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數不盡的書籍,記載著人們累積下的智慧結晶,裡頭有真實,也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只要閱讀書上的文字,彷彿能到達任何地方!美國紐約的平面設計師兼紙藝藝術家Stephen Doyle,以書本為創作素材,將其剪貼、拼接,讓平面的文字躍出書頁,建構出一個個立體的書籍雕塑、讓文字隔空交流的「超文字」(Hypertext)系列作品。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約翰·勒卡雷 著
對於現代人來說,網頁上一般有著藍色底線、點擊就會連結到其他資訊的「超文字」應該都再熟悉不過,這種用超連結的方式,將在不同空間的文字資訊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字,在Doyle眼裡這種看似跳躍並帶有達達主義超現實的存在便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將超文字的概念移植到實體書本上,在閱讀完書籍後,從中取出令他印象深刻的詞句,被切割下的一條條文字紙張便成為建材,搭建出精緻的紙藝雕塑。
《碎片》(Frantumaglia)/埃琳娜·費蘭特 著
《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威廉·福克納 著
「一行行的文字擺脫了書頁的束縛,跳出書本,開始與相鄰的幾行文字隔空交流」,Doyle認為他創造了一種「空中語言網絡」,這些立體化的文字彷彿交織出有精緻結構的神經元網路,融入語言和思想,讓文字的意義有了重新詮釋的可能,文學並詩意的向人們傳遞「語言的力量」。
《海浪》(The Waves)/維吉尼亞·吳爾芙 著
《精神分析引論》(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弗洛伊德 著
每個雕塑作品所用的文本都是知名或經典的書籍,奇特的造型也有意無意地與書的內容互相呼應,像以吳爾芙《海浪》創作的雕塑,文字互相穿插在書頁之間,就成像出如浪般的來回流動;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在Doyle的重構下,展示著如大樓般一層層的建築結構,就像是人們那深不可測的潛意識!
《門》(The Door)/瑪格達·薩博 著
《地下室手記》(Notes from Underground)/杜斯妥也夫斯基 著
《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馬奎斯 著
《贖罪》(Atonement)/伊恩·麥克伊旺 著
《這就是紐約》Here Is New York / E. B.懷特 著
《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H·G·威爾斯 著
《論李維》(The Discourses)/馬基維利 著
SVA Subway Series: Stephen Doyle from School of Visual Arts on Vimeo.
Stephen Doyle在2017年曾受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之託,替紐約地鐵創作月台海報,影片中Doyl展現了他如何創作超文字系列雕塑作品。
The Reason Why/Cecil Woodham-Smith 著
Doyle在數年間持續創作著超文字系列,作品也曾刊在《紐約客》、《連線》、《大西洋》、《新共和》等知名雜誌中;有些人認為Doyle對書本切割的做法是對文字作品的褻瀆,但他認為語言透過立體雕塑,具象化了它們無形的力量,雕塑在光的映照下產生陰影,也是「思想」以物理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想欣賞更多Stephen Doyle的作品,可以到他的Instagram上查看。
All Images Credit:Stephen Doyle
延伸閱讀
伸縮紙雕塑、翻筋斗紙玩具!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 2》逾 200 件作品一展「活」紙藝
如果地理課本也可以變這樣!Guy Laramée 超逼真書雕
書迷瘋狂收藏創意!美國IG愛書網紅Elizabeth Sagan的趣味書籍藝術攝影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