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沒耐性的貓老闆為了尋找太空船的耐熱陶瓷,又馬不停蹄來到鶯哥與三峽,快來跟著貓老闆看看又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


鶯歌與三峽,這兩個隔著大漢溪的純樸小鎮村,各自發展出屬於自身在地特色的陶瓷與藍染技藝,而在交通便利的現今,要一次走完這兩個饒富趣味的地方已經相當輕鬆寫意了。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昔日大漢溪水量充沛,利於河運發展,鶯歌與三峽都皆由大漢溪河運來帶動城市發展。1685年泉州人陳瑜開始墾殖鶯歌臨近大漢溪的南靖、二甲,成為鶯歌地區最早開發的地點。得利於河運便利可通商至大溪、艋舺與大稻埕,成為三峽與鶯歌最早期發展的基礎。1902年鐵路修建經過鶯歌後,其部分河運運輸功能被鐵道所取代,又於桃園大圳開鑿完成後,導致水量大減不利於船隻航行,直至約1941年河運已完全被鐵路取代。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這塊形如鷹鷲的山巖巨石就是鶯歌地名的由來-鶯歌石(鸚哥石)。

傳說這塊石頭會吐霧還會吃人,當時鄭成功經過此地時被瘴氣阻擾,兵士又遭其吞食,所以下令砲擊巨石,隨之瘴氣消散,鄭軍得以前進。

另個有趣的傳說則是有鸚鵡與飛鳶兩隻巨鳥相鬥於空中,為禍鄉里。鄭成功行軍至此,見巨鳥釀禍,一一將之射落,巨鳥死後化為鶯歌石與鳶山隔水相望。姑且不管正史上鄭成功是否曾來過北台灣,鶯歌石傳說總是增添三鶯地區茶餘飯後的趣聞軼事。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陶瓷工藝是鶯歌在地之特色,始於清朝嘉慶年間,以尖山地區的黏土設窯燒製開啟陶瓷事業。但清代以及日治時期,當地人士仍以農業為主,陶瓷為輔。直到民國時期,陶瓷產業才發展成為鶯歌的特色,讓鶯歌更有「台灣景德鎮」之稱,生產各式精緻陶瓷器具及工業陶瓷產品。

1999年後,鶯歌老街改建成商店街,位於文化路、尖山埔路與重慶街一帶,一旁的老舊陶瓷廠房逐漸發展為陶瓷專賣店、工作室以及工藝店…等。當然,還有一座長達20公尺的報時煙囪,是鶯歌老街的特色之一。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鶯歌陶瓷博物館在民國89年正式成立,是國內首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相較於鶯歌其他建築而言,博物館的形式顯然特別別具特色。

陶瓷博物館以牆來與外部隔絕,並且在入口的動線上,透過空間的轉換(水、橋、入口大空間)來達到觀者的心情轉換。外觀來看可看出整個空間用了清水模、洗石子與灰色石材,以灰色系帶給空間某種寧靜與低調的氛圍,以此來襯托出博物館的主題-陶瓷的豐富色彩。

由於某些藝術品不宜受到陽光直射,一般博物館很少大量自然採光。但是我們進入了陶瓷博物館之後,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陽光灑入空間,讓低調的內部空間表情豐富,因為陶瓷可接受陽光的考驗,耐候性佳,甚至可以引至室外展覽。

在博物館內,不僅僅陶瓷們是藝術品,就連建築在設計上也相當講究,整個空間都是藝術品。下次再前往陶瓷博物館時候,除了欣賞陶藝創作外,更要試著感受建築設計帶給我們的情境氛圍。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三峽舊名稱作三角湧,位於大漢溪、三峽溪、橫溪匯流之處,故名之。 因為處於匯流之處,也帶動了三峽地區的繁榮,其中樟腦、染布與茶葉交易最 為興盛。不過後來河道開始淤沙後,三峽的發展也逐漸緩慢了下來。

