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顏色是紅色:孔廟是紅的,熱蘭遮城是紅的,赤崁樓是紅的,台灣文學館是紅的,夏天行道樹上開滿的鳳凰花也是紅的。2019文博會編輯地方主題下的台南館,直接了當地以「紅」作爲貫串主軸的色彩意象:以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紗幕作成的城門意象,觀展的民眾都得低頭進入,意味著在文化面前,每個人都要謙卑。
穿過入口廊道後,是挑高的一片開闊,空間規劃以台南公會堂的圓拱窗為靈感,以圓拱構架鋪陳展開,同時呼應著展場建築本身的圓拱屋頂,藉此新舊圓拱的並置,表達台南館並不是要把台南再現或遷移至華山,而是轉化出台南新舊共榮的精神。貫穿整個展場的紅色視覺呈現、圓弧形的金屬展架與圓拱構架元件的結構,其實都是汲取自臺南辦桌文化常見的元素;空間中不同質地、多種層次的紅,堆疊起「文文仔火」的概念主軸,取臺語「溫火熬煮」之意,體現臺南人觀看時間的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映襯著臺南這座城市獨有的敦厚與自在。
台南,作為四百年前島嶼繁榮的起點,以其獨有的歷史底蘊,形塑出有別於臺灣其他縣市的文化面貌。這座古城依山傍海,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土孕育出富饒的物產及濃厚的臺南人情。而台南人的謙遜與踏實,讓傳統與創新得以於此緩慢交融、恣意創造。展覽以火的概念延伸出「連結、烹調、淬鍊、指引」四種面向,並疊放在過去到未來的時間軸線上。透過「物件、聲音、影像、裝置」四種不同載體來梳理城市與個人之間的情感關係。邀請觀展者一同以火來探照這座城市的記憶,找尋埋藏在台南時光皺褶裡的文化重量。
淬煉之火|用手的技藝存放城的記憶
府城深厚且蓬勃的廟宇文化,催生出多樣化的工藝面貌。職人們承襲自古流傳下來的技藝,敲鑄淬煉,將巨大而無以名狀的時間與精力,封存進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中。展覽邀請「光彩繡莊」、「左藤紙藝薪傳」、「葉明吉」剪黏工藝和「老神堂木雕」四間傳承歷史的工藝職人,帶來製作階段中四種不同元素——材料、工具、未完成品到完成品——的排列呈現,來連結中間所不得見的時間累積。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人在完美上的堅持,亦保留住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
策展人游智維表示,當我們到日本旅行,總是被當地的傳統工藝與民藝所震撼、感動,而抱持著崇拜、敬畏的心情,是由於他們的社會願意等待時間慢慢地沈澱累積成文化;而我們對於台灣自己本地的傳統與文化,有時候為求速效,少了同樣的耐心和包容。負責臺南館空間規劃的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特地客製了四米高的金屬薄片展架,讓觀展者抬頭仰望,表達傳統工藝與職人們的崇敬之情。
連結之火|物件書寫一部城市編年史
城市作為龐大的人物集合體,收存了無數依循生活脈絡所誕生出的物件,這些物件在人類的記憶中,擔任召喚往昔時光的重要媒介,每一個物件,即是每一段故事。藉由引介三位於在地深耕數載的臺南人——金曲歌王謝銘祐、「奉茶」茶館創始人葉東泰,和「莉莉冰果店」老闆李文雄,從他們手中珍藏的物件出發,一疊歌詞手稿、一只茶罐、一系列鄉土果菜誌,敘述他們與這座城市的日常對話,以及在無形中累積的強烈情感連結,觀看個人、物件、城市這三者之間無可割分的關係。
謝銘祐希望為安平創造專屬且常態性的國際音樂祭典,讓人認識家鄉的文化故事。由居民自發成立籌辦小組,以《台灣詩乘》的南吼典故為名,催生「南吼音樂季」,全靠暖身的小南吼演唱打賞及「風獅爺復育計畫」籌措經費。風獅爺復育計畫由藝術家帶領志工創作捏製,在舉辦「安平故事展」期間無償提供居民挑選合適的風獅爺裝上自家屋頂,其後則供人購買;試圖重現過去因金門人移民來此,家家戶戶都設有傳統風獅爺的景象,至今共有29隻新穎的風獅爺出現在安平各處的屋頂供人尋覓。
指引之火|鳳凰獻給未來的美好祝福
400年來,時間溫火不斷砥煉台南人對於天地的虔敬信念,這份對信仰的堅定,透過楊士毅剪紙作品 《鳳凰的祝福》呈現,其引台南古傳說,以鳳凰比作土地,將人與鳳凰彼此珍惜,喜悅共存的景象,隱喻人需善待土地,好好生活。這份精神讓台南得以成為一座連接著過去,新舊事物互相理解包容的城市,此刻傳承和創新持續發生,引領眾人向未來緩緩前行。
烹調之火|刁口府城人細聽時間況味
想像牛肉湯在爐鍋裡微微沸滾,菜粽在裊裊的蒸煙中緩緩炊熟,食物在文火的慢煮催化下,質地逐漸放軟,滋味越趨豐盈。如同臺南人不疾不徐,憑藉著世代傳統所賦予他們的自信,成就出在對待食物上一種關於緩慢、等待與耐性的時間觀。我們採集各式在料理場域產生的聲音素材,並且請飲食作家王浩一、和文史工作者謝仕淵來討論臺南的小吃和隱含的風土民情,剪輯成六本有聲書,讓聽者馳騁在聽覺的想像內,汲取食物口中濃郁的人情味,以及潛藏在每一道料理背後,深遠的時間況味。
Info | 臺灣文博會。台南館 文文仔火
日期|2019/4/24(三)-2019/5/5(日)
時間|10:00-20: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4A(八德路一段1號)
免費入場
About 策展人|游智維
創辦「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連續四年規劃「台南紅椅頭觀光俱樂部」並於大阪展出,是積極推動台灣在地深度旅行的先驅者。在旅行中埋入改變觀念的體驗,使得旅人開始對於公共議題產生興趣與認同。致力於整合各領域的專業資源,傳達台灣土地的美好,期望透過旅行遍路中的點滴去改變世界。
26 噸竹材與茅草演繹東台灣的山海之間!解析 2019 文博會台東館以自然為底蘊的「誠實」生活哲學
日本百年中川政七商店來台!文博會首度跨出海外演繹歷久彌新的職人工藝生活
2019 臺灣文博會「動」起來!一場攪動文化的大型實驗運動即將登場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