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獨特茶旅新啟航,坐落於繁華的台北市南京東路,以「自然生活學」為設計主軸的概念店,是 smith&hsu 作為品牌創建十年之後的升級之作!在品牌邁入第 11 年之際,特別委請自然洋行設計團隊,量身打造全新概念店,延續品牌原有的定位、使命,以及全線茶葉、茶具、餐飲之外,更在城市空間中引入自然意向,為都會愛茶人打造風格獨特的自然質感空間。
「隨情寫意式的認真生活」向台北獨特城市氣質致敬
smith&hsu 所處的台北,有著現代都會對細微處創新和效率的恆常追求與喜愛,但同時也不忘珍視過往舊時代帶給今日居民的意義與啟發。台北人在時間的脈絡中只是認真生活、擁抱一切美好的新想法,卻不會僅為前衛而拋棄、不刻意標新立異。自然洋行設計團隊,便從這樣獨特的城市氣質中汲取靈感,以精巧融會中西、古今的空間氣味拿捏,模糊了許多場合中常被過度突顯的文化一脈相承符號。希望藉由打亂的序列,讓人在潛意識中能依照日常生活直覺,去重新定位並思考眼前所見,以此樣方式對台北人的寫意心態致敬。
為繁忙日常注入沉靜儀式感的漂浮茶屋
作為 smith&hsu 現代茶館的精神象徵性櫥窗,「漂浮茶屋」塊狀立體感十足,運用西方的現代手法,以精煉俐落的線條柔和了方正形體的嚴謹感,同時傳遞出自由度與層次感。左右兩側採鏡面處理,塑造視覺倍寬及所延伸出的不同角度變化,挑起過客的好奇心。踏進茶屋、入座於內時,透過隔絕了室外紛擾的高低差營造安定與舒適感,玻璃窗設計又使賓客能旁觀室外的喧囂,出世入世,盡在一窗之隔。
穿梭於方圓有序的室內,感受行雲流水的空間層次變化
茶館的空間佈局還串聯起了各個功能區,以連動感構思、將戶外中庭的氛圍帶入室內。仿延廊、內院的設計,創造出深度與高度層次上的區別,讓賓客能在流動、閒適與自由感間或坐或走,游移中富含興味。
入口處則以帶有反射光澤的鐵網形塑延廊意境,在延伸而來的縱深之中透過回收木柱區分出兩側。在兩側分別由大理石圓桌與橡木方桌互相錯落的客座區,像極了 smith&hsu 手工 scone 的有機造型紙燈從天花板垂吊下來,有著職人的手工溫度。
再向裡走,同為飄浮結構的 smith&hsu 茶具區,有著店中店的概念,儼然是另一個亭子。巨型有機花藝垂降而下;地面上的水塘與之相呼應;水滴滴到水塘後,反照到天花板的柔幻波影,使放鬆、療癒感油然而生。而職人透過以花為主角的藝術概念,手工巧妙地運用有機與人造的元素,帶出自然風格,翻轉一般人造花的虛假意象。
延廊的盡頭則橫陳著一個長形的開放大吧台和靠牆陣列的茶葉區。茶葉區的巨型紅銅茶盤是特邀年輕工藝師以近三十道工序手工染製,上頭擺放了 smith&hsu 來自東西方的試聞罐,為茶葉的挑選渲染一番別樣風味。
讓茶與 scone 的香氣蔓延!店內色彩與材質的微妙搭配
整體空間的溫度視覺基調延伸於 smith&hsu 茶與 scone 的色與香。橡木的低飽和度呈現出溫潤茶色調性,感性的手工紙吊燈所散發出奶油般的有機光澤暈染。地面的樂土塗料(以水庫淤泥為原料所製作的防水透氣環保塗料)、牆面與天花板的石灰塗料(從古代即在世界各地被廣泛運用的牆面裝飾保護塗料)、特意染色氧化處理的銅製器物,均是為了在整體色調之外,於細節處增添許多材料自身語言的傳達力。透過對不同材質以微妙比例進行搭配組合,使單一材質所傳遞的訊息得到昇華,整體上組合成一個多元感性的空間。
讓「&」的精神延續
品牌 logo 中的「&」象徵著「串聯、傳承、結合」,因此空間設計團隊刻意保留了來自 smith&hsu 創始店的入門橡木踏板,並在原有的試聞盤上加上銅板。家具與裝飾部分更飾以由新世代青年畫家精心繪製、茶漬染製的仿古神農畫像作品,以及在地手工籐編座椅,為現代茶館增添一抹既衝突又協調的獨特美感。
Info│smith&hsu 新南京概念店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 36 號(淡水信義線捷運中山站 2 號出口)
Tel:02-2562-5565
營業時間:10:00 - 22:30
座位數 32;平日及假日皆開放訂位;平日與假日都有 2 小時的用餐時間限制
更多品牌資訊請上 smith&hsu 官網、臉書專頁查詢
via / smith&hsu
編輯整理 / Ivy Tu
--
《La Vie》行動家,華文最大全球設計美學社群媒體,以實踐「設計改變世界」為目標。蒐羅全球城市、建築、時尚、藝術、設計、生活風格、文創等精彩資訊、活動與設計好品的知識活動平台。美學經濟正在席捲全球,《La Vie》引介國際設計美學趨勢,成為領導讀者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Think Global,Design Tomorrow,設計改變世界,成為我們的新信仰!
【華山說書人】新型態農創的產業旅程:搭建一座從產地到餐桌的橋樑
飄散中藥味和茶香!綠 17 變身舊城觀光公車
手沖咖啡已不稀奇!東京出現第一家手沖單品綠茶專賣店!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