三峽老街位於民權路上,亦稱做民權老街,曾在1895年遭到日軍焚毀,1916年 後,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市區改正」主導下,將原本的街屋改為仿洋立面,讓 這260公尺依地勢而建的老街上,展現揉合了西洋、日式與中式的裝飾紋樣,呈現饒富趣味的建築特色。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三峽拱橋,在外型設計上猶如三個彩虹形狀,又稱為三峽虹橋,目前為三峽地區的古蹟之一。

虹橋起建於1932年至隔年6月28日完工,同時代表著三峽地區由河運轉為陸運的分水嶺。雖然虹橋的交通地位已經被附近的三峽大橋取代,但是就歷史意義而言,對三峽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三峽歷史文物館目前一樓以題展、交流展為主,二樓為常態性展覽,展示三峽當地的歷史文物以及史料,早期為三峽庄役場,於1929年竣工。

這棟七十餘坪之磚造廳舍,當時可是號稱「最美的辦公大樓」。不過在新的鎮公所落成後,曾一度改為他用或閒置。之後,鎮公所向上級爭取,將之設立為 「歷史文物館」,經過了數年的整修後,將外貌修復為舊觀,並在1999年開館由這棟「美麗的鎮公所」來看,可想見當時三峽的繁榮景象。如今,依舊在三峽熱鬧的地帶,繼續述說三峽的歷史故事。
【旅行地圖】溪水滋養出的手藝小鎮村---鶯歌與三峽
三峽長福巖也就是人稱的三峽祖師廟,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臺北地區三大祖師廟」 然而三峽祖師廟經過了三次重建,才如今日所見的面貌。

1767年,來自今日三 峽、鶯歌、大溪等鄉民,動工興建祖師廟。不過在1833年北台灣大地震後,導致廟宇部分損毀,於是再度募捐,建立起較有規模的廟宇。

日治時期的1895年後,乙未戰爭爆發,日軍在三角湧失利,事後三峽遭日軍報復,該廟在當時被焚毀,1899年再度進行第二次重建。

第三次重建則是二戰結束,日本離開台灣後,由藝術家李梅樹教授積極計畫, 並且在1947年動土。經過三十餘年的重建計劃,主持者李梅樹教授辭世,讓重 建計劃屢受挫。在主持人辭世後,廟方為了要趕緊完工,便選擇中國來的現成 石柱,因此難以達成李梅樹原先的期望。

來到了三峽祖師廟,一定要欣賞那在廟宇上繁美的石雕與龍柱,尤其是在大殿 前方的六根石柱最為經典。如此一來,便可明白在重建計劃,花費了多少心力 在上頭,也可由此暸解三峽祖師廟所內涵的東方建築藝術的價值。

 

關於作者

手繪旅記最棒的地方在於它不只單純畫出風景,更是透過插畫家的觀察,表現出相機不一定能捕捉到的視角和溫度,來自台灣的插畫家陳于峰(Nuomi) 想要加深這樣的特色,把單篇手繪旅記擴大成獨一無二的『旅遊地圖』,讓你不只看風景,更進一步被畫面中迷人的風土民情給感動!

Nuomi 's Facebook
 

【Nuomi 的插畫旅行地圖系列】
寫在開始---用插畫來旅行!Nuomi 的旅行地圖
以家鄉做為一切的起點 ------ 九份
每幢老房子都有一個故事---大稻埕
與火車軌道並存的美麗老街---平溪菁桐
啟程的北台灣掏金夢---金瓜石
細雨中的軍事與商務之鎮---基隆
古蹟成就的老街靈魂 --- 淡水

瀰漫溫泉硫磺味的遺址蹤跡---北投
老一輩台北人們的回憶---西門町與艋舺

 

延伸閱讀
Nuomi 的插畫旅行地圖--- 北投溫泉鄉
Nuomi 的插畫旅行地圖---大稻埕
Nuomi 的插畫旅行地圖---淡水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DaMan Staff

辦公室裡也能做運動!活絡筋骨就靠白板乒乓桌「 Desk Pin-Po」

蜘蛛絲輸了!自然界最強物質:帽貝牙!

推薦閱讀

更多台灣設計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