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檢驗一塊土地上的電影創作能量,這幾乎是最好的方法了:2011金馬影展發起建國百年《10+10》聯合創作計劃,匯聚老將新銳共20位導演,以「台灣特有」為題,每人拍攝5分鐘短片,如此精簡的影片篇幅,訴說創作者最如衷、直覺的情感,這部前所未有的大集錦,是今年金馬影展開幕片,明年初進軍柏林影展,而就在12月16日,即將於全台院線上映,為100年華麗總結。
熟悉的導演名單從前輩侯孝賢、張艾嘉、吳念真,到後進戴立忍、鄭有傑、魏德聖等等,20個故事中,《登場》記錄了走出《賽德克‧巴萊》銀幕的真實林慶台,這段影片捕捉他從素人牧師跨足史詩電影,終要在媒體亮相之心境軌跡;《海馬洗頭》是陳玉勳超凡幽默感的再次展現,絕妙卡司李烈配上柯一正、柯宇綸父子檔,明明驚悚,卻還是全場爆笑出聲;近年操作華語大片、很久沒擔心過預算的陳國富,他拍同輩歌后鄧麗君初登台的故事,少女待綻而又徬徨的心情,其實反映六、七0年代奮起的台灣,我想,近年他貼身見證大中華市場崛起,很可能因此提醒、懷念起了些事兒。
而多年來為台灣流行音樂口述史效力的侯季然(曾參與公視上個月播映的《聽時代在唱歌》節目),選擇以寶島歌后紀露霞演唱第一首本地創作國語歌《綠島小夜曲》為題,時空轉換中充滿魔幻況味,如膠囊般封存橫跨50年的台北記憶;特別喜歡的還有沈可尚《到站上車》以及鍾孟宏的《回音》,前者那輛公車即微型台灣社會,黑白攝影增添一種寓言感,後者在校園霸凌中以暴制暴,攤出「恐怖的真實」,這兩人同樣用冷峻犀利、社會批判的眼光,無情也有情地將「百年誌慶」省視一番,非常精湛。
如果問《10+10》為什麼如此重要、不可不看?在這次創作模式的限制(時間極短、預算極少)之下,首先能排除商業與拿獎壓力,可以心無旁鶩盡興地說最內心的故事,而與其它19位導演並列,還能激發一點不能輸心態。又,在這百年當口,人人都想知道台灣電影真的要起飛了嗎?我建議從《10+10》裡找線索,或是去確認一點什麼吧,這部片就像年終盤點,也像一席尾牙盛宴,更能做為一則備忘錄,寫給期待再一輪台灣電影盛世的我們。
------作者簡介------
孫志熙
現任電影雜誌編輯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贈票]《10+10》台灣電影史上最夢幻組合
----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