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社群網戰」從理工宅男的華麗復仇透視當代文化
讓我先問幾個問題:你多久查看一次Facebook主頁?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和Facebook上的朋友維繫感情?每次收到Facebook捎來的活動邀請,是不是都讓你感慰地覺得自己歸屬某一個群體?這個全球5億人每日仰賴的網路社交工具,你知道它最初的功能雛形與發明動機嗎?是報復。
所以別誤會了,《社群網戰》沒在炫耀網路時代的尖端資訊科技,就連導演也放下他著名的風格化花招,歸於凝練、回歸人本,探索的主題很老套也很亙古如新:誠信、友誼、權力、金錢、忌妒、社會地位。
馬克佐克伯,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意外」創辦Facebook,宅男駭客變身執行長,從成名而且是全世界都認識他的那種,到身家破億,人生被拍成電影,這些事他在6年內通通辦到,今年他不過才26歲。2003年10月,他在歷史上寫下自己名字的字首,被女朋友甩後,他駭入哈佛校園網路竊取全校女生的個人資料,做成兩兩評比的網頁,熱烈迴響幾乎癱瘓哈佛網路系統,他被指控違反個人隱私、著作權法等規定,但爭議當下他腦中仍繼續構思Facebook雛形,隨後就推出thefacebook.com。在早期混沌不明的成立與發展後,網站殊榮和名份之爭,讓同窗好友成為對簿公堂的敵人,「要和5億人為友,就沒可能不與幾個人為敵」。
電影欲表現「社交網路背後的諷刺性」,主角是個社交白癡,卻革新了全世界的社交模式,他既是創造者也是毀滅者,因為有遠見的領導者,都善於摧毀眼前的舊東西,也許包括舊情誼。人們說現代社會評斷成功的標準,只有智商、財富,反正與道德無關。
容我再度重申,這部片不是在談年輕人如何創業並年收幾噸金,它難能可貴地拍出了上世紀末以降,人類社會失落已久的詞彙:時代精神。這是一個中性名詞,無褒亦無貶,《社群網戰》是當代文化的群像劇,馬克佐克伯是一尊貌似時代英雄的高傲顯影。
------作者簡介------
孫志熙
吸含嚼舔聞,對電影,我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電影吞食部】我們都會老「被遺忘的時光」
【電影吞食部】我看金馬得獎片「第四張畫」與「父後七日」
【電影吞食部】西洋小說改編電影
【電影吞食部】日本小說映像化正夯!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你....還沒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