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一個位於台灣北部的港口城市,因氣候多雨又稱之為「雨都」。
基隆的古名為「雞籠」,其起源說法有幾種版本;
第一種說法是來自「基隆山」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起因和平島的形狀像「雞籠」而稱之。不過,最為可靠的說法是來自原住民凱達格蘭族 (ketagalan) 名稱取頭尾的「ke」與「lan」而成(形成雞籠的台語)。後再於清光緒年間,鑑於國際貿易發展以及地方管理之需要,將「雞籠」改名為「基隆」,成為正式設治之始。
從現在的基隆來看,很難得知這個港城曾發生多少故事,只能從些許蛛絲馬跡來尋找其中的脈絡。來嘍,跟著我們去基隆走走吧!
關於作者:
陳于峰(Nuomi),台灣插畫家,擅長在平面圖像中營造空間感,《旅行地圖》以實際的景觀作為基本故事背景繪製作品,藉由虛擬角色黑貓貓老闆以及台灣黑熊阿福之間的對話,進入台灣觀光景點更深度的地方獨特人文氣息與充滿想像的故事脈絡。
十七世紀時,西班牙人與荷蘭人先後佔領基隆, 並且以基隆島(現今為和平島)做為殖民基地。荷蘭人後遭鄭軍驅逐之後,因鄭氏王朝將台南作為其統治中心,故在此時期基隆並無太大的建設進展。
整體而言,直至清領時期初期,基隆大部分都還是蠻荒之地。直至1723年開始,陸續有來自福建漳州移民移入,崁仔頂街也是於這時候建設成形。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意圖以基隆作為封鎖中國大陸的基地跳台,且由於軍事上的易守難攻,港灣內窄外寬,礁岩遍布,加以開發後必成台灣重要口岸。故於中法戰爭後,劉銘傳開始增強基隆的海防能力,著手整頓基隆港並在沿岸港區興建數座砲台,大多數有保留至今成了古蹟。
日治時期,基隆更因其重要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台灣與日本本土的重要轉運樞紐;日本海軍重要基地,大大提升其地位,並且取代了淡水成為台灣北部門戶。也由於日本人大量移入基隆居住,市區建設開始大興土木,使得基隆港區景觀大幅改觀,讓整個港城煥然一新。不過,基隆在因此機緣下獲得蛻變,厄運卻隨之而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基隆因其特殊地位與功能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港區幾乎成了廢墟,基隆的發展再次蒙上陰影。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管,美軍駐紮之下,基隆又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在1960年基隆港區多次擴建,並伴隨著礦業發展再度興盛。港區並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到了1984年已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然而,先天上的腹地狹小使得基隆發展進入瓶頸,加以鄰近東亞港口大型化競爭日益激烈,都使得基隆的未來發展更顯嚴峻。
基隆海港大樓,大概是基隆市區最容易被看見的歷史建築,位於基隆火車站附近。始於日治時代興建的歷史建築,原名為「基隆港合同廳舍」。在1947年之後更名為「海港大樓」。
這棟建築是早期在日治時期,基隆最高的建築,卻不可思議在美軍轟炸後倖存至今。
日治時期至今,海港大樓因內部業務需求已經增建樓層,不過外觀以及內部大多都保留原日治時代的樣式,就連郵筒也是原汁原味保留下來的喔!
黑貓貓老闆:「好像看見了穿著清朝官服的人,我們去看看喵!!」
台灣黑熊阿福:「你…你過去!」
鷗大哥:「你.. 你過去啦!」
獅球嶺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1888年動工至1890年完工,全長235公尺,耗費30個月才鑿通,為當時中國第一座鐵路隧道。目前為三級古蹟,也是台灣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
隧道長235公尺,隧道北端為堅硬岩石,南端為潮濕的軟土,開鑿困難。在隧道南口外觀以紅磚砌成,並且有劉銘傳題額「擴宇天開」,左右之對聯曰:「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毅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三百丈巖腰新闊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
不過在日治時期後,因發現隧道內部起伏大、凹凸不平,於是計畫另鑿隧道(竹仔寮隧道),獅球嶺隧道因而廢棄,僅短短通車七年。
清領時期以及日治時期,都在這個險要之處積極建設砲台佈防港區,以保衛此重要之地。絕大多數的砲台保存至今,其中較著名的有二沙灣砲台、白米甕砲台、大武崙砲台、獅球嶺砲台、槓子寮砲台。如此砲台眾多的地方,可見先前有多少悲壯慘烈的烽火故事在此展開…。(點此看全景圖)
「貓老闆,你在那幹麻?」
「我討厭那個會汪汪叫的生物!這裏太多了~ 喵!」
來到基隆八尺門和平橋旁絕對會看見這大型廢墟!
