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0週年而策劃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在上月於台北北師美術館展期結束後,展覽移師高雄市立美術館,即日起將展出至9月18日,除了原有的展出內容,更新增臺灣南方的藝術觀點,讓展覽更加豐富!
為回應百年前先覺者與藝術家在黑暗時代中追逐臺灣文化啟蒙的信念所策劃的《光》,移師高美館後更新增屬於臺灣南方的文化觀點,透過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映射臺灣文協「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同時也展開新一波「南方文藝復興」的探尋之旅。
塵封半世紀的台灣維納斯、黃土水的雕塑鉅作〈甘露水〉是《光》一展中的最大亮點,若錯過北師美的展期,絕對不能錯過在高美館欣賞本尊的機會!這群百年以前的文協先賢與藝術家,在創作中寄寓著對臺灣新文化的信念與期盼,〈甘露水〉作品以昂首向上、迎向光明的模樣,乘載著臺灣社會的百年追求,正如一世紀以後的現在,人們渴望而熱烈追求的臺灣民主與自由那勇敢無畏的姿態。
《光》一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
策展團隊亦將展覽中另一子題「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
而高美館近年重新梳理了創館時「南部關懷」的使命,轉向「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因此本次《光》進入高美館後,更延伸呈現1923年文協本部南遷後的深化與轉進,補綴南方的新視點,展出的作品包含藝術家黃清呈於40年代所作〈頭像〉、陳澄波畫作〈西湖春色(二)〉與〈紅襪裸女〉,還有李石樵鉅作〈建設〉、劉啟祥〈紅衣〉、林玉山〈木棉花〉等作品,希冀透過《光》的引入,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
黃清埕,《頭像》,約1940,石膏,26.5 x 23 x 20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1934,油彩、畫布,91 × 116.5 cm,私人收藏,圖像提供
李石樵,《市場口》,1945,油彩、畫布,146.0 x 157.0cm ,李石樵美術館收藏
劉啟祥,《紅衣》,1933,油彩、畫布,91 x 73 cm,家屬收藏
林玉山,木棉花,年代不詳,膠彩、紙本,149 x 150.1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除了《光》的展出,高美館亦延長美術館三樓典藏常設展《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展期至9月,期盼以常設展中多件「關鍵典藏」來回應《光》展探索的臺灣文化啟蒙樣貌,為觀眾提供欣賞「光」展之後的另一延伸體驗。更多展覽資訊請至高美館官網查詢。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展期|即日起至9月18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email protected]