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士林吧!是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的士林創意街區計畫,延續去年來去士林學的內容,將專家焦點座談、市民共創工作坊的提案延續,並持續保持「探索」的精神,以地方素材為基礎,創造了《士林五味散步地圖》以及《回味士林設計裝置》,使地方過去的環境樣貌與故事重新展開。
這次的士林探索也特別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結合充滿驚喜的轉蛋機制,共同設計了創新的《轉一個士林味/way》街區探索遊戲。同時,搭配著《巷弄職人體驗》、《故事現場分享》以及《街區小旅行》,創造更多元的街區體驗方式。
--
從孩子出發,玩起轉一個士林味/way 的街區探索遊戲
《轉一個士林味/way》從今年八月份便開始運作,透過兩梯次的夏日營隊課程,讓在地孩子探索士林,孩子們努力地運用眼睛觀察,並用身體感受街道空間,除了認識士林的歷史之外,也獲得了許多街道與建築的地方小知識。最後孩子們也將運用過程所學,設計出讓更多人可以一起探索士林的趣味題目。
到了《轉一個士林味/way》活動當天,由於轉蛋裝置相當吸睛,再加上採用 遊戲 的方式設計,因此吸引了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前來遊玩。參與夏日課程的孩子們也親自帶著參加的民眾出發闖關,在神農宮、士林紙廠、慈諴宮以及公民會館等定點,解說自己設計的題目,以及有趣的 地方小知識。孩子們用心的解說,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也在沿路上發揮 探索的精神,熱情地互相分享自己知道的士林故事呢!
--
以設計裝置,共同回味老士林
本次計畫特別規劃了兩座設計裝置。《北淡線士林車站》復刻了過去北淡線士林車站的造型,現在的捷運軌道位置也是正好是北淡線的鐵道位置,從這個位置可以訴說士林聚落與鐵道之間的關係,希望透過裝置讓民眾重溫過去火車站的光景。
而《漳州人士林新街聚落燈火》則以地方四個地區輪流普渡的諺語:「士林街仔普電火」出發,試圖重現士林因為宮廟及店家多,因此在中元節時燈火通明的樣貌。透過宮廟懸掛的燈籠造型,以及鏡面所造成的反射效果延伸,塑造過去燈火通明的視覺效果,讓民眾能遙想共同為保護地方而罹難的先民祈福的畫面。
--
沿著探索的道路邁進,繼續最多元豐富的街區體驗
除了創新的街區探索遊戲以及設計裝置之外,這次的計畫也與許多士林在地團體及店家合作,將在10月到11月推出多場系列活動,打造豐富多元的體驗形式,共同創造美好的士林,讓地方文化重新貼近生活。
《巷弄職人體驗》系列活動
● 9/29、11/3 佳佳有西服學問大
士林的西服一條街反映了特定時代背景的產業痕跡,這次特別邀請到珮柏佳佳旅店執行長:蔡佩烜老師與我們分享製作西服的種種細節,並介紹傳統西服定製過程,現場也親自示範西服如何量身,以及西服款式與布料展式。
● 10/20、11/3郭元益糕餅動手做
文林路過去曾被稱為喜餅街,郭家在此以祖厝的堂號,開設了郭元益糕餅店,持續傳承糕餅文化。這次與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合作,讓大家以雙手感受百年糕餅品牌的記憶與故事,保存充滿職人精神的好味道。
● 9/30、11/4竹編杯墊體驗工作坊
士林古城與竹子的關係密不可分,甚至還有以士林古地名命名的「八芝蘭竹」呢!這次由舒喜巷創辦人黃飛霖,與下竹圍築物所創辦人王生輝合作,結合芝蘭街導覽與竹工藝體驗,傳承士林本地百年竹香味。
《街區小旅行》系列活動
● 10/13士林五味地圖散步
由舒喜巷創辦人黃飛霖帶路,透過五味地圖各點的踩踏,來場熱情的士林縱走!從古地名、消失的河流與吊橋,到士林最浪漫老派約會攻略,不藏私與大家分享。
● 10/14士林文化發展軌跡
由資深導覽達人蔡文賓老師帶路,以士林舊街一帶為範圍,共同探詢隱藏在街巷弄間的秘境與寶藏。
● 11/20士林文化聚落
由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簡有慶老師帶路,前往新街一帶認識豐富的產業紋理與地方的故事,更進一步尋找平常來逛夜市的時候不會注意到的私房景點。
《故事現場分享》系列活動
● 9/29 士林地圖時光機
邀請福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佳君,跟大家分享在製作士林古早地圖時所蒐集到的故事,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現場也邀請大家用不同年代的士林地圖製作時光寶石,同時分享自己與士林的記憶。
● 10/20龍舟最後產地:三腳渡走踏
由三腳渡龍舟發展協會理事洪育文帶路,大家共同前往台北僅存的擺渡碼頭,一窺過去河邊生活的樣貌,也告訴大家許多龍舟製作技藝背後的故事與文化呢!
● 11/4基隆河的單車時空穿梭
由基隆河專家領航,並以單車為載具,踏上穿梭基隆河前世今生的河邊時空穿梭!
詳細活動資訊可參考 文化局設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 粉絲專頁,如果想要直接報名,也能到 活動通報名頁面 上來瞧瞧!
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桔禾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從士林學到台北燈節,藝術家用作品訴說士林老故事
來去士林學:一起走訪你沒到過的士林!
台北值得你留心的 5 座建築!Q-LAB 建築師曾柏庭帶路!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