廢墟前身為阿根納造船廠,於日治時期1967年,美商阿根納造船公司來此購置土地興建遊艇,後來因為經營不善倒閉廢棄至今。
然而這個地點卻因為場景特殊,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與影視公司來此拍攝取景。其中飾演「美國隊長」的男星克里斯伊凡,亦曾來此處拍攝遊戲廣告,因此讓此地點聲名大噪。(點此看原始大圖)
「在水岸旁邊不就是要釣魚嗎~ 喵?」
「釣起來也不能吃啦 鷗哥!」
基隆港的海洋廣場是基隆市區的新門面。
在早期尚未建設海洋廣場之前,只有一般水泥人行道可以行走,但由於道路狹窄,再加上此地為公車乘客上下車之處,十分不便。
但在海洋廣場建設完成之後,不僅僅問題獲得改善,而且讓人與海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些。此處已成為遊客拍照、小孩遊玩以及欣賞基隆港的位置。在平台上也可以看出以 KEELUNG 字母設計的裝置,似乎跟遠方 虎仔山上的 KEELUNG 互相對應。(點此看原始大圖)
當得知此設計者為西班牙建築團隊時,基隆與西班牙是否又再度牽起了另一個緣分呢?
「這裏連淋上肉汁的飯都好吃啊~~ 喵!」
「很多美食在這裡吃,就感覺特別好吃~ 鷗哥。」
基隆廟口,全台著名的夜市之一,而當地人口稱「廟口」就是此地!
既然是廟口,那一定少不了廟,基隆廟口的奠濟宮建設於清領時期1873年,然而當時奠濟宮周遭為稻田,「田美如玉」此話就是劉銘傳對此地的讚美。
有廟有人潮,有人潮就會有錢潮。
由於此廟香火鼎盛,聚集了許多攤販,由廟埕前開始一路延伸擴大而形成市集。台灣光復後,經由市政府規劃後,逐漸形成今日大家所看到的廟口夜市。
不管是在基隆遊玩或者是從九份、金瓜石下山的遊客,晚上都選在這個廟口祭祭五臟廟。(點此看原始大圖)
中正公園為基隆市民重要的開放活動空間之一,也是基隆拜表性景點。然而在中正公園上方有著基隆著名地標之一,中正公園上的觀音像。
此為大佛禪寺前一尊高達22.5公尺的觀音像,左右兩邊金獅坐鎮,十分莊嚴。佛像內分為五層,登到最高層可鳥瞰基隆全景。(點此看原始大圖)
海洋科技博物館在2014年正式開幕,然而在這棟美輪美奐的博物館下,海科館主題館區的前身其實是台電火力發電廠,為日治時期發電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在海科館的附近還有潮境公園,非常適合闔家大小一同前往。
「這不是鐵達尼,這是獅子王鷗哥…」
然而在畫面上的角度藏著一艘大船,讓遊客間接體會到建築設計的概念之一,這是當時設計者所埋下的巧思吧!
崁仔頂魚市堪稱是基隆最有活力的地方,由於魚市時間為清晨四點到七點,無論是市場魚販、餐廳、或者單獨採購…等,讓此處在深夜清晨熱鬧不已!
「哇哈哈哈哈哇哈哈哈哈,我要一次吃十條魚~ 喵!」
前面有說到崁仔頂是清領時期基隆第一條市街,由此可知崁仔頂魚市是從清代延續至今的在地市集,如果來基隆玩一天之後,若還有時間不仿停留下來,感受崁仔頂魚市場的獨特魅力!
基隆,在經過那麼多烽火、經過那麼多大起大落之後,該如何再創高峰呢?
我們都知道日治時期的基隆相當美麗,但不能再過度緬懷過去,因為回不去了。然而看著基隆港,相信這地方魅力依舊,只是需要有識之士共同努力重新擦拭那厚厚的灰塵!
【Nuomi 的插畫旅行地圖系列】
寫在前言 --- 用插畫來旅行!Nuomi 的旅行地圖故事
以家鄉做為一切的起點 ------ 九份
每幢老房子都有一個故事---大稻埕
與火車軌道並存的美麗老街---平溪菁桐
啟程的北台灣掏金夢---金瓜石
古蹟成就的老街靈魂 --- 淡水
瀰漫溫泉硫磺味的遺址蹤跡---北投
我用速寫記錄旅行,新加坡插畫家的手感相本
所見即是靈感,東京插畫家的街頭速寫
自己拿相機拍自己在畫自己!重新詮釋「自畫像」的定義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