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一直以來挌守的是出人意表的導演路線,他的劇情邏輯始終不太普羅,也不為觀眾的共識服務,經常形成觀影後一種繚繞心頭的怪,這個怪在於他不將食材做傳統調理,而採用比較類似fusion的概念,不僅讓題材和意旨有所反差,也往往將類型片的結局以反高潮手法處理之,比如《殺人回憶》裡偵辦兇殺案的警察鎖定的都是錯誤的嫌犯,或者《非常母親》裡欲為子脫罪的母親其實是在隱瞞而非追查真相。
《末日列車》以底層人民的武裝革命為外衣,但整部電影真正要探討的題目還是太大了,既要忙著把人類文明演化的縮影代入從尾端車廂往前層層推進的景觀:從暗無天日的「穴居」處出發,殺去下一節車廂重見光明,傳遞著「火把」並聯合抵禦外侮,再經過植栽培育室意味進入「耕作生產」,到了幼兒教室代表繁衍後代、鞏固「家庭」觀念,並以「教育」控制思想,女老師以護育者的形象粉飾實質上是迫害者的身分,再豢養出一群腐敗的「上流階層」,然後就在抵達駕駛室前,進入一節「世紀末」的糜爛狂歡車廂;又要在水落石出之際表達「下層的革命其實是上層的陰謀」這個與《駭客任務》太相似的設定。片長進行到一半時,已經建立起的動作調性被從中切割,正式進入荒誕奇觀式的哲學領域,使得電影本身和那台列車一樣,前、後半段是兩碼子事,然而如同奉俊昊的慣常風格,這當然是刻意從中作的梗。
故事核心要探討的難題是,能不能為了多數的生存犧牲少數的權益?理念之士要不要為了顧全大局成為結構的共犯?恐怖平衡該不該被維持?要相信同中求異,還是大破之後才有大立?如本文開篇所述,這是一部題目太大的電影,開頭讓觀眾以為是只要選邊站的是非題,中段以後變成會倒扣的複選題,最後又丟掉所有前提條件,以飛機殘骸上的融冰與北極熊的回眸展開成了一道開放題,儘管在電影工業上的成就搏得眾人一致讚許,卻很少人對結局感到滿意。
------作者簡介------
孫志熙
現任電影雜誌編輯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享受火車上的悠閒時光~第一間星巴克火車咖啡廳誕生
九座廢棄卻依舊美麗的火車站
以經典黑白探索台灣- 白鐵仔火車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