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走進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鬱鬱青草的詩意與無邊界的湛藍天空,是大自然帶來的第一場無聲演出。秋季九月連續舉辦兩日的 2024 PANGCAH 生活節,融合了花東土地、部落慶典、傳統原住民文化與當代生活風格的淋漓展現,從自然材料出發,銜接前三年的敘事鋪陳,由太巴塱的過去開始,串連神話與土地之間的傳說,並直搗今年象徵人類落地深根的創世態樣。這場 2024 PANGCAH 生活節主辦方森深試務所負責人蔡昇達闡述:「這場節慶就像『生活的博物館』,所有的展品都是動態的,就像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靜態物件或片段,透過不同的藝術家之手獲得新生,再被搬運到活動現場,如藝術家范承宗創作的舞台,舞台的素材都取自在地,呈現出的每一個角度、風景,都在詮釋一種迷人的生活方式,與這裡的人、事、物有著相當深切的連結。」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如史詩般的主題表述  充滿魔幻詩意感的生活節
 
「PANGCAH生活節」來到第四年,是由太巴塱青年們發起的地方文化活動,每年以不同的主軸,梳理出太巴塱魔幻的歷史脈絡。從神話的緣起到信仰的誕生,人類逐漸匯聚成為族群與部落,同時因應生活與自然,所發展出的分工、採集、集體行為與食衣住行需求等豐富生活場景。「從第一年,大家想到『孕育』這個概念,與藝術家范承宗討論出『築巢計畫』非常適合。花東的孩子每長大到一個階段就會離巢,但到了一個年紀後又會返鄉,老一輩與新一輩之間不斷循環著『讓你離開,再等你回來』的相互連動,誕生了第一年大關鳩築巢計畫的舞台。」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到了第二年,延續第一年的生命孕育,產生了更線性的邏輯討論:因為有了生命的出現,所以人類落地深根,要開始學會運用天然資源與生活素材,信仰也隨之而生。「信仰」於是成為第二年的主題,產出了讓大家團聚在一起的精神舞台 — 眾神廟,「當舞台搭建出來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座真正的神廟,像太陽一樣,把所有表演者的才華向外擴散,誕生來自靈魂震盪的神聖感。」蔡昇達將每一年的故事重新做串連,並帶出第三年以「人」為本的主題,融合環境、信仰、合作與承襲前兩年的神話使命,當生命與生活已然被創造,產出的太巴塱生活感 —如同先前不斷疊加的文化贈禮,作為「太巴塱給世界的禮物」,讓每個走進PANGCAH生活節的人們都能感受到部落文化的魅力,從抽象走向具象。

 

一次網羅太巴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走到第四年,今年PANGCAH生活節再度選址於花蓮光復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以自然材料出發,結合了太巴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更能讓人步入當地,深入傳統與當代融合的脈絡,在自然環境下盛大舉辦。今年依然以天然材料搭建的建築型態為靈感來源,再次邀請到當代知名藝術家范承宗進行全新的舞台設計。除了在材料上巧妙地運用竹及茅草等傳統材料,呈現其蓬鬆與自然飄逸的姿態,亦融合現代美學與設計思考於舞台呈現上,展現人類與土地間長期相依的生活樣態。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故事場景上,延續往年生活節的脈絡,信仰與神的誕生後,人類逐漸匯聚成為族群與部落,同時因應生活與自然,所發展出的分工、採集、集體行為與食衣住行需求等豐富生活場景。這場盛大的慶典不僅展示了花蓮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魅力,更是象徵著新生與繁榮。而今年度的主視覺設計,由版畫藝術家沐冉和設計師劉悅德攜手合作。畫面中的視覺亮點—手工版畫作品,滿溢著神話、魔幻及藝術氣息的痕跡。展現手感肌理、地方神話、信仰、傳統服飾色彩及人等核心元素,體現著阿美族的魔幻日常。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喚醒靈魂震動的大型音樂盛會

