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生活不易,也要懂得找些樂子,在千篇一律的日常裡放點幽默感,或許能開啟一道藝術之門!以顛覆傳統雕塑概念聞名國際的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Erwin Wurm),首度在臺舉辦個展《一分鐘台北》,一展其 20 多年來的創作!並重新演繹 2000 年在台北雙年展的台北街頭系列作品,邀請觀者一同創造專屬於台北的奇趣時刻!
《一分鐘雕塑 2020》
歐文.沃姆於 1980 年代後期發展出表演性藝術計畫「一分鐘雕塑」(One Minute Sculptures),在世界享負盛名。作品參與者受邀以不常見的動作或姿勢與日常物品互動,形成矛盾、幽默、諷刺或荒謬的關係與狀態。透過表演、錄像、繪畫、攝影等不同媒材,他不斷地挑戰雕塑的古典及神聖化概念,轉換成可集體分享、具表演性的生活經驗。
歐文.沃姆(右)與傑宏.尚斯(左)。藝術家提供
歐文.沃姆,《台北戶外雕塑》(部分), 2000,數位輸出。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傑宏.尚斯(Jérôme Sans)在 2000 年策劃台北雙年展《無法無天》時曾邀請沃姆來臺展出,《一分鐘台北》是兩人的第二度合作。當年沃姆為台北雙年展所創作的《台北戶外雕塑》(Outdoor Sculptures Taipei)與新作《維也納室內雕塑》在此次個展中並置呈現,兩件相距 20 年的系列攝影成為相互參照的線索。
歐文.沃姆,《維也納室內雕塑》(部分), 2020,數位輸出。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沃姆在台北及其居住的城市,分別於戶外及室內探索人與物的不尋常或偶然姿態,以瞬時的表演來應對當今生活的稍縱即逝,藉此回望他與台北之間的交會脈絡。
歐文.沃姆,《攀登101》, 2020,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建築是沃姆一直以來樂於探究的領域。擷取自台北地標 101 節節高升的造型,限地製作《攀登 101》(Climbing Taipei 101)於展間中豎立起彷彿從地底貫穿直上的結構,將僅能遠望的地標建築近距離再現於觀者面前,讓他們在觸碰、攀爬之際感受建築體尺度與自身的相互關係。
歐文.沃姆,《表演雕塑》(部分), 2020,陶土、表演。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歐文.沃姆,《表演雕塑》, 2020,陶土、表演。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表演雕塑》(Performative Sculptures)系列作品的台北版,由表演者依照指示操演動作、施加於臺灣著名地標建築的泥塑模型上,使其產生形變。表演的紀錄影片將與風乾定型的雕塑在展覽中一同陳列,沃姆透過肢體展演再形塑建物模型的過程,思索社會符號、意識型態、行為以及認同之間的衝突與關連。
《一分鐘雕塑 2020》
《一分鐘雕塑》系列開放參與者踏上擺放日常物件的展臺、依照文字和繪畫指示,以異於往常的方式與其互動,如把頭放進冰箱冷卻、將身體平躺於幾顆網球上等,形成有趣的臨時雕塑。以雜耍般樣態展示自己、用肢體語言扭曲物件原本的用途,沃姆藉此形成對日常生活侷限的一種抗衡。
《文字雕塑》(Word Sculptures)系列,則透過參與者在朗讀出聲的瞬間,將文字變幻成彷彿具體形現於空間中的流動雕塑。人們可以在展場欣賞、參與創作,亦或短暫化身為展品,以行動重塑雕塑的形貌。
策展人尚斯表示:「在沃姆的創作實踐中,跳舞、運動、玩耍、喝酒、讀書,甚至是心理或哲學問題,都具有其雕塑特質。他專注於能被參與者賦予生命力的作品,透過邀請群眾共享時刻來擴大當代藝術的邊界,並將群體、關係和相遇的概念重新引入雕塑領域,模糊了表演和日常生活、觀眾和參與者之間的界限。」
歐文.沃姆,《無題(網球)》, 1998,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歐文.沃姆,《電冰頭》, 2003,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歐文.沃姆,《在伊比鳩魯的陽光下烤自己》, 2007,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歐文.沃姆,《繪畫理論》, 2014,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歐文.沃姆,《電視頭》, 2017,觀眾參與。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分鐘雕塑 2020》
《一分鐘台北》是過去與現在、個人和集體經驗的交織,意圖將雕塑重新定義、擴展,甚至翻轉成一種參與和玩耍的媒介,藉此探詢我們存在與觀看的方式。
註:基於防疫需求,展覽中《一分鐘雕塑》系列將先由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互動演示,後續將視情況評估是否開放觀眾參與,最新消息請關注北美館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
Info|一分鐘台北:歐文.沃姆個展
展期:2020.04.02 - 2020.06.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 樓 1A 展覽室
>> 展覽頁面
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臺北市立美術館粉專
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集結 55 年創作、逾 200 件作品一次展出
北美館 2020 亮點展覽搶先知!攝影大師布列松的中國紀實、2020 台北雙年展等 9 大檔引期盼
北美館 X-site 2020 盛夏新貌! 何理互動設計《膜》奪首獎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daman@funma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