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10年之後,來得正是時候─《白米炸彈客》


社運人士被改編成劇情傳記片,這是台灣的第一次。楊儒門白米炸彈事件發生在2003年,如今又適逢318學運,兩事並論,可以見得10年來政府的執政思維依舊深陷「利大於弊」、「強過法條未有配套」、「造福多數犧牲少數」的謬誤中打轉。《白米炸彈客》的出現,一方面令人高興電影市場願意碰觸這樣的題材,在當今時空上映,由於觀眾已有思想準備,必能針對議題引發更多深究;然而另一方面,也讓人發現處理手法仍有很多討論空間。


【電影吞食部】10年之後,來得正是時候─《白米炸彈客》
【電影吞食部】10年之後,來得正是時候─《白米炸彈客》
私以為,既然選擇了相對較有戲劇張力、類型味濃的片名《白米炸彈客》,而不是「那些年,我們都是農家子弟」、「中部小米農場」之類的文藝感,理應就要更突顯主角的個人式、英雄式色彩,但片中對於捨身取義的社運人士,明明已經交代了他成長背景中對往後性格、作為都形成因果影響的片段,如電視機裡的520農運、軍中霸凌、情同父子的弱勢青少年之死,卻都蜻蜓點水似的不夠堆疊出力道;擔任催化劑功能的女主角,兩人一開始的相知相惜或是後來的理念衝突都過於戞然而止,尤其可惜。導演卓立自承不是社運份子,也未參與任何社會運動,以電影呈現的結果看來,未能親上火線感受抗爭人民身心所遭遇的衝擊,恐怕是創作施力時的弱點所在。


【電影吞食部】10年之後,來得正是時候─《白米炸彈客》
最後談一件姑且稱之為台灣影壇的怪現象:電影人自己看待電影,經常「在還沒進去之前就疏離出來」。男女主角在車內的爭吵戲,男方指責女方要革命但只會說說而已,接著冒出一句「妳去跟人家拍電影啦」。這種自我調侃似乎反應了台灣人普遍的「不好意思把自己當一回事」,不禁想到過度自制的330遊行,同樣是溫良恭儉讓得too much,採取了手段卻達不到理想目的,實在是可惜中的可惜。抗爭的人們,拍電影的人們,我們可以更放膽勇為,做對的事情,不要害怕。

 

------作者簡介------
【電影吞食部】10年之後,來得正是時候─《白米炸彈客》
孫志熙
現從事電影與文字工作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最柔和的畫面,最辛辣的議題
如果這樣的社會也讓你覺得痛─《天注定》與賈樟柯影展
文青相機不夠力嗎?那就試試看『憤青相機』吧!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延伸閱讀

還滿喜歡收集這些可愛的三國卡牌的

看各種第四台最方便的Android App

不能保證但依然可以嘗試的一鍵 Root APP

DaMan Staff

【生活玩物】繽紛X甜美X質感~One&One口袋筆記本

OPEN~冰與火之歌-立體書

推薦閱讀

更多電影吞食部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