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閎建築劇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台北美術館、美術館公園內的「王大閎建築劇場」,是摹擬建築師王大閎於1953年完成的建國南路自宅重建而成,前年 2018 年北美館以「建築劇場」的概念啟動營運,以「劇場」的特性,在原來作為重建王大閎自宅建築的故事上,持續添加新的元素、角色。表演計畫《牆後的院宅》是北美館邀請藝術家葉名樺策劃,並與知名當代舞蹈家陳武康、臺灣戲曲名伶黃宇琳共同演出;5 月 29 日起進行三階段演出,於戶外觀賞〈之上〉、進入劇場的〈遊院〉與限席體驗〈過日子〉,回應王大閎建築劇場的空間敘事,創造幽微的觀演經驗與身歷其境的親密感知。
第一階段《牆後的院宅—之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牆後的院宅》透過舞蹈、戲曲、行為與影像搬演等各異的劇場形式,回溯已故建築師王大閎的建築故事、自宅與日常生活。〈之上〉首先登場,靈感取材自王大閎一段於英國劍橋求學時的見聞,葉名樺將化身成其筆下挑戰秩序、尋求刺激的「夜半攀登者」,在靜謐夜裡上牆奔爬、探索、觀月,以一襲長衣回應建築與人的關係。觀眾在牆外透過投射在磚牆的影像,窺視她視角下的牆內生活,隨之踏逐於王大閎的平行時空,尋覓著物質實景之外,於人類精神夢想中的渴望。
第二階段《牆後的院宅—遊院》,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第二階段的〈遊院〉在傍晚時分,由悠長笛音與伴響的鑼鼓樂聲拉開序幕,以戲曲身段亮相的黃宇琳,與運用當代舞蹈語彙的葉名樺隔空對戲,於宅與院的空間流轉,上演劇場的幕前幕後,模糊了傳統與現代、虛構與真實、東方與西方的邊界,回應王大閎多重交融的生命經驗。
第三階段《牆後的院宅—過日子》,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最終階段〈過日子〉,由三位表演者擷取前述的片段樣態,演繹行、走、坐、臥、唱的如戲人生,並引領三位進入午後院宅的觀眾,消弭觀演分隔,共創彼此細微而親暱的日常百態,在舉手投足間共享美感精神下的生活體驗。
葉名樺 © Sara Lando,藝術家提供。
身為舞蹈和劇場的表演者,藝術家葉名樺試圖以身體將具體事物抽象化呈現,就如同建築以具體形式來表現抽象情感。她期待踏入《牆後的院宅》的觀眾,從跨越寬闊的時空世界,逐段縮限檢視當下的內心感受,即使在看似不變的物質空間,皆能獲得不同情感層次的回應。首階段〈之上〉現已開放購票,請至 Accupass 活動通搜尋關鍵字「牆後的院宅」。
Info|《牆後的院宅》
第一階段〈之上〉
演出時間:05.29(五)、05.30(六)19:00 - 19:40
參加人數:50人/場,共2場次,05.11(一)10:00起開放Accupass活動通線上購票。
演出地點:王大閎建築劇場
第二階段〈遊院〉
演出時間:06.19(五)、06.20(六)18:00 - 18:40
參加人數:30人/場,共2場次,購票報名時間待公布。
演出地點:王大閎建築劇場
第三階段〈過日子〉
演出時間:08.08(六)、08.09(日)14:00 - 14:40、16:00 - 16:40
參加人數:3人/場,共4場次,購票報名時間待公布。
演出地點:王大閎建築劇場
北美館 2020 亮點展覽搶先知!攝影大師布列松的中國紀實、2020 台北雙年展等 9 大檔引期盼
翻新四四南村老屋!「PLAYground」結合書店、劇場、設計,創造老屋空間價值
「築步.逐步」:北美館打造全民化空間,引領觀眾攜手共創下一階段的美術館里程碑!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