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把藝術商品化的普普大師 Andy Warhol 是 Vita 的偶像,就連他的招牌罐頭也長伴桌前。
楊謹瑜,Vita Yang
畢業於英國 De Montfort University 鞋類設計碩士。創作題材取自生活,喜歡觀察周圍的人事物與大自然,也喜歡騎單車、散步、和動物相處,她將這些日常點滴放入作品中,再以水彩、鉛筆、蠟筆、墨水、色鉛筆、便條紙等隨手可及的工具創造出一幅幅靈動的畫作。作品網站:vita-yang.com
「小時候,媽媽總帶著我,看展覽、念繪本、公園寫生,兩個人一起畫圖⋯⋯」這一幕幕兒時回憶,是 Vita 腦海中最美的畫面,也是她創作的起點。
觀察,是 Vita 創作生涯中不曾間斷的練習。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演員,喜歡觀察人的情緒和細微動作,總是從生活場景中捕捉片刻、格放畫面,誇飾情緒和動作後,再細細琢磨。這樣的練習對畫圖也是很有幫助的,直到現在 Vita 仍習慣出門蒐集靈感,細看路人的穿著和正在做的事,再用畫筆紀錄當下的氛圍。
每當遇到新的插畫主題,這些日常練習就派上用場。Vita 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不覺把當演員的夢想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
多元的創作路線,來自熱愛探索的心
有人說,作品汲取創作者的養分成形,而創作者的性格深深影響作品。Vita 自我分析,認為自己其實是矛盾的人,喜歡安全感也喜歡新鮮感,個性中什麼都有一點,可接受的範圍很廣,但下決定很快,不會因為有太多的選項而被困住。
求學過程中,在英國念研究所的那一段,是生命中美好的衝擊,不論是當地氣候、色彩、建築還是人的個性,脫離舒適圈後,所見所聞都改變著她;或許有人會問,創作的人需要念研究所嗎?對 Vita 而言,最實際的收穫其實是寫論文時使用的研究方法、按部就班的做事方式與責任感的養成,這對多數習慣率性而為的創作者來說,是難得的訓練。
平凡的生活,就是 Vita 筆下最常出現的主題。
回國後,Vita 以英國為主題創作,參與第二屆 Geisai 藝術祭,得到 NIGO 評審特別獎的殊榮,成為專職插畫的契機。然而,當興趣變成工作,許多事便不是喜歡或不喜歡那麼直覺簡單,取而代之的是無止盡的思考和溝通協調。
把插畫當成工作:感性創作,理性溝通
插畫,講究美感,也講究目的性、功能性;是創作者的自我表述,也是一種傳播媒介。近幾年,台灣插畫的異業結合特別蓬勃,除了海報、廣告、食品包裝外,插畫與時尚和商品的結合度也很高,如 Vita 曾參與 agnès b. 的櫥窗設計、小器生活道具的玻璃杯設計等,都說明了現代插畫的應用極廣,也可以很商業化。
在藝術創作這個圈圈中,提到商業化這個詞,常有人語帶保留,或迂迴避之,彷彿談論商業、行銷或金錢就顯得俗氣。但 Vita 果斷地說「我從來不覺得商業化不好,或有任何問題」,所有資訊都要經過傳播,才能被接收到,商業化的手段其實無需避諱。特別是身為一個專職插畫的 SOHO 族,免不了這些。
Vita 說自己的個性還是有害羞的時候,但在工作時,必須要克服。畢竟工作需要精準,而精準來自溝通,溝通切忌迂迴,為了自己的創作,沒有理由膽怯。很多時候,與業主一來一往的討論,比畫圖本身還要困難,但每每回顧,仍是受益良多。
用插畫演繹生活小劇場
醞釀氛圍、讓插畫能說故事,也讓人在一個畫面中就讀懂意境,是需要功力的,而 Vita 的祕訣來自體會生活。「放慢生活步調,深刻觀察周遭,然後練習詮釋、等待發酵,作品將會有所回饋。」聽來玄妙,但看看這次 Vita 和點讀華山的合作,似乎就能理解。
Vita 將布展現場用童趣的方式表現,令人玩味。
這次的封面創作名為「布展時間」,描繪的是展覽的幕後,也是 Vita 最喜歡觀察的布展工作:掛畫、粉刷、搭棚、調燈光。畫面中,有一位布展的男子和 3 隻來幫忙的老鼠,其中一隻正在作畫記錄現場,形成畫中畫的有趣景象。
怎麼會有這樣的靈感呢?Vita 笑著說:「布展通常都在場館沒有開放的時間進行,老鼠會出現很合理吧~」像這樣,在描繪生活場景的同時加點想像力,用無害的童心把小動物變成人類的好朋友,讓平凡的布展時刻凝成一幕宛如動畫電影的停格畫面,就是 Vita 小劇場式的插畫魔法!
文 / 王韻玲|圖 / Vita Yang
--
文創品牌、表演藝術、展演活動,在華山不斷集結與發酵。在這裡,我們汲取每個最動人、最具創意的故事,為你的生活帶進一點不同的體驗與感動。掌握更多好故事、好展演,趕快追蹤華山官方頻道 Facebook & Youtube!
AI 三十歲了,這三十位日本設計師有畫要說
《小黃間》、《肥貓吻吻》療癒能量大爆發!台灣原創圖像前進上海授權展
【華山說書人】用紙跟筆 勾勒一幅插畫人生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