「音樂」對部落文化而言向來是一種生命力的表徵,今年 PANGCAH 生活節的音樂演出涵蓋國際、客家、閩南以及原住民音樂風格,呈現一場又一場驚喜連連的音樂盛宴,從源自於太巴塱部落的古謠與舞蹈、笑琴應用阿美族音樂與神話元素的電子創作,到戴曉君的排灣族歌謠與恆春民謠的共融、來自台東的桑布伊帶來知本地區卑南音律的當代轉換、澳洲 Emily Wurramara、客家歌手米莎,玩轉自身語言與傳統樂器表現形式帶來的百變風格。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分享,「選團的邏輯上,最重要的還是關注在『人』,原住民是沒有文字的,所以都用口述與音樂去記錄事情,這是我們選團的利基點。無論是什麼族群或使用哪種語言,只要是透過音樂的符碼去表現自身獨特的文化與地方關係,或是使用到特殊的樂器,透過音樂去表述族群文化與生活場域,那就會是我們優先選擇的對象。」吳勁毅認為,音樂的形式不應被任何框架所侷限,也因此在PANGCAH 生活節上能感受到來自音樂的力量與魔幻氛圍。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走一趟市集,感受花蓮的待客之道:傳說中的毀滅性招待
 
何謂毀滅性招待?這點在錙銖必較的城市裡最難見到。這次「PANGCAH 生活節」的市集以「花蓮待客之道」與「毀滅性招待」為概念,提供前所未見的豐富美食與創意驚喜,鎖定「不合常理的感官體驗」、「不合常理的食物份量」,以料理與物件為媒介,展現花東人的性格與態度,也經由大份量的美食,鼓勵現場民眾們互相分享與分食,對於這點,蔡昇達點出了一個部落的特殊文化,如實地反映出這次市集展現的澎湃大器:「我們部落婚禮最後一道菜一定是豬的腿庫,明明大家都吃得很飽了,但一定要有一個最後的大禮讓大家打包回家,『毀滅性招待』就是要把大家塞好塞滿,感受到每個來到現場的人都是自己人。」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現場匯集各種特色美食,包含好運牛湯面、心地冰室、緣大福(日本京都)、台南的 St.1 Cafe與草木、無光造物、阿樂樂代、慶降Kiciyang、南島百合、安格拉創意廚房、台北的梅田制菓、山角Kasa’sa’an、台東的 is well、共線Gongxian、COLASA WHOCARES,許多部落特色美食如小米甜甜圈、烤鹹豬肉、糯米釀酒、飛魚乾等,皆各異其趣展現出不同的料理文化,在逛市集的同時,也鼓勵大家取用地方食材、自然食器與環保餐具,因此能隨處見著攤位使用芭蕉葉或竹片作為食物的載體,享受美味,也進而思索善待周遭環境的真義。
 
 
還原地方生活的「傳統技藝競賽」與「部落專區生活體驗工作坊」
 
現場設有一系列的地方傳統技藝競賽與生活體驗工作坊,項目包含傳統採集技術、漁網撈捕、運用天然材料編織古老智慧的杯環等等,工作坊特別邀請到五位來自太巴塱的在地工藝師,帶領大家體驗藤編、甜米釀酒、野炊等不同部落工作項目,並透過實際參與及交流對抗賽,用更輕鬆與趣味的方式,了解部落工藝、技藝與生活之間的連結。在PANGCAH生活節中,白天可以在帳篷底下學習編織或參與部落遊戲,等到夜幕將至,再回到舞台前的大草原,享受接連而上的音樂盛會,「開幕與閉幕的演出比較傳統,這些編排的背後都有我們的思考邏輯,讓來參與的人能透過觀賞表演,理解生活節為什麼必須繼續存在,因此我們透過不同的環節與每一個縝密的編排,去拆解PANGCAH生活節,裡頭藏了許多文化、傳承、好玩的或是有教育性的,帶給大家一些很不一樣的、新的觀點。」
 
不僅是一場音樂與藝術的共創盛會,PANGCAH生活節所傳遞的,更是保存與傳承部落文化的契機,重新爬梳與整理部落發展脈絡,並延續原住民的古老語言和音樂創作,讓在地人重新認識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連結,也讓外來者更加珍惜眼前獨有且獨特的文化風貌,當靜靜凝視著花蓮 2024 PANGCAH 生活節那隨著空氣流動、擺動著的茅草舞台時,會想起藝術家師范承宗為它落下的主題:「一個屋簷下」,在每個人席地而坐的森林草原上,抬頭就是無邊際的浩瀚星空,天地即是生活,而共享的美好瞬間如同耳邊擺檔的部落聲樂,一瞬也成永恆。
 
「創造一個每年都要來到花蓮的理由」 ———  PANGCAH 生活節
 
 
2024 PANGCAH生活節
 
指導單位|花蓮縣政府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執行單位|森深試務所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合作夥伴|洋薊企画、和和宇宙團隊
 
nozomi

開洞了!菲律賓咖啡廳 Mamonaku Kohi 引發人們的窺探欲

推薦閱讀

更多看展覽

更多nozomi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