因此待得越久的「長青櫃位」(譬如已經六年的信義誠品)就越容易發配邊疆,請大家還是要記得繞來逛逛啊拜託。
客群喜好的磨合
每個專櫃依客群不同,販售的品項很不一樣,我們也是慢慢才摸索出來。例如信義誠品大多是注重設計感的文藝帶點潮流的青年,因此文字類的 T-shirt 比較暢銷;西門則年輕學生族群的大本營,會陳列較多低單價商品;而松菸是假日闔家光臨的休閒場所,長版 T-shirt意外受媽媽族群歡迎(此時大猴不禁感嘆客人真是奇妙,完全沒辦法像行銷學上教的什麼要建立、掌握自己的客群,絕對是品牌被客人影響更多)。
團隊的磨合
人在團隊,身不由己。在決定要進專櫃開始招募成員,成立團隊。在擺攤期間每天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生活過得很爽,但開始經營專櫃就不那麼自由。以前有什麼想做的計畫,只要姊妹講好就可以開始做,有了團隊之後就得先說服所有人之後才能開始執行。
回頭看 Foufou 的 blog,真的有點瘋狂,是否有統計過十年來發表過多少產品了?
還真是考倒我們!作品真的太多了,不敢算也沒力氣算…。光是單張商品用的插畫就大概超過一千幅。如果加上周邊的立牌、廣告、社群用的看板與漫畫(四格漫畫其實有四張插圖)應該有近萬張吧。
目前還是小猴一個人繪圖為主,以我們這麼高產量的步調真的忙不太過來。雖然也曾指望過請其他設計師幫忙產出設計,但結果是-我們自己都覺得設計師畫的邦妮兔與「本尊」相似度已經非常高了,仍會被熟悉的粉絲識破,但他們也說不出所以然,只覺得哪裡怪怪的(驚!),至少反映在銷量上就明顯下滑許多。從此我們姊妹的共識是商品可以交給其他人做,但作品目前不太可能,一定要自己畫才有靈魂。
如果能穿越時空回到十年前,你們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呢?
(想都不想脫口而出)你真的確定要嗎?做這個是不會發達的喔!你要不要再好好想一下?
請跟我們聊聊這次聯名商品的計畫,有什麼非傳遞給大家不可的心意嗎?
主題會聚焦在「一卡皮箱」其實理由還滿任性,主要算是給我們自己十年創業的交代。回歸原點,重拾初衷,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玩得開心,因此我們設計三樣全新的商品,但這麼辛苦的事情不會再做第二次了!(說完姊妹相視苦笑)所以絕對是限時限量殘酷的!大家一定要把握一下喔,哈哈!
Foufou 10週年一卡皮箱收藏組
除了充滿意義的華山市集複製畫之外,賦予Foufou家族靈魂,打造邦妮兔這可愛又叛逆的反派角色的品牌設計師也是藏鏡人角色小猴首次躍上商品,而且是一個可以拎著去逛市集的小手袋,是不是很貼心!
說到紙箱就要提一下,每次開發新材質的商品,包括發想、瞭解、跑工廠、設計、看樣、調整、製作,完整流程走完都至少要半年以上!這次當然也不例外(趴)。而我們也是同樣對細節計較的瘋狂,流血流汗來打造了紙箱,希望能讓粉絲們收藏珍貴的回憶。
Foufou與十年前同在起跑點的品牌好友,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呢?
當時純粹覺得好玩。沒有脈絡可循,無論作品還是作品都很不成熟,對未來也完全沒有想像,相對也就沒有局限,我們就有很大的發展、探索的空間,一直進化成長。跟大家見面時,小猴其實才剛開始接觸設計,Foufou以初學者的身分開始創作、擺攤,我們就秉持著無畏的精神,邊學邊玩。基本來說,這就跟很多其他技法或商品已經很成熟,例如設計系畢業的創作者大不相同。
另外,擺攤、經營品牌從一開始便是我們的主業,需要100%投入專注在做這件事上,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副業而已。例如,對以漫畫為主業的台北不來梅來說,貼紙商品與創意市集擺攤比較像是一個過程,而市集對Foufou來說卻是個成長出發的家。而從黑白插畫出發的貳拾陸巷,現在的主力轉為經營咖啡店了,很高興他們找到了適合的方向。並不是所有插畫都適合作為布置,如果是一間充滿邦妮的咖啡店應該我自己會先眼花吧。整體而言,在品牌經營上和我們比較相似,而且還在線上的應該就只有 `0416X1024 吧。
十年前和今天的夢想有何差異?
夢想其實從來沒變過,只是途徑改變。從經驗中學習,變得比較有經驗有方法去找到對的道路,如果路上遇到強盜或怪獸,也比較懂得如何面對挑戰。回想當初橫衝直撞的,也並非沒有害怕,而是因為沒走過實際的路程,根本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應該要心驚膽顫到睡不著的事情。
而現在處事上比較切實際,不會想太多,更會思考並調整自己的步伐與方向。相對於獲得,犧牲絕對是必要元素。當弄清楚哪些是你必須要付出的,夢想其實不會那麼遙遠。
給正在市集築夢攤友的一句話
「這件事會讓我們玩得開心嗎?」從一開始便是Foufou發展上很重要的考量。若太關注於經營管理層面,只想著該如何招攬客人、如何陳列攤位,而不能盡情享受當下的隨性與自由感覺,非常可惜。
回頭看當時覺得的自由發揮,甚至亂七八糟,其實都相當珍貴,現代攤友太過講究,反而容易讓自己被精緻感束縛,似乎有一種沒有買東西,就好像沒辦法產生連結的疏離感。請時時記得自己創業的初衷是什麼,不就是為了開心嗎?
邦妮兔十歲了,有沒有什麼生日感言可以跟大家分享?
曾經有個忘記是客人還是攤友的人,也忘記是在談什麼話題,只記得他用非常認真嚴肅的表情與口吻跟我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只要Foufou 繼續活著,對我們的意義就很大。」如今Foufou能持續創作、存活十年,對我們來說意義也很大。
後記:Foufou 十年歲月,無論是故事、創作還是商品真的太多太多了。有興趣的讀者請直接到 Foufou blog 裡挖寶吧,十年來不間斷全紀錄,絕對可以挖到無限的勇氣與熱血。
Foufou 10週年特別活動
華山1914 x Foufou「一卡皮箱的夢想」POP-UP SHOP
時間:2015/9/25-11/15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四E配電室
官網:http://www.foufou10th.com/
※除採訪照片由大人物拍攝外,其餘圖片皆由Foufou提供。
【設計大人物】用插畫來旅行!Nuomi 的旅行地圖
【設計大人物】不二良,為STAYREAL灌注源源不絕的設計能量!
【設計大人物】用插畫來聊時事,台灣社論插畫家「許凱迪 KaiTi Hsu」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