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花博爭豔館登場的「2015藝術家博覽會」,今年有高達436位藝術家參與,規模與場地堪稱歷年之最。除了平面展區和小影廳,立體裝置區的作品變異性顯然吸睛許多。
這項活動已經舉辦了14年,不限媒材與表現手法,繪畫、攝影、錄像、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充分鼓勵自由、具實驗性的創作形式及空間運用,符合當今跨界潮流。參展者既有資深藝術家也有潛力新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陳擎耀表示:「這好比一個無差別格鬥的競賽擂台,藝術家們不分形式、材質、輩份年紀,公平地在這個平台上爭奇鬥豔。」
而且以「藝術家」為參展單位,和一般以畫廊為單位的藝博會不同,同時力求排除市場機制,推廣藝術平權,開放地向全台灣的藝術創作者徵件,展示不同類型與風格的作品,希望激發大眾對於當代藝術的各種想像和藝術參與。
讓人倍感親切的《流動菜攤》,現場看極為熱鬧繽紛,不由得好奇趨近觀看這些架上的魚肉蔬果究竟是真是假,但創作者唐唐發其實希望改變眾人習以為常、對生活無感的態度,將買菜轉為看菜。不過老闆沒顧店的時候,就沒辦法凹一把青蔥了。
夜市套環遊戲和紅白塑膠袋都化身成藝術裝置,創意加值立馬翻上幾翻,好野!
這個看起集生活起居於一塊方寸之地的《交陪境》,是台南五個替代性空間——草埕藝術工作室 x 絕對空間 x 海馬迴 光畫館 x 文賢油漆行 x 齁空間共同策劃而成。「境」是台南地區廟宇特有的管轄範圍,「交陪境」則為廟際的交際關係,正如人際互動交陪一樣,廟宇神明之間,存在著交換的分享與互惠模式,使得社會關係和社區意識也因此更加凝結。此區展示結合台南空間之連結與開放的特質,廣邀創作者現場不致作品,甚至與他人作品產生連結或互動,讓展覽、空間和展示的開放度跨越既有的白盒子藩籬,醞釀新的交集與可能。(地板平面圖的設計是否也讓你想到拉斯馮提爾的《厄夜變奏曲(Dogville)》呢?)
(左)一場結合占卜、戲劇、社會現象、行為與音樂的複合演出,這個不定時出沒在台北街頭的「霑卜秀」在博覽會啟機,只要NT50,就能請出擁有多年算命經驗的大師,進行一個若有似無的占卜動作;他將用藝術開示你眼中的迷霧、用翻書結果導引你心中的徬徨、用籤詩解釋你腦內的制約....
(左)許願池中棲息著一隻繽紛斑斕的烏龜,歡迎觀眾投硬幣奉養。
《毫宅計畫》中的作品單元是由木材角料急縮削細成更小尺寸的房子所構成(靠近看每個柱體的尖端,都是一棟超級迷你屋),反映了藝術家戴翰泓六年前從南部鄉間到台北來,從偌大的工作生活空間急速縮減成狹小的現狀。他自陳「毫」宅有兩個指涉,一個是相對於「豪」宅的一種反思、一種反動,另一個是以小喻大,像槓桿原理,從小的地方出發,卻產生極大的力量。
超有療癒感的粉紅色巨型充氣袋,不只歡迎觸摸抱抱還可以進入。在王德瑜的「軟雕塑」裡,觀眾很容易就被喚起童心,用全身去感覺放眼所及的流動性,當下就是要讓人們好好玩體驗的。只可惜這件作品位於硬地板上,不若她有些作品是可以讓觀眾「躺」上膨脹的大氣囊好似飄浮在雲端。
(左)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這些散佈在黑色雙性布偶周圍的便利貼,邀請觀眾寫上「最無法忍受大人對你說什麼、做什麼、要求什麼?」的內容。有些字句看起來如此熟悉,彷彿那些年我們也曾跟長輩說過類似的話,但我們卻無形中慢慢變成自己當年最討厭的大人樣...
人生就是不斷在辦公室和臉書上打卡度過,輕盈地成了鯉魚旗隨風飄揚;如果有重量的話,會比21公克多或少?
(左)楊茂林將魚類的特點加以組合與變形,以染色和氧化的銅為媒材,內部安置平滑清透的琉璃及燈光,作品呈現出封存深海多年的微銹感。在半透明琉璃和銅雕縫隙中流瀉出的光線流轉,雕塑因此有了生命感。
(左)藝術家田村友一郎在開幕當天,以染了紅色顏料的整桶愛玉,一股腦倒在桌台上碎裂成怵目的紅,背景則是書寫台日近代歷史淵源的故事。(右)小孩勿近的耶誕樹(誤)
(左)位於展場一隅,靜靜地垂掛著許多迷你LED燈,猶如天上繁星(可惜現場燈光太亮,黑暗效果不足)。這件名為《2700K》的作品,歡迎過客自由將燈點取下(免費),以此與陌生人建立一個偶發的連結。藉由觀眾的移動來產生花火般的軌跡,以「分享」為精神,直接將藝術帶入日常生活之中。
代表「第56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台灣館的藝術家吳天章,作品呈現了在乳膠皮膜服裝下的人物形象,探究著悲傷和分離的必然性。這次在博覽會現場展出錄像裝置《再見春秋閣》,融合了戲劇效果與魔術手法,以手工打造的道具與機械裝置佈景,讓靜態攝影轉變成動態影像。影像中人物伴隨著輕快灑脫的跳步揮手道別,隨著流逝的風景,不斷變換的服裝,角色似乎在輕鬆地向過去道別,但實際上卻不過是在原地踏步。儘管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他仍然只能原地打轉。
展場亦有多家藝術書籍出版社與空間設計業者發揮巧思佈置。
--
CITYZINE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充滿「造動」的亞洲雙年展
《香港當代藝術展》睇咗没?
與大地海洋對話-原住民藝術與時尚設計的結合『 Kamaro’an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