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喜悅程度不會跟著商品價格放大!」從美國、日本社會興起的「斷捨離」風氣,不只沒有隨時間過去消失,反而在臺灣,越來越多人發現,幸福不在於自己要擁有特別多東西,「簡單生活」,反而較容易感受到幸福。此次,大人物特別與三采文化合作,陸續推薦三本以「簡單生活」為主軸的書籍,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簡單的幸福。
文/Marie Tourell Soderberg
內文節錄自《Hygge:練習丹麥幸福哲學》
世代丹麥人面對著嚴寒永晝、以及長達 171 日的漫長雨季時,為何仍能成為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之一?
一切都來自丹麥人的生活核心──「Hygge」。
Hygge (發音近似呼葛)源自丹麥古諾爾斯語,意指休息與安適,並從溫暖庇護所中找回勇氣,重新出發;也泛指著生命中令人愉悅、舒適、安心的時光 。
有 Hygge 感的家會擁抱你,給你慰藉,散發出愉快的氣氛與歸屬感。由於丹麥天氣說變就變,居民得長時間待在屋內,因此願意多費點心思,營造有 Hygge 感的居家。
運用以下簡單的元素,不論你身在何地,都可以輕鬆打造屬於你自己的 Hygge家居:
植物
植栽多多益善,少不如多。將許多植物放在一起,會比東放一棵、西放一株的效果更好。不妨規劃一處植栽專區,例如在某張桌子的上面與周圍擺放植栽,上方懸掛盆栽。這麼一來,就能在家中打造生意盎然的小花園,讓植物當主角。—克莉絲汀娜‧ 齊耶森
從野外採集的花束、從自家院子剪下的開花蘋果樹枝,皆可為家中的角落增添朝氣。有柔軟花苞的棉花樹枝也是另一個方案,可保存好幾年。
角落
裝飾家中時,記得保留「充電空間」。這不是指手機或電腦使用的插座,而是讓自己和家人可以休憩的角落,這裡可給我們安全感,恢復活力。
在角落放張單人沙發,擺些柔軟的靠墊和毯子。一旁可以擺盞燈與小桌,方便你讀本好書,隨手拿取好茶與點心。
當下與過往
我們不免會對身邊的物品視而不見,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東西訴說著我們的故事,凸顯出與所愛的人共度的美好時光。身邊的環境若能彰顯這些故事,會更有意義,提升 Hygge 感。珍視當下與過往,代表我們重視其中蘊含的故事。
照明
丹麥位於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居民喜歡盡量將日光引進屋內。但由於氣候因素,丹麥每年總有六到八個月的白天需仰賴人工照明。如何為住家或工作環境挑選燈具,成了一門重要學問。丹麥燈光規劃師艾斯格‧ 貝‧ 克里斯坦森(Asger Bay Christensen)指出,光線會大幅影響健康,並說明如何運用燈具營造 Hygge 氣氛。
選白熾燈泡或溫暖的 LED 當光源。住在寒冷的國家,就要用溫暖的光線才有 Hygge 感。光的色溫是以凱氏(Kelvin)來衡量,凱氏 2,700 度會散發出黃色/橘色調,我稱之為暖光。相信對大部分丹麥人而言,這就是有 Hygge 感的光。
以數盞小光源替代大燈;每個房間至少要有兩盞燈,小房間也不例外。把頂燈關掉,改用幾個小型光源取代大燈。桌上的吊燈要有好燈罩,讓光線打在桌上,避免直射眼睛。茶几與書架的燈光也要這樣安排。不妨採用可調整亮度的開關,你可依照需求與心情,調整亮度。
蠟燭
我敢說丹麥人的家裡,不能沒有衛生紙和蠟燭。幸好在小商店也買得到這兩種東西。─羅傑‧ 畢雷茲(Roger Bealez)
旅居丹麥的英國人,摘自《政治報》(Politiken)在歐盟國家中,「人均硬脂」(stearin per capita)用量最高的就是丹麥(硬脂是製造蠟燭的原料)。每個丹麥人平均每年消耗5.79 公斤的蠟燭。
我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點蠟燭,告訴自己好好休息,放鬆一下。我在旅行時也會帶蠟燭,這樣無論去哪裡、住哪間旅館,都能享受 Hygge 時光。─蒂爾德‧ 凡斯嘉(Tilde Vengsgaard),來自蘭訥斯(Randers)
書本
書本固然是靠著內容訴說故事,但書的封面、材質,乃至你從何處取得它,以及這本書曾經存放的地方,有時也蘊含著引人入勝的訊息。我們擁有什麼書,會透露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比方說,你拿起一本書時,或許會想到那是父母或祖父母送你的,抑或是你在某次度假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有些你可能愛不釋手,某些書則是你童年的床邊故事,甚至是你初次陷入熱戀時看的書。
回收物
將棧板、瓶子、箱子和水管回收再利用,是為周圍環境增添風采的妙方。舊瓶子洗淨後可當成水杯,而回家途中,可從路上的籬笆撿個花瓶回家用。裝蘋果的木條箱可收納書本,或當成桌子。舊水管可改造成衣架。
混搭
新舊混搭,可為家中增添平衡的氣氛。祖傳的舊衣櫃可搭配漂亮的新檯燈;跳蚤市場找到的椅子,也很適合搭配朋友為你畫的新作品。
【簡單生活】向物質黨主席發難,找回「少就是多」的幸福
【簡單生活】明天該穿什麼?簡單白襯衫的百搭質感術
日本京都主婦 Yururi 的森林系部屋 回歸自然生活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