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kr: Giulio Zannol@CC license
兩個人才能述說的故事
不管是多怕寂寞的人,一天中有幾個時段大概還是想要一個人就好。像是洗澡、像是睡覺。這些平常一個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如果被強迫需和陌生人一起完成,會發生什麼事?
參與藝術家李明維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經驗時,還是個高中生,在一班巴黎到布拉格的夜班臥鋪火車上。他和一位波蘭老先生共乘。閒聊中,老先生提到他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也是整個家庭唯一的倖存者,說了一點集中營的情況後,便回頭睡去,不再理他。
在短短的談話中,李明維看到了老先生背後複雜的時代故事。想到有許多人也曾有過這樣不知明天在哪的夜晚。一時湧上一股澎湃的情緒,導致整晚不能成眠。
那一夜的無限感觸,醞釀出了多年後的互動藝術作品 《睡寢計畫》。陌生的計劃參與者被邀請到博物館,與藝術家或其助手共度一段睡前的時光。結束後,參與者的床頭物品將會被留下來,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李明維:《睡寢計畫》 照片/台北市立美術館
兩個陌生人,被迫共享一天中最私密的一段時光。你必須決定要開放多少自己的個人領域,也得考量要挖掘對方多少訊息。許多的尷尬和試探,以及其中的微妙互動,巧妙地呈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同與不同。
更多的互動藝術
參與式藝術(participatory art)的概念來自「關係藝術」(Relational Art)或「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這類藝術作品著重探討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社會的互動。因此常以不同的形式邀請觀眾進入藝術創作計畫之中,參與者也以這些相異的行動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李明維其他的作品:《魚雁計畫》請觀眾寫下心中想說的話,封起來的信將會被寄出,而沒封口的信則會放在展場給大家觀看,成為一個曖昧的公開留言板;《移動的花園》是一個放滿花朵的黑色花崗石檯,參與者可以從中免費取一朵花,但必須在繞場外一週後,將花交給下一個陌生人;《如沙的格爾尼卡》將畢卡索名畫Guernica以大幅沙畫形式呈現,在完成後由參與者親自踏入其中將它毀壞,從中重現畫作的毀滅性和無常。
李明維:《魚雁計畫》 照片/台北市立美術館
互動的本質
由於參與者是互動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地區展出的展覽會呈現不同的風貌。而每個參與者的分享因而成為獨一無二的故事。
在《魚雁計畫》中,曾經有封信是一個男子向另一位不知名的女子道歉,希望女子能原諒他。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他曾經強暴了她,他們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身份,但他選擇在這樣一個展覽寫下他無法寄出的懺悔。
或是在日本進行《睡寢計畫》時,李明維接待了一位不起眼的婦人,那位婦人穿著樸素,但兩人脫下襪子,準備就寢時,這個動作卻像打開了什麼開關。婦人開始向他述說一段婚外情的經歷,一段充滿各種禁忌色彩的同性婚外情,也讓他印象深刻。他對這樣的氣氛竟然可以讓人分享這麼私人的東西而深受感動。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照片/台北市立美術館
留白的可能性
李明維擅於透過陌生人的互動之間,在逐漸熟悉的過程中,探索信任與親密等關係議題。透過食衣住臥等日常作息,探索「事件」的核心本質。
和一般博物館的展品不同,互動式藝術的展品不藉由單向的觀賞,而是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透過檢視自己的行為,打破自己已經習慣的日常,迫使觀者觀看自己的本心。
李明維本人這麼說:「以我的作品來講,其實我是他們的媒介,那些東西早就存在宇宙中的某處,我只是一個可以容納他們的空間。就像一個玻璃杯,倒柳橙汁進去就變成一杯柳橙汁,倒牛奶進去就變成一杯牛奶」
「我現在有這個空缺,所以我可以容納的下這些東西,可是這些東西什麼時候會收回去,我就不知道了。身為一個媒介與介質,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東西通過,然後你們收到這些訊息之後,會被怎樣的消化和轉化,就是你們自己的功課了。」
◎前往TEDxTaipei 2015 Big Bang 一個讓你產生好點子的地方
--
TEDxTaipei相信,好的想法能改變世界,好的創意源自對自我生活態度的認同,與對生活美學與知識的深耕。引導大家關注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TEDxTaipei產出的每一個18分鐘影片,都代表了一個創新的知識和動人的故事。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透過大家的共同參與,發掘出更多屬於台灣的故事,以此建構一個影音和知識的平台,記錄華人智慧的軌跡。【TEDxTaipei臉書】
余浩瑋:體制外的叛逆,投身社會的浪子戲劇魂
卡達公主:「要在全球化中與眾不同,我們必須先更加瞭解自己的文化」
參與生活裡的生活計畫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